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斑识别的非正交偏振编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84220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06597.X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光斑识别的非正交偏振编码方法,涉及光通信领域。将生成的矢量光束作为系统的激光光源输入,在激光光源的光路上依次设置四分之一波片、可旋转的线性偏振片作为编码器件,使输入的激光先经过一角度为+45°的四分之一波片使其具有更多的线偏振成分;再经过一个可旋转的线性偏振片,通过计算机控制电机旋转偏振片对信息进行编码;编码后的信息经过一透镜成像,在其傅里叶面上用CCD相机采集以分析其远场信息,对采集到的信息使用已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分类,实现非正交信息的编解码。利用密集的非正交偏振信息提高编码方法的信息量的通讯场景,对于将偏振编码技术扩展到非正交的维度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光斑识别的非正交偏振编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8422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206597.X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光斑识别的非正交偏振编码方法,涉及光通信领域。将生成的矢量光束作为系统的激光光源输入,在激光光源的光路上依次设置四分之一波片、可旋转的线性偏振片作为编码器件,使输入的激光先经过一角度为+45°的四分之一波片使其具有更多的线偏振成分;再经过一个可旋转的线性偏振片,通过计算机控制电机旋转偏振片对信息进行编码;编码后的信息经过一透镜成像,在其傅里叶面上用CCD相机采集以分析其远场信息,对采集到的信息使用已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分类,实现非正交信息的编解码。利用密集的非正交偏振信息提高编码方法的信息量的通讯场景,对于将偏振编码技术扩展到非正交的维度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