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94881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635289.4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新创意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模态感知的吸液芯水力特性检测装置和方法,检测装置包括轮廓图像采集装置、表面色温采集装置和传质量检测装置;轮廓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吸液芯轮廓图像,并从吸液芯轮廓图像中提取吸液芯轮廓数据;表面色温采集装置以吸液芯轮廓数据作为检测范围采集吸液芯表面色温数据;传质量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吸液芯从工质容器中抽吸工质的质量;上位机根据吸液芯表面色温数据提取吸液芯的润湿区域和未润湿区域,根据润湿区域解算吸液芯中工质实时爬升高度和爬升速度,解算出对应的工质爬升高度下吸液芯的传质量和传质速率。通过多种测试数据源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吸液芯水力特性更准确的评定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394878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60681.7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新创意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吸液芯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模态感知的吸液芯水力特性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图像数据采集和处理,获取工质在吸液芯中毛细爬升的爬升图像,对爬升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和高度转换,提取每一幅图像工质在吸液芯中爬升高度数据,形成工质的高度‑时间数据集;S2:质量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工质容器中工质质量变化数据,对工质质量变化数据进行处理,形成吸液芯吸取工质的质量‑时间数据集;S3:水力特性分析,对高度‑时间数据集和质量‑时间数据集进行定量分析处理,生成吸液芯水力特性的评价参数。本发明提出检测方法具有检测过程便捷高效,快速准确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00477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002566.8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0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阻网络模型的均热板传热性能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均热板热阻网络模型,考虑热量在蒸发端壁面的热扩散、支撑柱与粉环的热传导过程以及不同加热功率下吸液芯内部工质液面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均热板传热性能预测方法及系统,以蒸发端壁面有效热扩散面积和工质温度结果是否收敛为标准,对均热板热阻网络进行迭代更新,最后对均热板传热性能进行预测。本发明解决了传统预测方法中对均热板工作过程简化程度高或算力需求极大,无法对各加热功率都拥有良好的预测精度的问题,实现了均热板传热性能的快速准确预测,代替均热板传统设计中多次重复实验过程,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促进均热板设计自动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004774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002282.9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层复合吸液芯均热板热阻预测方法,包括:将分层复合吸液芯分成若干层,获取每一层吸液芯的计算参数;综合考虑充液率和加热功率确定每层吸液芯的有效热传导厚度;分析分层复合吸液芯导热部分串并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均热板热阻网络模型,对分层复合吸液芯均热板热阻进行预测。本发明着眼于分层复合吸液芯均热板设计过程,解决传统预测方法难以对分层复合吸液芯均热板热阻进行预测,只能通过加工样品,多次实验测量确定的问题,可大幅提高设计效率,降低验证过程耗费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00477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02282.9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层复合吸液芯均热板热阻预测方法,包括:将分层复合吸液芯分成若干层,获取每一层吸液芯的计算参数;综合考虑充液率和加热功率确定每层吸液芯的有效热传导厚度;分析分层复合吸液芯导热部分串并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均热板热阻网络模型,对分层复合吸液芯均热板热阻进行预测。本发明着眼于分层复合吸液芯均热板设计过程,解决传统预测方法难以对分层复合吸液芯均热板热阻进行预测,只能通过加工样品,多次实验测量确定的问题,可大幅提高设计效率,降低验证过程耗费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00477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02566.8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0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阻网络模型的均热板传热性能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均热板热阻网络模型,考虑热量在蒸发端壁面的热扩散、支撑柱与粉环的热传导过程以及不同加热功率下吸液芯内部工质液面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均热板传热性能预测方法及系统,以蒸发端壁面有效热扩散面积和工质温度结果是否收敛为标准,对均热板热阻网络进行迭代更新,最后对均热板传热性能进行预测。本发明解决了传统预测方法中对均热板工作过程简化程度高或算力需求极大,无法对各加热功率都拥有良好的预测精度的问题,实现了均热板传热性能的快速准确预测,代替均热板传统设计中多次重复实验过程,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促进均热板设计自动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