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20249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349181.9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武汉轻工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IPC: C09K11/02 , C08G83/00 , G01N21/64 , G01N21/33 , C01B32/18 , C09K11/65 , B82Y20/00 , B82Y30/00 , B01J23/7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与食品污染检测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调控MIP‑Cu@CDs类漆酶活性的微囊藻毒素‑LR(MC‑LR)双模态检测方法。本发明以二水合氯化铜、柠檬酸和乙二胺为合成底物,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具有类漆酶活性的荧光纳米酶,并经过分子印迹方法的包裹,从而能够特异性识别MC‑LR,并调控MIP‑Cu@CDs类漆酶活性,从而建立一种比色和荧光双模态快速测定MC‑LR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成本低。双模态提供内置的交叉参考校正,大大提高了复杂环境样品中MC‑LR检测可靠性和准确性,避免了检测结果的假阳性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9220249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49181.9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武汉轻工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IPC: C09K11/02 , C08G83/00 , G01N21/64 , G01N21/33 , C01B32/18 , C09K11/65 , B82Y20/00 , B82Y30/00 , B01J23/7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与食品污染检测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调控MIP‑Cu@CDs类漆酶活性的微囊藻毒素‑LR(MC‑LR)双模态检测方法。本发明以二水合氯化铜、柠檬酸和乙二胺为合成底物,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具有类漆酶活性的荧光纳米酶,并经过分子印迹方法的包裹,从而能够特异性识别MC‑LR,并调控MIP‑Cu@CDs类漆酶活性,从而建立一种比色和荧光双模态快速测定MC‑LR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成本低。双模态提供内置的交叉参考校正,大大提高了复杂环境样品中MC‑LR检测可靠性和准确性,避免了检测结果的假阳性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842510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148518.3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与食品污染检测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钴掺杂碳点纳米酶的全氟辛烷磺酸三模态检测方法。本发明以柠檬酸、乙二胺为合成原料,通过一锅水热法一步合成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蓝色荧光纳米酶,经过洗涤、离心、冻干,最后溶解到去离子水中得到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钴掺杂碳点荧光纳米酶。本方法合成的钴掺杂碳点荧光纳米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极小的纳米尺寸和优良的蓝色荧光性能,并且利用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以建立一种荧光、比色和光热三模态同时快速测定PFOS的方法,检出限低至0.028μmol/L。
-
公开(公告)号:CN11991575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740099.9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NH2‑MIL‑101‑CuCo纳米酶的槲皮素比色检测方法。所提供的方法包括:配制NH2‑MIL‑101‑CuCo纳米酶、TMB溶液和过氧化氢溶液分别与待测样品混合的第一混合物,以及与槲皮素标准品混合的第二混合物;将反应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反应,获得在预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A1以及A0;基于A1以及不同浓度的槲皮素的线性回归曲线,确定待测样品中槲皮素的含量;所述纳米酶利用二水合氯化铜、六水合氯化钴、2‑氨基对苯二甲酸和氢氧化钠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获得。提供的方法通过纳米酶中的活性氢原子和槲皮素中的羟基结合形成氢键,从而能够特异性识别吸附槲皮素,实现槲皮素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82534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591653.7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Fe‑Phos@TPE中性纳米酶双模定量检测次黄嘌呤判别肉类新鲜度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测定样品反应结束后的吸光度和颜色信号RGB值;步骤2:测定样品反应结束后的比率荧光信号及其RGB值;步骤3:构建次黄嘌呤浓度与比色信号或荧光信号的线性方程;步骤4:取待测样品,重复步骤1和2获得比色信号An、G/Bn和荧光信号F550/440 n、G/Bn,将An、G/Bn和F550/440 n、G/Bn代入相应的线性方程,获得待测样品中的次黄嘌呤的浓度。本发明采用比色‑比率荧光双模态检测,双模态的检测方法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