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86915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210611231.0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轨道客车无线感知系统信息传输方法,包括:构建多接入节点的无线感知系统架构,系统中每个车厢包含一个接入节点与多个无线传感器,各传感器与接入节点建立连接实现能量收集与信息传输,各接入节点接收到来自传感器的数据后进行远端通信将数据传输至隧道内所设射频拉远单元;设计了基于强化学习的系统能量与信息传输协议,求解系统最优配置,获得最优传输策略,最小化整体传输时间。本发明针对高铁隧道场景下单接入节点传输系统中效率低下、远端通信损耗严重等现状,首次提出多接入节点自主协同传输条件下的传输策略,同时为强化学习方法设计联合深度神经网络,提供了可靠的优化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76495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49576.1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4W72/0446 , H04W72/0453 , H04W72/12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铁车地通信下基于数据需求驱动的资源联合优化方法,包括:S1、根据车厢内设备和用户的数据需求,构建行进中的高铁车地通信模型;S2、构建毫米波传输信道模型,以最小化传输时隙为目标,建立总体优化问题;S3、将所述总体优化问题进行等价转换,使问题降维;S4、将等价转换后的问题拆解为时间规划子问题和功率控制优化子问题进行交替优化求解,并在交替优化求解过程中引入迫等步骤,使交替优化结束后问题最优解的必要条件成立,得到时隙规划策略和功率分配策略;S5、扩展考虑满足绿色通信需求下的资源分配策略。本发明可依据用户需求按需分配时间和功率,以实现最小化的传输时间和绿色通信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75050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601380.X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4W72/044 , H04W72/542 , H04W72/0446 , H04W16/22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高速运行环境下的智能全表面信号增益方法,包括:构建智能全表面模型,用于确认智能全表面中各个单元的反射信号和透射信号,生成反射系数矩阵和透射系数矩阵;构建信道模型,用于根据基站发射信号结合透射系数矩阵和信道计算车内接收端的接收信号,并进一步结合反射信号计算信干噪比;用于计算车内接收端的和速率;构建目标感知模型,用于感知车内的目标接收端的方位并进行波束增益;计算增益波束与理想波束的相似水平指数形成感知约束条件;以最大和速率为目标函数且以感知约束条件进行参数优化,得到最优反射系数矩阵和透射系数矩阵;本发明能够利用智能全表面提供稳定通信服务,并进行精确的轨道目标感知,实现通讯感知一体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255256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0858287.5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高铁车地通信场景的低复杂度计算卸载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基于高铁数据任务卸载通信一体化系统架构;确定各子网AP与传感器间的能量传输协议,采用分段非线性模型对无线能量传输过程进行表述;建立各节点数据任务卸载数学模型,并通过各节点数据任务卸载数学模型计算获取传感器进行基站计算和本地计算的任务计算的时间和消耗能量;构建总体优化目标函数,并分解为AP的功率分配优化目标、基站计算资源分配优化目标与传感器任务卸载决策优化目标,并求解优化变量;设计联合优化算法,对各优化变量进行交替优化更新,获得最优任务卸载策略;解决传感器能量有限问题,提高了传感器的卸载效用,为多传感器提供高效可靠的通信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508691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611231.0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轨道客车无线感知系统信息传输方法,包括:构建多接入节点的无线感知系统架构,系统中每个车厢包含一个接入节点与多个无线传感器,各传感器与接入节点建立连接实现能量收集与信息传输,各接入节点接收到来自传感器的数据后进行远端通信将数据传输至隧道内所设射频拉远单元;设计了基于强化学习的系统能量与信息传输协议,求解系统最优配置,获得最优传输策略,最小化整体传输时间。本发明针对高铁隧道场景下单接入节点传输系统中效率低下、远端通信损耗严重等现状,首次提出多接入节点自主协同传输条件下的传输策略,同时为强化学习方法设计联合深度神经网络,提供了可靠的优化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211513097U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921592562.4
申请日:2019-09-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A61M3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科手臂伤口护理用的给药器,属于外科护理用的给药装置,其包括储药组件,所述的储药组件包括储药管,储药管上设置有药剂添加口,储药管底部为药剂排出口,药剂排出口上设置有阀门;所述的储药管底部可拆卸安装有护理刷,护理刷为中空结构,且护理刷与药剂排出口连通,所述的护理刷底部设置有绒毛层,绒毛层与护理刷内连通;所述的储药管侧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安装架,安装架的末端转动连接有药剂吸收球。上述给药器方便对患者创伤口进行涂覆药物,且多余的药剂方便吸收,避免了药剂污染患者皮肤和衣物的问题发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