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千屈菜修复铬污染水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81766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110306159.2

    申请日:2011-10-11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千屈菜修复铬污染水体的方法,步骤如下:1)将千屈菜种植在铬污染水体中,生长培养时间不低于14天;2)将生长培养后的千屈菜从污染水体中移走,再种植千屈菜,重复操作,直至水体中铬的含量降低到国家水质标准的要求;所述千屈菜为苗期或者成熟期的千屈菜。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水生植物千屈菜修复任何形态铬污染水体,其铬污染水平可以达到20mg/L,不仅能够净化水质,使重金属铬在水体环境中的浓度明显降低,而且富集在千屈菜内的重金属还可回收利用,既作到污染治理,又可回收利用、节约资源。该方法工艺简单、易于实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一种利用观赏植物牵牛花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33906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154530.6

    申请日:2008-12-25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毒物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观赏植物牵牛花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在石油污染土壤中掺入适量沙子;将牵牛花种子用蒸馏水浸泡至种壳膨胀裂开后,点播于石油烃污染土壤中;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种植的牵牛花采用室外栽培,定期浇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与传统的石油污染土壤治理方法相比,具有投资少、工程量小、技术要求不高等优点;而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修复进程不仅不会破坏土壤生态环境,还有助于改善因石油烃污染而引起的土壤退化和生产力下降,恢复并提高其生物多样性。

    一种利用野生观赏植物大滨菊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49467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212852.7

    申请日:2014-05-2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野生观赏植物大滨菊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利用植株本身的吸收、根际微生物及其根系分泌物对石油烃的降解作用,实现降解土壤中石油烃,步骤如下:采用幼苗移植的方法,将大滨菊种植于质量浓度为4%的石油烃污染的土壤中,当其长到成熟期时可将其整体移走作为观赏花卉即商品出售,也可移走其地上部分待根系生长为新一茬植株;重复在上述种植过程,直至土壤中的石油烃含量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或生态安全指标为止。本方法的优点是:利用大滨菊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费用低、不产生二次污染、不进入食物链、不破坏土壤理化性质、治理污染的同时美化化境、适合大面积操作且工程量小、野生花卉管理粗放、见效快,利于推广应用。

    一种利用观赏植物大花马齿苋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57519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110206485.6

    申请日:2011-07-2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观赏植物大花马齿苋(Portulaca Grandiflora L.)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方法。本方法利用大花马齿苋植株本身的吸收、根系分泌物及其根际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促进污染土壤中目标污染物石油烃(TPH)的降解。待植株生长成熟后整体将其从土壤中移除并可作为商品出售;也可以不移除。通过反复种植该种植物,重复上述操作,就可以连续减少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污染物,直至其污染物含量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或生态安全水平。本方法具有对环境美化,不需要处置现场,不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无二次污染,费用低且适于大规模操作,在治理污染的同时改善环境等优点。

    一种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及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86431B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110324912.0

    申请日:2011-10-24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Abstract: 一种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由U型管和包裹于其外表面的膜电极构成,U型管为中空管且管壁均布圆孔,膜电极自内向外包括扩散层、碳基层、阴极、催化层、玻璃纤维膜和阳极并缠绕组成层状结构,U型管两侧的阳极和阴极通过导线自身连接,阳极与阴极之间通过导线与外接电阻连接构成电池,U型管与膜电极之间粘接密封,U型管埋入污染土壤中的直管部分高度与污染土层厚度相同。本发明的优点是:该燃料电池通过外电路和阳极产电生物膜为石油烃降解菌原位提供电子受体,加速石油烃降解,结构简单、易于实施;该污染土壤修复方法,不需要向土壤中加入任何微生物或者外源化学物质,不仅可以去除土壤中的石油烃,也可用于土壤中其他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一种利用观赏植物大花马齿苋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57519A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110206485.6

    申请日:2011-07-2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观赏植物大花马齿苋(Portulaca Grandiflora L.)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方法。本方法利用大花马齿苋植株本身的吸收、根系分泌物及其根际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促进污染土壤中目标污染物石油烃(TPH)的降解。待植株生长成熟后整体将其从土壤中移除并可作为商品出售;也可以不移除。通过反复种植该种植物,重复上述操作,就可以连续减少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污染物,直至其污染物含量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或生态安全水平。本方法具有对环境美化,不需要处置现场,不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无二次污染,费用低且适于大规模操作,在治理污染的同时改善环境等优点。

    一种利用观赏植物凤仙花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33905B

    公开(公告)日:2010-10-27

    申请号:CN200810154529.3

    申请日:2008-12-25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毒物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观赏植物凤仙花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凤仙花是一年生草本花卉,生物量高40~100cm,通过该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和结实过程,即在植株的整个生长阶段,由于该植物根系分泌物、根圈微生物和土壤酶的作用,从而使土壤中石油烃类污染物得以降解;通过反复种植该种植物,重复上述过程,就可以连续减少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污染物,直至其污染物含量达到环境安全标准。该方法具有对环境破坏小,不需要处置现场,不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无二次污染,费用低且适于大规模操作,在治理污染的同时美化环境等优点。

    一种利用野生观赏植物马蔺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34263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410212851.2

    申请日:2014-05-2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野生观赏植物马蔺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步骤如下:1)采用分株育苗,将马蔺栽植于质量浓度为1-4%的石油烃污染土壤中,定时浇水,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60%;2)当到达成熟期时,将植物全部从污染土壤中移走然后重新种植,或将植物地上部分移走待其根系生长成为新的植株,重复上述种植过程直至土壤中的石油烃含量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或生态安全指标为止。本方法的优点是:马蔺对低浓度和高浓度的石油烃污染土壤均具有一定耐性和较好的修复能力,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不进入食物链、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美化化境,因此适合用于大面积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

    一种利用野生观赏植物马蔺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34263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212851.2

    申请日:2014-05-2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野生观赏植物马蔺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步骤如下:1)采用分株育苗,将马蔺栽植于质量浓度为1-4%的石油烃污染土壤中,定时浇水,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60%;2)当到达成熟期时,将植物全部从污染土壤中移走然后重新种植,或将植物地上部分移走待其根系生长成为新的植株,重复上述种植过程直至土壤中的石油烃含量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或生态安全指标为止。本方法的优点是:马蔺对低浓度和高浓度的石油烃污染土壤均具有一定耐性和较好的修复能力,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不进入食物链、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美化化境,因此适合用于大面积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

    一种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及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86431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324912.0

    申请日:2011-10-24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Abstract: 一种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由U型管和包裹于其外表面的膜电极构成,U型管为中空管且管壁均布圆孔,膜电极自内向外包括扩散层、碳基层、阴极、催化层、玻璃纤维膜和阳极并缠绕组成层状结构,U型管两侧的阳极和阴极通过导线自身连接,阳极与阴极之间通过导线与外接电阻连接构成电池,U型管与膜电极之间粘接密封,U型管埋入污染土壤中的直管部分高度与污染土层厚度相同。本发明的优点是:该燃料电池通过外电路和阳极产电生物膜为石油烃降解菌原位提供电子受体,加速石油烃降解,结构简单、易于实施;该污染土壤修复方法,不需要向土壤中加入任何微生物或者外源化学物质,不仅可以去除土壤中的石油烃,也可用于土壤中其他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