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28589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14991.X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C21/34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车辆的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确定车辆在地图中的起始点和目标点;基于跳点搜索算法,将扩展节点加入第一列表中,并基于启发函数计算所述扩展节点的代价值,其中,所述第一列表用来存放未被访问过的节点;根据所述扩展节点的代价值,对所述扩展节点进行筛选;使用关键点提取测量策略对规划出的路径进行优化,并基于三阶贝塞尔曲线对优化过的所述路径进行拟合。可以使得启发函数考虑方向性、能够根据当前节点距离目标节点远近调节,基于关键点提取测量策略,明显减少路径拐点和长度,首先根据地图可行率进行障碍物膨胀,保证汽车行驶安全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1990084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084087.3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压阀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水基大流量数字比例阀,包括阀座单元。本发明通过对控制腔K1与控制腔K2的压力进行调节,使控制腔K1与控制腔K2内部的高水基液压介质形成一定的压力差,以使高水基液压介质能够推动低压侧推挡圈或高压侧推挡圈进行移动,以使其能够带动推杆进行移动,从而能够使其带动高压侧锥阀芯或低压侧锥阀芯同步移动,进而当高压侧锥阀芯进行移动时,能够使其配合复位弹簧对低压侧锥阀芯进行压紧,当低压侧锥阀芯进行移动时,能够使其配合复位弹簧对高压侧锥阀芯进行压紧,由于推杆与高压侧锥阀芯、低压侧锥阀芯为分离式驱动,从而实现了三位三通O型中位机能的全比例控制阀,保证了流量控制的精准性,避免了液压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1927287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150226.X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陕西华电榆横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 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IPC: G06N5/04 , G06Q10/0635 , G06Q50/02 , G06F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矿灾害融合监控与智能决策系统及方法,系统包含:指标获取组件、推理研判组件及人机交互组件;方法包含:通过监测设备对煤矿内部环境的灾害指标,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对采集的灾害指标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得到整合后的灾害指标数据;基于整合后的灾害指标数据,运用信息推理和智能研判,对煤矿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推测,预测可能的灾害风险;根据预测的结果,进行应急决策,包括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灾害防控;通过人机交互界面,通过可视化技术,将监控数据、预测结果及决策方案以图形化方式展示,使决策者了解灾害状态、监控数据和预测结果,进行交互式的决策。本发明提高了煤矿灾害防控的效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5052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15244.9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陕西华电榆横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 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5 , G06Q50/02 , G06F18/213 , G06F18/2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I人工智能的煤矿安全监测数据挖掘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采集目标煤矿的多项安全监测数据并对其进行预处理,提取预处理后的安全监测数据中的需求数据;确定需求数据中各类型数据的相关业务类型,根据相关业务类型建立相关网络模型;获取用户的安全问题,根据安全问题通过AI人工智能调取目标网络模型,通过目标网络模型获取安全问题对应数据规律和发展趋势,根据数据规律和发展趋势确定安全态势;基于安全态势对煤矿进行风险预测,确定风险因子和隐患类型,生成风险报告进行上传并发出预警信号。可以基于人工智能快速地根据采集数据来进行风险预测和安全态势评估,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20915018U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22539018.6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 ,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子和具有其的轮辐式永磁电机,转子包括转子铁芯和永磁体,永磁体与转子铁芯沿转子的周向依次交替布置;转子铁芯包括铁芯本体和凸起,凸起设置于铁芯本体的外侧;凸起包括沿转子的径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靠近铁芯本体设置;第二部分远离第一部分的侧面为第二外轮廓面,第二外轮廓面为圆弧面,第二外轮廓面所在的圆柱的轴线与转子的轴线相互平行,第二外轮廓面所在的圆柱的轴线设于转子的轴线靠近第二外轮廓面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子用于轮辐式永磁电机时,能够降低轮辐式永磁电机的齿槽转矩和气隙谐波,从而削弱轮辐式永磁电机的转矩脉动。
-
公开(公告)号:CN11865391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875419.5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F02C7/1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件热端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引气冷却丝管换热器,设置在双变循环发动机的主外涵道内,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换热器组,每个换热器组均包括多个沿主外涵道周向间隔设置的换热器模块,相邻换热器组中的换热器模块交错设置,所述双变循环发动机一端为进气道,另一端为喷口,双变循环发动机在主外涵道内侧设置有内涵道,内涵道中部依次设置有高压压气机、主燃烧室和高压涡轮,高压压气机、高压涡轮通过多个换热器组进行热量交换。本发明中,设置的微细管束相对换热面积更大,热阻更小,采用弧形微细管束,使进气集箱与出气集箱之间形成扭转角来应对来流畸变,减小丝管换热器对气流的阻力,增大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949506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347502.2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中国航空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F02C7/1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空发动机引气冷却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空‑空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进气组件,其整体呈环形结构;出气组件,其整体呈环形结构,所述进气组件和出气组件同轴设置;换热管束,其设置在所述进气组件和出气组件之间,所述换热管束包括多个换热微管组,每个所述的换热微管组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螺旋状换热微管;在相邻的两个换热微管组之间形成螺旋状的冷却介质通道;所述换热器为逆流换热器,本申请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引气冷却换热器能够大幅降低引气温度、提高引气品质,且具有流动阻力小、传热系数高的优点,同时,本申请所述的换热器还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在结构上能够与发动机涵道相适应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12367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507658.1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耦合式制冷系统及其运行方法,耦合式制冷系统包括热管散热系统、天空辐射制冷系统和机械制冷系统。热管散热系统包括重力热管;天空辐射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回路和载冷介质,第一回路上还依次连接有辐射制冷模块、第一泵体和换热组件,换热组件与重力热管的冷凝端耦合用于带走重力热管冷凝端的热量,辐射制冷模块用于将载冷介质从重力热管冷凝端吸收的热量传递至外太空,第一泵体与换热组件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三换热器;机械制冷系统包括第二回路和制冷工质,第二回路上连接有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和节流机构,蒸发器与第三换热器耦合用于对载冷介质进一步制冷。本发明大幅降低了系统能耗,减少碳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5253618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210992970.9
申请日:2022-08-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B01D5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多孔材料排液结构的涡流管及其气液分离方法,所述涡流管包括:旋流发生室、涡流管本体和排液结构,所述排液结构包括:多孔材料管,其设置在涡流管上、构成所述涡流管的其中一段,所述多孔材料管的管壁上设置若干具有吸液能力的孔状结构,所述孔状结构连通所述多孔材料管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多孔材料管利用毛细力将涡流管中冷凝得到的液滴吸入多孔材料管中的孔状结构内,并依靠多孔材料管内、外侧的压强差将液体排出,实现气、液分离,本发明所述的具有多孔材料排液结构的涡流管及其气液分离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气液分离效果好,尤其是湿组分脱除率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71833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211614672.2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中国航空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杂金属表面热泄漏红外检测系统及方法,包括:高温蒸汽发生单元;红外摄像单元,其包括红外摄像机,所述红外摄像机能够给测试样品拍摄红外序列图像;所述高温蒸汽发生单元先后两次向所述测试样品中充入高温蒸汽、对所述测试样品进行加热,且两次充入高温蒸汽加热时,所述测试样品中的压强不同;在两次充入高温蒸汽时,所述红外摄像机分别拍摄所述测试样品的红外图像序列,所述红外检测系统通过对两次加热过程中的红外图像序列进行求差分析对测试样品的泄漏点进行识别,本发明所述的复杂金属表面热泄漏红外检测系统及方法能够有效排除试件表面不同发射率的干扰,实现了对复杂金属表面热泄漏的精准、便捷检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