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喷式斜爆震发动机的燃料支板喷注装置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910356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435457.5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喷式斜爆震发动机的燃料支板喷注装置,包括安装于二元进气道第一级压缩激波前的支板,所述支板包括靠近来流气体上游的前缘被钝化的楔体、中部等直段长方体、来流气体下游的后缘被钝化的楔体;在所述支板的前部设有第一冷却通道,在所述支板的后部设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支板的前缘设有与第一冷却通道直接相连的喷注狭缝,所述支板的后缘设有与第二冷却通道直接相连的多个喷孔。

    一种旋转爆震发动机进气道与尾喷管一体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58271B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811317129.X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旋转爆震发动机进气道与尾喷管一体化设计方法,设有超声速进气道、分流孔、喷油孔、爆震燃烧室环腔、储气腔、压力补偿孔、尾喷管外壁和尾喷管内锥;采用燃烧室与尾喷管一体化设计,工作时气流由超声速进气道捕获,后气流分为两部分,主流进入爆震燃烧室,与由喷油孔进入的燃油掺混,提供爆震燃烧所需要的反应物;小部分气流进入储气腔,在储气腔内减速增压后,由喷管内塞上的压力补偿孔进入喷管流场,用于补偿由于旋转爆震流场不稳定导致的喷管入口压力不均匀现象,使喷管可稳定工作在设计点状态下,减小由于旋转爆震非定常特性产生的总压损失,同时这部分气流还会从燃烧室内壁中带走一部分热量,降低燃烧室出口温度,喷管的降低热防护需求。

    一种适应旋转爆震组合发动机高频时变流场的可调喷管

    公开(公告)号:CN119393249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655579.5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适应旋转爆震组合发动机高频时变流场的可调喷管,涉及组合动力发动机领域。由喷管内锥、喷管外罩、由可动件与固定件组成的喷管内筒以及电动推杆构成。其特点在于外涵流道依照旋转爆震发动机出口流场设计,与环形旋转爆震发动机燃烧室相匹配,确保高推力。喷管内筒可动件作为塞式喷管的可动塞锥,通过电动推杆的牵引在喷管内筒固定件上滑动,实现外涵和内涵喉道面积的调节。该设计允许发动机在低空低马赫数涡轮模态下使用内涵流道排气,高空高马赫数旋转爆震冲压模态下使用外涵流道排气。通过调整电动推杆伸长量,匹配发动机工作环境压力变化,优化喷管工作,提高旋转爆震冲压组合发动机在宽速域范围内的热功转换效率。

    一种涡扇发动机旋转爆震双通道加力燃烧室及涡扇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910356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472571.5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涡扇发动机旋转爆震双通道加力燃烧室,包括尾椎段、支杆、供油环、同轴设置的外筒体、内筒体、外喷油环和内喷油环;所述尾椎段设于燃烧室的入口处,从燃烧室入口沿着轴向直径渐缩,并且位于所述燃烧室的圆心;多个所述支杆在燃烧室的入口处径向设置,并且其中一端与所述尾椎段连接,另外一端与供油环连接;所述内喷油环与外喷油环沿着支杆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并且与支杆相互连接;所述内筒体在径向方向上设于内喷油环的外侧,并且在轴向上的一端与支杆连接;所述外筒体在径向方向上设于外喷油环的外侧,并且在轴向上的一端与供油环连接;所述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的空间形成外燃烧室,所述内燃烧室内部形成内燃烧室。

    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低污染燃烧室头部的微通道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61899B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810381403.3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低污染燃烧室头部的微通道冷却方法,涉及航空发动机。在用于航空发动机低污染燃烧室预混头部的分级扩张台阶内部开设微小冷却微通道,并采用冷却剂对燃烧室头部结构进行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冷却剂先流经微通道结构冷却燃烧室头部,再喷入燃烧室头部预混级与空气进行掺混,并参与燃烧室的燃烧;冷却剂从冷却油路流到入口总流道,然后分散开流经环状分布的各条微通道,对燃烧室头部整圈分级扩张台阶的壁面进行冷却,接着汇总到主燃级燃油总流道再与主燃级油路的燃油汇总喷孔并喷入主混合器,最后和空气掺混参与燃烧。

    一种旋转爆震发动机进气道与尾喷管一体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58271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317129.X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旋转爆震发动机进气道与尾喷管一体化设计方法,设有超声速进气道、分流孔、喷油孔、爆震燃烧室环腔、储气腔、压力补偿孔、尾喷管外壁和尾喷管内锥;采用燃烧室与尾喷管一体化设计,工作时气流由超声速进气道捕获,后气流分为两部分,主流进入爆震燃烧室,与由喷油孔进入的燃油掺混,提供爆震燃烧所需要的反应物;小部分气流进入储气腔,在储气腔内减速增压后,由喷管内塞上的压力补偿孔进入喷管流场,用于补偿由于旋转爆震流场不稳定导致的喷管入口压力不均匀现象,使喷管可稳定工作在设计点状态下,减小由于旋转爆震非定常特性产生的总压损失,同时这部分气流还会从燃烧室内壁中带走一部分热量,降低燃烧室出口温度,喷管的降低热防护需求。

    一种适应螺旋激波来流的旋转爆震组合发动机轴对称可调喷管

    公开(公告)号:CN119393250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655500.9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适应螺旋激波来流的旋转爆震组合发动机轴对称可调喷管,涉及组合动力发动机领域。由肋片、喷管壳体、电动推杆、滚珠、石墨环、喷管外罩、喷管内筒和喷管内锥等部件组成,其中喷管外罩与喷管内筒之间形成可调的外涵流道,在流道轴向截面面积最小处形成外涵喉道;喷管内筒和喷管内锥之间形成内涵流道;通过电动推杆的推拉动作,调节外涵喉道的面积。在涡轮工作模态下,气流通过内涵流道喷出;在冲压模态下,气流则通过外涵流道喷出。在冲压模态下,通过电动推杆的调节,灵活改变外涵喉道的面积,适应不同海拔高度下的环境压力和发动机性能需求。提高发动机的流量匹配能力和膨胀压比适应性,提升旋转爆震组合发动机在冲压模态下的性能表现。

    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预冷热电转换及增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43460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689904.8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K7/16 F02C7/057 F02C7/141 F05D2220/80

    Abstract: 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预冷热电转换及增推方法,涉及组合发动机。利用冲压涡轮装置从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引入的气流做功而降温并引入涡轮发动机中实现冷却,温度传感器将压气机所处的环境温度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分别发送指令给电机调节引气和输气调节板的面积调节总流量、冷却气流量和进入冲压发动机中的气流量,流量计将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内排气口的气流量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在保证涡轮发动机冷却气流量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发送指令增加进入冲压发动机的气流量;互补型发电系统由转子发动机和温差发电装置组成,利用在不同的气流流量时两者发电量的互补特性实现稳定的总发电量,产生的电能通过机载电源供给气流流量调节系统及其他机载设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