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5631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509882.4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叶巴滩分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 M的混凝土大坝预埋件信息采集方法和装置,采用小型RTK定位仪获取大坝预埋件的精确位置,并利用移动终端应用程序采集现场埋设照片并录入相关信息;通过坐标转换得到大坝预埋件相对于工程坐标系的准确坐标,根据仪器类型自动选择相应的预埋件的混凝土大坝BIM模型并自动放置到混凝土大坝BIM模型的对应位置;根据仪器BIM模型的全局唯一ID码,自动关联大坝预埋件相关的现场埋设照片和录入的相关信息,实现对混凝土大坝预埋件信息的采集。本发明实现了施工阶段BIM模型预埋件信息的自动创建和录入,解决了手动建模的信息错误、失真、工作量大、建模繁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1959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497135.2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叶巴滩分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缆机多源融合定位方法,包括:根据角度编码器及RTK定位设备采用融合定位算法对缆机主副塔、缆机承重小车进行定位;基于承重小车定位数据、角度编码器、惯导设备及UWB定位设备,采用融合定位算法对吊钩进行融合定位;根据吊钩定位数据及UWB定位设备测量值,利用融合定位算法对吊罐进行高精度定位。本发明通过融合定位方法对缆机各工作部件进行高精度定位,可有效降低缆机运行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670741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990410.4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原山地复杂地形的光伏阵列自动排布方法,属于光伏阵列排布技术领域。包括单排循环排布:对每一排光伏板的支架高度进行步进循环计算和调整,使同一排的光伏板满足东西方向错台要求以及支架高度限定条件,对处于复杂地形的支架进行平缓处理,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支架高度。东西方向单排循环完成后,根据南北遮挡最小距离P判断南北方向是否有遮挡,如果有遮挡则返回被遮挡板,升高支架高度,直到无遮挡,同时将调整过的光伏板所在单排进行单排循环。本发明在考虑东西方向错台要求、南北方向阴影遮挡要求、支架高低限定要求和复杂地形支架平缓处理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多层次循环迭代,快速确定最佳的光伏阵列布局。
-
公开(公告)号:CN11663021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51024.2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T5/5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雷达和影像的目标融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雷达与影像分别用于获取同一外部场景的雷达数据和图像数据,方法包括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图像数据进行目标检测,得到具有检测框的图像布局;根据第二预设算法对雷达数据进行目标检测,得到雷达点数据;通过单应性矩阵将雷达点数据映射至图像布局;根据第三预设算法融合检测框和雷达点数据,得到基于图像布局的识别目标。本申请相比于其他算法的计算步骤较少,减少了中间过程的误差引入,提高了融合精度,使得最终的融合效果较好,且算法均为自适应算法,不用设置绝对静止阈值,避免了因为阈值设置不正确导致最终融合结果误差较大。
-
公开(公告)号:CN118654778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135104.3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K11/322 , G01B11/16 , H04B10/25 , H04B10/516
Abstract: 一种分布式三维可视化混凝土坝浇筑在线监测系统,涉及混凝土坝温度应力监测技术,包括传感光纤,数据采集装置,数据监控中心,数据采集装置将传感光纤感知到的数据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数据监控中心。本发明通过传感光纤感知混凝土坝的温度及应变信息,数据采集装置将光纤感知到的信息进行解析,并将解析的数据发送给数据监控中心,在数据监控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后,进行综合展示﹑统计分析以及预警预报。该系统能够能在整个连续的光纤上,以距离连续函数形式,同时测量出光纤上各点的温度与应变值,提高了混凝土坝的数据感知能力与监测水平,增强了自动化程度,降低了数据采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42272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25385.4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地基稳定性评价及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强夯施工加固效果实时检测方法及装置,采用GNSS高精度定位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时获取加固区域内强夯施工信息,利用声波检测技术实时获取区域内土层波速,通过融合夯点位置、夯击能量等数据,实时探测区域内土层的振动情况,通过分析波速变化,实时检测强夯施工的加固效果;通过土层的振动波速,可以对加固效果实现定量评价;通过对强夯施工加固效果的监控,可以有效控制强夯的点位、次数、能量等参数,实现了对施工工艺的精准控制;通过对强夯机加装物联网设备,在评估强夯加固效果施工的同时,也对强夯施工过程进行了实时监控,避免了漏夯、欠夯等施工质量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8594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43393.2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曲线抽稀方法及其装置,包括以下步骤:1)绘制待处理样本数据的待抽稀曲线S,采用道格拉斯普克算法计算不同抽稀阈值xi下的各抽稀曲线系列{S′};2)分别计算待抽稀曲线S与各抽稀曲线系列{S′}的弗雷歇距离系列{L′i},采用弗雷歇距离公式计算综合抽稀指标{y′},{y′}={α×β};3)以综合抽稀指标{y′}的最大值y′max所对应的曲线为待抽稀曲线S的最优抽稀曲线Sopt。该方法通过利用弗雷歇距离判定抽稀后的曲线与原曲线的空间相似度,并利用综合抽稀指标选出了在保留曲线特征下尽可能少的数据点的最优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1667926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51500.0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雷达和影像的联合标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图像数据进行二值化处理,保留颜色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区域,以形成感兴趣区域;根据第二预设算法对感兴趣区域进行第一预设次数的腐蚀,形成第一图像区域;根据第三预设算法对第一图像区域进行第二预设次数的膨胀,以形成第二图像区域;获取第二图像区域的最小包围盒;根据第四预设算法将雷达数据中的所有雷达点映射至图像数据,并判断所有雷达点是否均位于最小包围盒内;若是,则判定为完成标定。本申请计算简便,不需要计算相机内外参数矩阵、坐标系转换等中间过程,只要得到数据点对即可直接计算出映射矩阵。
-
公开(公告)号:CN11865477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1135104.3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K11/322 , G01B11/16 , H04B10/25 , H04B10/516
Abstract: 一种分布式三维可视化混凝土坝浇筑在线监测系统,涉及混凝土坝温度应力监测技术,包括传感光纤,数据采集装置,数据监控中心,数据采集装置将传感光纤感知到的数据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数据监控中心。本发明通过传感光纤感知混凝土坝的温度及应变信息,数据采集装置将光纤感知到的信息进行解析,并将解析的数据发送给数据监控中心,在数据监控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后,进行综合展示﹑统计分析以及预警预报。该系统能够能在整个连续的光纤上,以距离连续函数形式,同时测量出光纤上各点的温度与应变值,提高了混凝土坝的数据感知能力与监测水平,增强了自动化程度,降低了数据采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707413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990410.4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原山地复杂地形的光伏阵列自动排布方法,属于光伏阵列排布技术领域。包括单排循环排布:对每一排光伏板的支架高度进行步进循环计算和调整,使同一排的光伏板满足东西方向错台要求以及支架高度限定条件,对处于复杂地形的支架进行平缓处理,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支架高度。东西方向单排循环完成后,根据南北遮挡最小距离P判断南北方向是否有遮挡,如果有遮挡则返回被遮挡板,升高支架高度,直到无遮挡,同时将调整过的光伏板所在单排进行单排循环。本发明在考虑东西方向错台要求、南北方向阴影遮挡要求、支架高低限定要求和复杂地形支架平缓处理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多层次循环迭代,快速确定最佳的光伏阵列布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