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储液罐功能的水冷冷凝器

    公开(公告)号:CN11896025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304618.7

    申请日:2024-09-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储液罐功能的水冷冷凝器,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普通板片、第二普通板片、储液腔进口板片和储液腔出口板片,所述第一普通板片、第二普通板片、储液腔进口板片和储液腔出口板片在靠近制冷剂出口一端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周向设置有翻边结构,所述储液腔进口板片上的翻边结构处开设有流通口,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内安装有出口导流管,通过设计水冷冷凝器内板片的形状与结构使其形成一个能够容纳制冷剂的储液腔,本发明不仅省去水冷冷凝器与储液罐之间的连接管路,降低热损失,提高系统集成度,从整体上减小了空调系统体积,还能在储液的同时向水冷冷凝器内的冷却液放热,进一步增加水冷冷凝器出口制冷剂的过冷度。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系统R290泄漏的监控与报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63658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98184.1

    申请日:2023-11-28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电动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空调系统R290泄漏的监控与报警系统,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中设置有电动压缩机、水冷冷凝器、储液罐、电子膨胀阀、Chiller、流道板、R290防爆浓度传感器、控制器、预测装置器、声音报警器、灯光报警器、温度压力传感器以及管路通道。该系统中的预测装置器可以对R290防爆浓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进行预储存和处理,能够监控空调系统R290制冷剂泄漏浓度过高以及浓度变化速率过快等信息;同时所述的声音报警器和光照报警器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空调系统的R290制冷剂泄漏问题,从而保障了用户的安全。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及其控制方法、车载终端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942809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745935.2

    申请日:2024-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及其控制方法、车载终端及车辆,所述集成模块包括:流道板,其内部开设有流道;压缩机,其设置在流道板的一侧;第一换热器,其设置在流道板的另一侧,第一换热器的进口与压缩机的出口位置对齐并连通;第二换热器,其与第一换热器并列设置在流道板的同侧,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进口位置对齐并连通;其中,流道板分别开设有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与流道连通;第一流道口与第一换热器的出口位置对齐并连通,第二流道口与第二换热器的进口的位置对齐并连通;流道板的顶部开设有与流道连通的第三流道口和第四流道口;第三流道口上安装有充注阀,第四流道口上安装有膨胀阀。

    一种基于双多通阀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40838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50461.3

    申请日:2024-11-19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多通阀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媒管理模块、乘员舱热管理模块、电池包热管理模块、电驱热管理模块和低温散热器模块。该系统通过引入五通水阀对冷却液侧各个管理模块进行集成整合。运用全间接式热泵技术,有效降低因新型环保制冷剂泄漏而导致的安全风险。借助冷媒四通阀实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功能互换,制冷时冷媒与冷却液逆流,制热时冷媒与冷却液顺流,大幅减少对五通水阀开发模式需求。通过引入气液分离器,确保压缩机的正常工作,提高热泵性能。配合五通水阀充分满足制冷制热、余热利用、除湿除霜等各项需求,并简化冷却液侧回路,有效降低系统成本的目的。

    一种板式换热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94064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660626.5

    申请日:2024-11-20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换热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若干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两个第一板片,所述第一板片的边缘设置有翻边,且两个所述第一板片的翻边相互连接并形成一个腔室,两个所述第一板片之间设置有第二板片和第三板片,所述第二板片将腔室内部分隔成制冷剂流道和冷却液流道,所述第三板片设置于冷却液流道中。该板式换热器通过采用特殊结构突破和改变传统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能够较大程度上降低制冷剂和冷却液的流道阻力,提高换热器换热能力,并保证通道内流体分配的均匀性。

    一种全封闭R290热泵系统冷媒的泄露消除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2479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44889.6

    申请日:2024-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封闭R290热泵系统冷媒的泄露消除装置及方法,其属于电动汽车热管理安全技术领域,其中,该泄露消除装置包括冷媒防爆浓度传感器、燃烧反应区、第一进气组件、第二进气组件、点火组件、排气组件、数据处理器以及控制器;点火组件包括导电环、导电元件、换能元件和点火药头;导电环和点火药头设置在燃烧反应区内;导电环通过导电元件与换能元件进行固定连接,形成发火回路;导电环通过导电元件将电流传递给换能元件;换能元件用于将电能转换成热能,以将点火药头点燃产生火源。本发明可以在冷媒发生泄露的情况下,实现数据采集、处理与主动消除协同技术,充分保障了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减少了热泵系统冷媒的泄漏量。

    一种基于二次回路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1884971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275016.3

    申请日:2024-09-12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二次回路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包括压缩机、贴合在所述压缩机外表面的管集成装置,所述管集成装置设置有第一流道口、第二流道口和第三流道口;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接通有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口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所述第一流道口接通,所述第二流道口接通有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三流道口接通有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口端。本发明能够减少管路压降带来的系统热量损失,同时降低整车系统的空间布局难度;通过对各个部件的集成,不仅减少了制造过程中的工艺装配环节,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冷剂泄露的风险。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907846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407081.7

    申请日:2024-10-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汽车,属于热管理技术领域,包括冷媒回路、冷却液回路,所述冷媒回路包括压缩机、储液罐、过冷器、冷凝器、冷却器,所述储液罐的第一输出端与过冷器连通,所述储液罐的第二输出端与过冷器连通,所述过冷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冷却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过冷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电动压缩机连通,所述冷却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动压缩机的第一输入端连通;所述冷却液回路包括十通阀、比例三通阀,通过采用补气增焓的压缩机实现了提高冷凝器入口过冷度和压缩机入口气态冷媒温度,达到了提高系统制热效率的目的;通过采用十通阀实现多个零件间的连接,达到了提高系统集成性的目的。

    一种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2809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79136.X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媒管理模块以及分别与十二通阀连通的乘员舱热管理模块、电池包热管理模块、电驱热管理模块以及低温散热器模块。冷媒管理模块设有热气旁通支路,热气旁通支路上设置有可控制开度的电磁阀,结合十二通阀完成对冷媒模块与乘员舱热管理模块、电池包热管理模块、电驱热管理模块以及低温散热器模块连通或断开及冷媒管理模块工作模式,可实现对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高度集成化,保障极低温工况热泵正常工作、制热能力的提高并解决制冷时压缩机频繁启停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一种具备自动融冰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口热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94410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74664.X

    申请日:2024-05-29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电动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备自动融冰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口热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充电口、充电接口、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底壳、测冰回路、开闭回路和控制器。该系统具备自动检测电动汽车充电口外侧附近是否结冰的功能,并能够实时监测附近温度,从电动汽车端提供加热能力。当冰层出现时,测冰回路将会导通,控制器自动识别外界电阻率,从而实现自动识别判断,再利用电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对电动汽车充电口周围进行加热,融化覆盖在电动汽车充电口附近车体外侧的冰层,提升电动汽车对低温使用环境的适应性,拓宽电动汽车的应用场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