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64634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323848.7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nventor: 宫鹤 , 李士军 , 胡天立 , 穆叶 , 孙宇 , 艾洪福 , 陈本 , 欧阳航 , 孙煜恒 , 肖培 , 孟楚 , 王瑞 , 蔡川 , 李珊珊 , 王子连 , 邓明旺 , 张畅 , 陈琳 , 杨蓬勃 , 纪莹莹 , 尤明慧 , 李雪 , 侯立新 , 顾洪军 , 孙启响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菌恒湿细菌培养实验箱装置,本发明适用于细菌培养过程中培养皿内部湿度的精确控制,内部实现闭环循环,不与外界接触,降低感染的风险。该实验箱由培养皿舱室、水箱和干燥管舱室、控制舱室组成,实验箱首先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杀菌,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实验用细菌培养皿放入实验箱中,最后将整个实验箱放入恒温恒湿箱中。通过安装在培养皿舱室内部的温湿度传感器测得培养皿舱室内部的当前温湿度,控制舱室中的控制单元会根据当前湿度和用户设定的目标湿度进行比较,通过控制与水箱和干燥管舱室连接的气泵来进行加湿或除湿操作,实验过程中湿度变化状况会上传至服务器,操作者通过PC端软件和手机APP实时查询服务器上当前和历史记录的作业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0787056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324589.X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nventor: 穆叶 , 宫鹤 , 李士军 , 胡天立 , 孙宇 , 艾洪福 , 李佳星 , 郭敏刚 , 毛彦栋 , 温馨 , 孙煜恒 , 陈本 , 肖培 , 孟楚 , 欧阳航 , 王瑞 , 蔡川 , 李珊珊 , 王子连 , 邓明旺 , 张畅 , 陈琳 , 杨蓬勃 , 纪莹莹 , 尤明慧 , 李雪 , 侯立新 , 顾洪军 , 孙启响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NB-IoT信息传输的多功能智能药盒,包括盒体,底座,所述盒盖设有太阳能板,防止电源异常带来的突发情况,所述盒体圆周内均匀设有多个储药格,所述储药格有挡板,用于分离药物,避免药物接触而变质,所述药盒底座设有指纹传感装置,防止病人错服药物,所述底座内设有微处理器、NB-IoT无线通信模块、存储模块、液晶显示模块、电源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微处理器连接,发送和接收数据至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对药盒进行设置和管理,所述盒体在步进电机的带动下可以以圆心为轴心旋转,所述存储模块存储数据信息,所述电源为智能药盒供电,本发明可以按时提醒病人服药并防止吃错药,使病人家属及时掌握病人的吃药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4330098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440121.4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IPC: G06F30/27 , G06K9/62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NN‑BiLSTM融合神经网络的温室甘蓝潜在蒸散量预测方法,该方法根据温室内自主部署的小型气象站获取甘蓝生长环境的气象数据,使用FAO‑56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甘蓝潜在蒸散量作为数据基础。按照时间序列对数据进行重采样处理,构成数据集。通过融合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构建CNN‑BiLSTM神经网络模型,使用训练集进行模型训练优化,利用优化后的CNN‑BiLSTM模型预测温室甘蓝ET0。本方案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融合的方法增强了模型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对温室气象数据分析更加灵敏,较其他方法,简化了流程,使用更加便捷。通过调整模型的结构参数和输入参数,对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产生了较大的提升,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为农业灌溉提供了有效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11008886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198166.8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nventor: 李士军 , 宫鹤 , 胡天立 , 穆叶 , 于秀玲 , 樊娟娟 , 尤明慧 , 李雪 , 郭敏刚 , 刘正伟 , 毛彦栋 , 李佳星 , 温馨 , 肖培 , 孙煜恒 , 陈本 , 孟楚 , 王瑞 , 欧阳航 , 蔡川 , 李珊珊 , 陈琳 , 王子连 , 张畅 , 邓明旺 , 杨蓬勃 , 纪莹莹 , 徐艳蕾 , 周婧 , 刘媛媛 , 侯丽新 , 郭颖 , 顾洪军 , 李健 , 梁雪梅 , 孙启响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程可视的个性化采摘及溯源销售的方法,主要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采摘规模性与溯源可靠性问题。该方法包括步骤:全程全景图像采集,按需个性化采摘,可视化在线溯源销售。本发明的特征是消费者可以通过温室大棚的全景图像按照个人需求选择特定果蔬的特定枝叶部位进行采摘,全程观看采摘、封装和运输过程,这样消费者可以根据果蔬和枝叶的形状样貌特征、封装特征和运输实况特征进行溯源判断,保证了销售的透明性,增强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一方面为政府监管提供了技术手段和数据依据,降低了监管成本,另一方面实现了农业企业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维护了企业信誉,提升了企业的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0786153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325590.4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nventor: 宫鹤 , 李士军 , 胡天立 , 穆叶 , 孙宇 , 艾洪福 , 郭敏刚 , 毛彦栋 , 李佳星 , 温馨 , 孙煜恒 , 陈本 , 肖培 , 孟楚 , 欧阳航 , 王瑞 , 李珊珊 , 王子连 , 邓明旺 , 张畅 , 陈琳 , 杨蓬勃 , 纪莹莹 , 尤明慧 , 李雪 , 侯立新 , 顾洪军 , 孙启响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打捆机作业数据监测装置,本发明适用于目前打捆机打捆密度等级、定位存储、包数统计过程;安装在控制舱门动作液压杆上的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在捆包成型过程中与捆包密度成正比的液压压力数据,给出密度等级,判断得出是否已达到缠网要求;再结合安装在缠网电机轴上的轮速传感器的转数数据,与安装在舱门上的陀螺仪监测的舱门的开启角度数据,共同判断是否完成缠网与吐包;根据安装在弹板下方的重力传感器所监测的数据,印证捆包密度等级。与此同时,控制单元将采集的捆包密度等级、定位信息、人员信息、车辆信息等数据上传至云服务端,操作者通过PC端软件和手机APP实时查询服务器上的作业状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