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65134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210078403.2
申请日:2022-01-24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波宽带选择性吸收微纳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微纳结构包括连续相接的基体、反射体和吸收体;基体材料为电介质或金属;反射体为金属层,覆盖在基体上方;吸收体位于反射体上方,是由金属层和电介质层交叠形成的倒锥周期结构或者排列式多尺度共面单元周期结构;其中,倒锥周期结构是由若干倒锥单体呈矩阵周期性排列而成的结构,倒锥单体由至少两组金属层和电介质层交叠形成,顶层为金属层;排列式多尺度共面单元周期结构为连续电介质层的排列式多尺度共面单元周期结构或者非连续电介质层的排列式多尺度共面单元周期结构。本发明所公开的等离子体宽带选择性吸收微纳结构,可用于红外隐身和辐射冷却的兼容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9532010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910072673.0
申请日:2019-01-25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B29C64/165 , B29C64/20 , B29C64/227 , B29C64/321 , B33Y30/00 , B33Y10/00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复材变角度电损耗自加热3D打印装置和方法,其特征在于变角度摆动机构下端连接并搭载打印头,打印头内设置放卷和收卷轮,所述放卷轮的下端设置呈阶梯状分布的多对自润滑接触式加热电极辊轮,在打印头末端设有与面板接触的主电压辊和变角度副电压辊,各对电辊轮和电压辊间设置有温度和张力传感器。本发明首次实现了传统热固性复材的秒级打印成型,可为复杂结构热固性复材构件的成型提供技术方案,大幅提高3D打印热固性复合材料的质量和成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97560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210826313.7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波选择性吸收的栅格微纳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栅格微纳结构由下到上依次包括基体、反射体和填充体;基体为电介质或金属;基体的表面具有正交周期性排列的栅格沟槽;反射体为金属;反射体覆盖在基体表面,覆盖区域包含基体表面的栅格沟槽,且反射体表面也具有正交周期性排列的栅格沟槽;反射体表面的栅格沟槽与基体表面的栅格沟槽一一对应,反射体表面栅格沟槽的截面尺寸小于相应的基体表面栅格沟槽的截面尺寸;填充体为固体电介质、液体电介质或气体电介质;填充体覆盖在反射体表面,并填充反射体表面的栅格沟槽。本发明中设计的对电磁波选择性吸收的栅格微纳结构可用于红外隐身、气体传感器或液体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14265134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210078403.2
申请日:2022-01-24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波宽带选择性吸收微纳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微纳结构包括连续相接的基体、反射体和吸收体;基体材料为电介质或金属;反射体为金属层,覆盖在基体上方;吸收体位于反射体上方,是由金属层和电介质层交叠形成的倒锥周期结构或者排列式多尺度共面单元周期结构;其中,倒锥周期结构是由若干倒锥单体呈矩阵周期性排列而成的结构,倒锥单体由至少两组金属层和电介质层交叠形成,顶层为金属层;排列式多尺度共面单元周期结构为连续电介质层的排列式多尺度共面单元周期结构或者非连续电介质层的排列式多尺度共面单元周期结构。本发明所公开的等离子体宽带选择性吸收微纳结构,可用于红外隐身和辐射冷却的兼容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1760304B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010564514.5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碳小车启动加力装置,包括U形支架、转轴、加力板、两个单向轴承、输出绕线筒、两个双向轴承、输入绕线筒、定滑轮和定滑轮安装轴;加力板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单向轴承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供转轴穿过的通孔;输出绕线筒通过一个双向轴承设置在转轴上,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单向轴承和输入绕线筒、加力板相连;转轴两端分别和U形支架相连;定滑轮安装轴平行于转轴设置,一端和加力板固连;定滑轮通过另一个双向转轴固定在定滑轮安装轴上,和输入绕线筒相对应。本发明便于安装、使用,可实现快速的启动力矩调节与砝码高度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956898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00302.X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等离子共振辐射冷却‑热传导‑液膜蒸发耦合散热多层共筑微纳结构及制造方法、应用,属于微纳制造、功能结构表面技术领域,多层共筑微纳结构由三层结构组成;底层结构为基板;底层结构的顶部为近红外波长尺度的光栅结构;中层结构为高热导率金刚石薄膜,覆盖并填平底层结构;中层结构的顶部为亲液微纳结构;顶层结构为二氧化硅薄膜。本发明耦合了辐射冷却、高效热传导和液膜蒸发/沸腾相变传热,大幅提升了传热和散热水平,且无需额外的外部能源输入,对研发新型高性能、零能耗散热器,推进高热流密度先进系统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532010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1910072673.0
申请日:2019-01-25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B29C64/165 , B29C64/20 , B29C64/227 , B29C64/321 , B33Y30/00 , B33Y10/00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复材变角度电损耗自加热原位固化装置和方法,其特征在于变角度摆动机构下端连接并搭载打印头,打印头内设置放卷和收卷轮,所述放卷轮的下端设置呈阶梯状分布的多对自润滑接触式加热电极辊轮,在打印头末端设有与面板接触的主电压辊和变角度副电压辊,各对电辊轮和电压辊间设置有温度和张力传感器。本发明首次实现了传统热固性复材的秒级打印成型,可为复杂结构热固性复材构件的成型提供技术方案,大幅提高3D打印热固性复合材料的质量和成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9756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26313.7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波选择性吸收的栅格微纳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栅格微纳结构由下到上依次包括基体、反射体和填充体;基体为电介质或金属;基体的表面具有正交周期性排列的栅格沟槽;反射体为金属;反射体覆盖在基体表面,覆盖区域包含基体表面的栅格沟槽,且反射体表面也具有正交周期性排列的栅格沟槽;反射体表面的栅格沟槽与基体表面的栅格沟槽一一对应,反射体表面栅格沟槽的截面尺寸小于相应的基体表面栅格沟槽的截面尺寸;填充体为固体电介质、液体电介质或气体电介质;填充体覆盖在反射体表面,并填充反射体表面的栅格沟槽。本发明中设计的对电磁波选择性吸收的栅格微纳结构可用于红外隐身、气体传感器或液体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11760304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564514.5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碳小车启动加力装置,包括U形支架、转轴、加力板、两个单向轴承、输出绕线筒、两个双向轴承、输入绕线筒、定滑轮和定滑轮安装轴;加力板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单向轴承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供转轴穿过的通孔;输出绕线筒通过一个双向轴承设置在转轴上,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单向轴承和输入绕线筒、加力板相连;转轴两端分别和U形支架相连;定滑轮安装轴平行于转轴设置,一端和加力板固连;定滑轮通过另一个双向转轴固定在定滑轮安装轴上,和输入绕线筒相对应。本发明便于安装、使用,可实现快速的启动力矩调节与砝码高度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209454171U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920130010.5
申请日:2019-01-25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B29C64/165 , B29C64/20 , B29C64/227 , B29C64/321 , B33Y30/00 , B33Y10/00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复材变角度电损耗自加热原位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变角度摆动机构下端连接并搭载打印头,打印头内设置放卷和收卷轮,所述放卷轮的下端设置呈阶梯状分布的多对自润滑接触式加热电极辊轮,在打印头末端设有与面板接触的主电压辊和变角度副电压辊,各对电辊轮和电压辊间设置有温度和张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首次实现了传统热固性复材的秒级打印成型,可为复杂结构热固性复材构件的成型提供技术方案,大幅提高3D打印热固性复合材料的质量和成型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