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27183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228346.7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层理围岩损伤的高边墙时效变形模型的建立方法,通过获取考虑爆破损伤和干湿循环损伤的第一耦合损伤变量,以及综合考虑爆破损伤、干湿循环损伤以及连续载荷损伤的第二耦合损伤变量,建立考虑爆破损伤变量和干湿循环损伤的改进的黏弹塑性模型;以完成对考虑层理围岩损伤的高边墙时效变形模型的建立。本发明所建立的模型,不仅能够描述层理围岩在施工过程中的流变特性,还能够描述施工过程中的爆破、干湿循环及荷载对流变特性造成的损伤,通过对原有的黏弹塑性模进行改进,所得到的改进的黏弹塑性模能够较好的描述节理板岩的各向异性特征,对于地铁的爆破施工过程中的高边墙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218669394U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22775235.0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溢浆与管口堵塞的注浆管结构,包括圆形钢管、注浆口装置及圆锥钻头,注浆口装置为管状结构且其两侧壁各开设有一注浆口,注浆口装置的一端固定在圆形钢管内、另一端活动安装在圆锥钻头的空腔内且该端可沿圆锥钻头的空腔的深度方向进行滑动,通过调节注浆口装置在圆锥钻头的空腔内的位置,以开启或关闭注浆口装置的注浆口;圆锥钻头的空腔内固定有一实心圆杆且实心圆杆横穿注浆口装置的两注浆口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在圆形钢管外表面安装绞龙,注浆阶段可防止浆体沿外管壁溢出;设置可控型注浆口装置,可防止钻孔阶段土体堵塞注浆口。
-
公开(公告)号:CN218669391U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22638108.6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 , 江西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
IPC: E21D1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塑性浆体的注浆装置,包括注浆机、电钻及注浆管,注浆机、电钻及注浆管间通过三通管连接在一起,电钻在其同三通管连接的一端上安装有螺旋钻杆且螺旋钻杆穿过三通管内部并延伸至注浆管内;注浆机包括电机、变速机、料斗及泵头,电机的输出端同变速机的输入端连接且变速机的输出端上连接有螺杆,螺杆穿过料斗内部并延伸至泵头的橡胶套定子内,螺杆在泵头的橡胶套定子内的部分作为泵头的螺旋转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易发生堵管问题;注入塑性浆体不易在地层中发生劈裂扩散,确保能产生注浆附加土压力;塑性浆体固结收缩程度小,确保注浆附加土压力不会明显减小;在高渗透地层中也可使用,浆体不会发生渗透跑浆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9826845U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20392315.X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结构开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地铁两平行盾构隧道间联络通道的超前支护施工装置,包括钢管水平旋压设备、钢管、螺旋钻杆,所述螺旋钻杆设置在所述钢管的内部,所述钢管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钻机连接的钻机连接件,所述螺旋钻杆的中心轴可与所述钻机连接,钢管两端在贯穿两侧盾构隧道后拆除钻机连接与钻机后采用钢板封住,并在其中一端下部开口用于注入微膨胀混凝土;另一端上部开口用于排出管内空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钢管水平旋压入土的同时通过螺旋钻杆钻出进入钢管内的土体,有效避免了挤土效应发生而扰动周围土体,且方便钢管进行长距离压入土体中;钢管可注入微膨胀混凝土,最终提升钢管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刚度。
-
公开(公告)号:CN215170030U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20822562.X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广西大学 ,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 , 中铁二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暗挖地下通道混合嵌套套拱加固结构,包括套拱,所述套拱包括若干个钢管,若干个所述钢管沿着所述套拱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位于所述套拱左右两端的所述钢管的排列密度大于位于所述套拱中部的所述钢管的排列密度。本实用新型套拱左右两端钢管的排列密度大于套拱中部钢管的排列密度,即在安装套拱过程中,能够针对扁平式大跨度的隧道结构,采取分区安装的方式,左右受力薄弱点安装的钢管密度大于中部普通受力区域的钢管密度,实现受力的均匀化,提高隧道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其产生纵向和环向裂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