一种基于新型装载机构的环卫运输车

    公开(公告)号:CN103129884B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210553132.8

    申请日:2012-1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新型装载机构的环卫运输车,包括车头、车架、垃圾车厢和装载机构;装载机构包括转块及垃圾桶、拉杆、举升臂、基座、动臂油缸、举升油缸和摇臂;第一动臂、举升油缸、第二动臂和动臂油缸分别通过第一铰链、第二铰链、第三铰链和第四铰链铰接在基座上;动臂油缸还与第二动臂铰接,铰接点设置在第二动臂的上端;摇臂一端与第二动臂铰接,铰接点位于第二动臂的顶端,摇臂另一端与拉杆铰接,铰接点位于拉杆的顶端;举升臂一端与举升油缸铰接,铰接点位于举升油缸的顶端,举升臂另一端与转块及垃圾桶铰接;拉杆另一端与转块及垃圾桶铰接;本发明使得垃圾清运更经济省力、更环保快捷,应用范围更广,提高了装运容积和效率。

    一种用于内翅片管的相变无损胀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4184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10140842.9

    申请日:2010-03-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翅片管的相变无损胀管方法,该方法首先是将铜质换热管弯曲成U形并进行表面去油污和氧化层处理;在铜质换热管上串套铝合金翅片组,采用焊接的方法将各段U形铜质换热管连接为一个回路,将铜质换热管回路两端密封,内部抽真空并灌注液体工质;将铜质换热管回路加热至250℃-350℃,并保持10-30min,工质相变产生内压力迫使铜管外径膨胀产生塑性变形,与铝合金翅片上的管孔紧密结合。本发明不会损伤铜管内壁的翅槽结构,可获得具有薄壁瘦高齿形特征,能够有效提高换热效率,尤其对于细长管道的膨胀具有独特优势,且整个工艺过程无污染,绿色环保,可应用于建筑暖通制冷、微电子散热等领域。

    一种基于新型装载机构的环卫运输车

    公开(公告)号:CN103129884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210553132.8

    申请日:2012-1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新型装载机构的环卫运输车,包括车头、车架、垃圾车厢和装载机构;装载机构包括转块及垃圾桶、拉杆、举升臂、基座、动臂油缸、举升油缸和摇臂;第一动臂、举升油缸、第二动臂和动臂油缸分别通过第一铰链、第二铰链、第三铰链和第四铰链铰接在基座上;动臂油缸还与第二动臂铰接,铰接点设置在第二动臂的上端;摇臂一端与第二动臂铰接,铰接点位于第二动臂的顶端,摇臂另一端与拉杆铰接,铰接点位于拉杆的顶端;举升臂一端与举升油缸铰接,铰接点位于举升油缸的顶端,举升臂另一端与转块及垃圾桶铰接;拉杆另一端与转块及垃圾桶铰接;本发明使得垃圾清运更经济省力、更环保快捷,应用范围更广,提高了装运容积和效率。

    一种半开放沟槽式热管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99209A

    公开(公告)日:2010-04-28

    申请号:CN200910193597.5

    申请日:2009-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开放沟槽式热管,包括热管管体、齿形和微沟槽,所述热管管体为两端密封的圆管结构,圆管直径3-10mm,齿形均匀分布于热管管体内壁面,齿形的两个齿之间形成具有毛细作用的微沟槽;微沟槽与管体轴向平行布置;所述的齿形是一种倾斜式齿形,在热管的横截面上,其任意一个单齿的几何中心线与该齿形所在位置的径向方向成5°-45°夹角半开放沟槽式热管相对普通全开放式微沟槽热管,可以显著提高热管的毛细极限,从而使热管具有更高的极限功率,显著提高了热管性能。

    一种微细沟槽管多级拉拔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98204B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010228466.9

    申请日:2010-07-15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微细沟槽管多级拉拔制造方法,先将直径为6mm的紫铜管一端在锻锤式缩管机上缩小外径至2.8-3mm;然后将缩管模夹紧固定于卧式车床上;将紫铜管缩径段穿过缩管模,压紧固定于卧式车床的刀架上,启动卧式车床,拉动整根紫铜管通过缩管模;缩管模包括导入段和整形段;所述导入段为锥形面,锥角A为20°-40°;整形段为圆形通孔,在缩管模的挤压下,紫铜管坯体发生塑性变形,外径缩小;完成第一次拉拔后,更换整形段通孔更小的缩管模,多次重复拉拔,直到紫铜管外径不大于3mm的要求。本发明设备简单,加工容易,且突破现有沟槽式热管制造工艺的制约,可以批量化获得外径不大于3mm,具有良好微沟槽特征的微细沟槽管。

    一种微热管二次除气定长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2519286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46349.4

    申请日:2011-12-27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微热管二次除气定长机构,该机构属于热管应用技术领域。主要包括丝杠滑台机构、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安装座、齿轮机构、联轴器、制动件及机构支撑件等组成。齿轮机构通过联轴器与丝杠滑台机构相连接,利用手轮可以直接控制丝杠滑台的运动,加热组件通过安装板固定在丝杠滑台上,可通过手轮调节整个加热组件的位置,间接调节装夹在加热组件中的热管的二次封口及剪断位置。本发明实现对需要进行二次除气热管的装夹,加热及固定,能精确控制二次封口及剪断的长度,实现对热管产品最终长度的控制。

    一种孔槽复合芯扁平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39660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1010140841.4

    申请日:2010-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46 F28D15/0233 H05K7/20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孔槽复合芯扁平热管及其制造方法,扁平热管包括热管壳体和多孔结构毛细层,壳体由外径为6-10mm,厚度为0.20-0.45mm,其内壁面加工有均匀分布轴向微沟槽的圆管压扁而成,多孔毛细层由金属粉末附着于壳体微沟槽壁面烧结形成,厚度为0.30-0.70mm,多孔毛细层分布有轴向微裂槽。本发明孔槽复合芯扁平热管显著提高烧结层与壁面的结合强度,且可同时具备了烧结式热管的较高毛细力和沟槽式热管的较高渗透性,尤其在于烧结多孔毛细层表面的轴向微裂槽,提供了附加的蒸汽通道,增加了气液界面面积,促进工质的蒸发,可以显著提高了扁平热管传热性能。

    一种孔槽复合芯扁平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39660B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010140841.4

    申请日:2010-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46 F28D15/0233 H05K7/20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孔槽复合芯扁平热管及其制造方法,扁平热管包括热管壳体和多孔结构毛细层,壳体由外径为6-10mm,厚度为0.20-0.45mm,其内壁面加工有均匀分布轴向微沟槽的圆管压扁而成,多孔毛细层由金属粉末附着于壳体微沟槽壁面烧结形成,厚度为0.30-0.70mm,多孔毛细层分布有轴向微裂槽。本发明孔槽复合芯扁平热管显著提高烧结层与壁面的结合强度,且可同时具备了烧结式热管的较高毛细力和沟槽式热管的较高渗透性,尤其在于烧结多孔毛细层表面的轴向微裂槽,提供了附加的蒸汽通道,增加了气液界面面积,促进工质的蒸发,可以显著提高了扁平热管传热性能。

    一种微细沟槽管多级拉拔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98204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1010228466.9

    申请日:2010-07-15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微细沟槽管多级拉拔制造方法,先将直径为6mm的紫铜管一端在锻锤式缩管机上缩小外径至2.8-3mm;然后将缩管模夹紧固定于卧式车床上;将紫铜管缩径段穿过缩管模,压紧固定于卧式车床的刀架上,启动卧式车床,拉动整根紫铜管通过缩管模;缩管模包括导入段和整形段;所述导入段为锥形面,锥角A为20°-40°;整形段为圆形通孔,在缩管模的挤压下,紫铜管坯体发生塑性变形,外径缩小;完成第一次拉拔后,更换整形段通孔更小的缩管模,多次重复拉拔,直到紫铜管外径不大于3mm的要求。本发明设备简单,加工容易,且突破现有沟槽式热管制造工艺的制约,可以批量化获得外径不大于3mm,具有良好微沟槽特征的微细沟槽管。

    一种用于内翅片管的相变无损胀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4184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40842.9

    申请日:2010-03-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翅片管的相变无损胀管方法,该方法首先是将铜质换热管弯曲成U形并进行表面去油污和氧化层处理;在铜质换热管上串套铝合金翅片组,采用焊接的方法将各段U形铜质换热管连接为一个回路,将铜质换热管回路两端密封,内部抽真空并灌注液体工质;将铜质换热管回路加热至250℃-350℃,并保持10-30min,工质相变产生内压力迫使铜管外径膨胀产生塑性变形,与铝合金翅片上的管孔紧密结合。本发明不会损伤铜管内壁的翅槽结构,可获得具有薄壁瘦高齿形特征,能够有效提高换热效率,尤其对于细长管道的膨胀具有独特优势,且整个工艺过程无污染,绿色环保,可应用于建筑暖通制冷、微电子散热等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