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95371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0952927.9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吉林建筑大学
IPC: G01R31/392 , G01R31/385 , G01R31/387 , G01R31/396 , G01R31/378 , G01R31/3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多源信息的电池健康状态智能预测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并处理原始数据,获得处理后声发射参数数据以及处理后循环老化参数数据;使用门控神经网络,对处理后声发射参数数据以及处理后循环老化参数数据进行权重分配,获得数据权重;根据卷积神经网络结构、长短期神经网络结构和SOFTS模型的STAD模型结构进行模型构建并训练,获得电池容量预测模型;基于数据权重,将处理后声发射参数数据以及处理后循环老化参数数据输入电池容量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得到电池健康状态预测值。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多源信息的高效、准确的电池健康状态智能预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176616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110419267.4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吉林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地下管线探测装置及其探测方法,探测组件具有固定体、管线探测仪和控制器,所述横向滑竿穿过所述横向穿孔,所述纵向滑竿穿过所纵向穿孔,所述管线探测仪连接在所述固定体,所述管线探测仪的探测部位于所述固定体的下端;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管线探测仪、移动车、横向驱动组件和纵向移动组件信号连接其包括移动车、横向驱动组件、纵向移动组件和探测组件;通过横向驱动组件和纵向移动组件的设置,能够使得管线探测仪在整个待探测区域内完成快速区域检测覆盖,完成移动覆
-
公开(公告)号:CN109272197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810956754.2
申请日:2018-08-21
Applicant: 吉林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建筑BIM模型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建筑施工的信息,包括地理信息、建筑对象的数量、目前施工状况、总体规划、土建结构、施工导流、场内交通、营地布置,对收集信息进行整理,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建立数据库。本发明有利于更好的辨识危险源,提高效率,且危险源可视化后辨识效果更佳,有利于人们对危险源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有效的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防止出现危险源辨识漏项,方便管理人员查找和管理,实现了根据实际情况实时对显示屏角度进行调整,方便更好的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实现了将套筒升降时造成的震动消减,降低装置的损耗,提高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190797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82742.9
申请日:2016-07-23
Applicant: 吉林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微藻趋光性研究的装置,其包括底座、培养器皿、遮光隔板、支撑座、支撑杆一、调节螺筒、调节杆二、水平杆、波长调节组件和光源,本发明可以根据藻的分布与光的关系来判断光照对微藻分布的影响,本发明不仅可以实现光源的波长的改变,还可以实现光源的强度的改变,大大提高了微藻与光照研究的准确性和方便性,在改变波长时,只需转动齿轮,即可实现不同波长的调整,而在改变光源强度时,可以转动调节螺套,即可实现光源强度的变化,本发明通过设置三个遮光隔板,可以很好的对光照调节进行改变比较,实现微藻变量与定量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9006878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0929903.1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吉林建筑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煤岩结构损伤分类方法及装置,涉及煤岩结构损伤分类检测技术领域。所述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煤岩结构损伤分类方法包括:获取关于煤岩体破裂的声发射参数数据;采用Morse小波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得RGB图像数据;构建煤岩结构损伤识别模型;将图像数据输入模型中,通过预训练好的基于ResNet和多头注意力机制网络进行特征提取,获得第一特征表示;通过预训练好的基于LSTM和多头注意力机制残差网络进行特征提取,获得第二特征表示;通过预训练好的基于卷积神经和LSSVM网络进行特征提取,获得第三特征表示;将获得的所有特征表示进行融合,获得融合结果;通过融合结果,获得分类预测结果。采用本发明可提高煤岩结构损伤分类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783506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1911063883.X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吉林建筑大学
IPC: H01M50/20 , H01M50/271 , H01M10/0525 , H01M10/42 , A62C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安全装置的锂离子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箱、与电池箱相匹配的电池箱盖板以及通过安装组件安装在电池箱内的电池模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在电池箱中心处安装的呈圆柱状的网格筋板,网格筋板上端开口的内壁上通过高效防火胶黏贴设置有一橡胶环,与电池模组的上顶面相抵,用于实现电池模组的限位;网格筋板外罩设有一防火环,该防火环内填充有若干悬挂式超细干粉灭火装置,悬挂式超细干粉灭火装置的感温玻璃喷头穿过防火环的内壁倾斜设置。本发明自带灭火设备,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由锂电池爆炸所带来的损害,从而减少锂电池火灾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0783506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63883.X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吉林建筑大学
IPC: H01M2/10 , H01M10/0525 , H01M10/42 , A62C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安全装置的锂离子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箱、与电池箱相匹配的电池箱盖板以及通过安装组件安装在电池箱内的电池模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在电池箱中心处安装的呈圆柱状的网格筋板,网格筋板上端开口的内壁上通过高效防火胶黏贴设置有一橡胶环,与电池模组的上顶面相抵,用于实现电池模组的限位;网格筋板外罩设有一防火环,该防火环内填充有若干悬挂式超细干粉灭火装置,悬挂式超细干粉灭火装置的感温玻璃喷头穿过防火环的内壁倾斜设置。本发明自带灭火设备,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由锂电池爆炸所带来的损害,从而减少锂电池火灾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6703385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710062507.3
申请日:2017-01-22
Applicant: 吉林建筑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G1/24 , E04G1/15 , E04G5/08 , E04G5/10 , E04G2001/158 , E04G2001/2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高稳定性的移动式脚手架,包括底架、脚轮、立柱、爬梯、上横杆、踏板和伸缩杆,四个脚轮分别带有脚刹并分别设于底架的底面的四角,立柱的一端为螺纹杆端,另一端设有内螺纹套,以互相连接,最下部的四个立柱连接于底架上形成矩形,且最上部在矩形的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立柱之间通过上横杆连接;踏平固定于两个横杆上,踏板的底面在宽度方向上相对设有两个伸缩杆,每个伸缩杆的底部均设有底座,以稳定连接于地面上;矩形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从下到上设有多个爬梯。本发明中脚手架通过脚轮移动位置,并通过踏板两端伸缩柱支撑于地面上,提高了脚手架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186336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82744.8
申请日:2016-07-23
Applicant: 吉林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藻光学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可以利用微藻生物膜光合作用可以生成过氧化氢,并且过氧化氢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光化学反应转化成羟基自由基,很好的提高了微藻污水处理效果,同时,通过光导介质与粉末催化剂附着网相间布置的共同作用,可以使得光催化剂须被光源充分照射并且与污染物质充分接触,提高污水净化效果,采用蜂窝结构的粉末催化剂附着网,提高了催化剂的附着范围,此外,还将粉末催化剂附着网设置为可拆卸的结构,能够很好的对催化剂进行补充与更换,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而且,本发明可以实现恒温处理,提高了处理能力,保证了处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973763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868242.1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吉林建筑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92 , G01R31/37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锂电池包热失控预警方法,包括:获取电芯在锂电池包中的每个锂电池组中的位置坐标;将每个锂电池组根据所述位置坐标划分为n个电芯单元;获取每个电芯单元在预设时长的实时监控数据;基于所述实时监控数据,计算每个电芯单元在所述预设时长的热失控指数;设定阈值,基于所述阈值和所述热失控指数,计算每个锂电池组的热失控风险,并进行定位预警。本公开能够检测锂电池包热失控的先兆性的局部的热失控风险。提高热失控预警的敏感度和准确度、能够满足安全性要求高的电池应用,能够及早发现电池问题,能提高问题定位能力,以保证锂电池的安全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