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件损伤所属表面的分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45909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710317105.3

    申请日:2017-0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区分入光面损伤或出光面损伤的光学元件损伤所属表面的分类方法,属于光学损伤分类领域。本发明具体为:选取光学元件;利用FODI系统采集光学元件真空隔离片的损伤在线图像,并在该光学元件真空隔离片通光口径范围内标记出所有的损伤点;对光学元件真空隔离片通光口径范围内的入光面与出光面逐一扫描,记录下损伤点位置与形态,作为离线数据;使用几何变换把离线数据匹配到采集的在线图像上,获得入光面与出光面损伤的训练样本集;建立分类模型,采用训练样本集训练分类模型,获取分类模型的最优参数;利用具有最优参数的分类模型对光学元件的损伤进行分类,确定为入光面损伤或出光面损伤。本发明用于FODI系统中损伤识别与分类。

    光学元件损伤所属表面的分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45909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317105.3

    申请日:2017-0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区分入光面损伤或出光面损伤的光学元件损伤所属表面的分类方法,属于光学损伤分类领域。本发明具体为:选取光学元件;利用FODI系统采集光学元件真空隔离片的损伤在线图像,并在该光学元件真空隔离片通光口径范围内标记出所有的损伤点;对光学元件真空隔离片通光口径范围内的入光面与出光面逐一扫描,记录下损伤点位置与形态,作为离线数据;使用几何变换把离线数据匹配到采集的在线图像上,获得入光面与出光面损伤的训练样本集;建立分类模型,采用训练样本集训练分类模型,获取分类模型的最优参数;利用具有最优参数的分类模型对光学元件的损伤进行分类,确定为入光面损伤或出光面损伤。本发明用于FODI系统中损伤识别与分类。

    一种双延迟三阶相关仪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775966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1811030194.4

    申请日:2018-09-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延迟三阶相关仪。所述的装置中,被测的水平偏振的空间均匀的方形飞秒基频激光脉冲经过分光镜后分成透射光和反射光,透射光再分成两束,以水平对称角度同时入射到倍频晶体,产生垂直偏振的单次自相关倍频信号,该倍频信号与分光镜的反射光束沿垂直面同时入射到和频晶体上,产生双延迟的三阶强度相关三倍频信号,通过简单的递归算法就可以恢复脉冲时间波形。本发明的双延迟三阶相关仪降低了脉冲恢复算法的复杂性,提高了时间准确度,成本低、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一种用于高功率终端光学系统的杂散光管控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41801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811486696.8

    申请日:2018-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优化的终端光学系统和杂散光管理器件参数实现高功率终端光学系统的杂散光管控系统和方法,属于高功率激光装置光学系统领域。该系统包括晶体、楔形透镜、光学平板元件和吸收体盒,光源依次经过晶体、楔形透镜后到达光学平板元件并被光学平板元件反射。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不会损伤楔形透镜,不对终端光学系统产生污染;保证经过楔形透镜会聚的杂散光偏离出主光路的光束口径增大,降低杂散光通量,降低杂散光管理难度;设计的光学陷阱保证杂散光不会漏出吸收体盒,将不通过楔形透镜会聚的低通量杂散光和通过楔形透镜会聚的高通量杂散光进行管控,方案简单易行设计巧妙,特别适用于高功率终端光学系统的杂散光管控。

    一种紧凑型固态双极性快沿纳秒脉冲电源系统及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00457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473308.X

    申请日:2020-1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紧凑型固态双极性快沿纳秒脉冲电源系统和操作方法,涉及脉冲功率技术和快脉冲电源领域。该电源系统包括双极脉冲电源M,双极脉冲电源M包括开关驱动模块、脉冲变压模块、双极脉冲调制模块、双极高压直流电源;其中开关驱动模块与脉冲变压模块、双极脉冲调制模块依次相连;同时双极脉冲调制模块还与双极高压直流电源的电源输出端相连接;双极脉冲调制模块的共同输出端与负载相连接,形成完整的电流回路。本发明能够解决窄脉冲输出能力且脉宽可调、幅值精准且抖动小、ns级上升下降沿、结构紧凑、高可靠性等综合需求,设计简单但能获得优异的高幅值脉冲产生效果,损失效率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脉冲电源应用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