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浮筏隔振系统的结构耦合动力学解析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95601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664877.4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浮筏隔振系统的结构耦合动力学解析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隔振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结构,再将子结构解耦为若干子单元;基于子单元结构控制微分方程,建立每个子单元的动力学刚度矩阵;将各个子单元的动力学刚度矩阵转换到统一全局坐标系下并进行组装,获得船体结构和浮筏的全局刚度矩阵;基于船体结构与浮筏连接处的位移连续性条件,建立船舶浮筏隔振系统的整体动力学方程;施加边界条件和外部激励对整体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获得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本发明的方法考虑了船体结构和浮筏在振动过程中的弹性变形,并引入动力学刚度矩阵,使得本发明能够精确、快速地预测和分析船舶浮筏隔振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一种能够回收噪声能量的管道消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246527B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710443239.X

    申请日:2017-06-1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回收噪声能量的管道消声装置,包括消声壳体和能量采集模块。消声壳体包括进出口法兰接头、连接管及膨胀声腔,能量采集模块包括PVDF压电薄膜、压板、短螺栓、引线接口、预紧装置、整流电路板及储能电容器。对于管道上游入射声波,一方面利用消声壳体与PVDF压电薄膜之间的耦合,达到反射噪声的目的,另一方面利用PVDF薄膜的压电效应,在振动时产生一定电荷量,并通过引线接口输出到整流电路板以及储能电容器,从而实现能量回收的功能。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适用性强等优点。尤其在管道低频噪声控制方面有着显著特点,弥补了传统被动消声器在低频方面控制效果不佳的情况。

    一种两自由度碰撞非线性消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606027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710717261.9

    申请日:2017-08-21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两自由度碰撞非线性消振装置,属于结构工程振动控制领域。一种两自由度碰撞非线性消振装置包括结构底板1、下层外壳3、下层质量块4、上层质量块9、碰撞接触销5、下层线性弹簧2、上层线性弹簧6、上层外壳7、运动导向轴8和固定螺栓10。下层质量块4、上层质量块9分别通过下层线性弹簧2、上层线性弹簧6与结构底板1和上层外壳7相连,当其位移到达指定位置时,下层质量块4、上层质量块9通过碰撞接触销5分别与下层外壳4发生非弹性碰撞,引起结构中机械能的变化,达到减振的目的。与传统的吸振器和阻尼器相比,本发明能够在较宽的范围内消耗系统的机械能,并迅速降低结构的响应,具有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前景。

    一种两自由度碰撞非线性消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606027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717261.9

    申请日:2017-08-21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两自由度碰撞非线性消振装置,属于结构工程振动控制领域。一种两自由度碰撞非线性消振装置包括结构底板1、下层外壳3、下层质量块4、上层质量块9、碰撞接触销5、下层线性弹簧2、上层线性弹簧6、上层外壳7、运动导向轴8和固定螺栓10。下层质量块4、上层质量块9分别通过下层线性弹簧2、上层线性弹簧6与结构底板1和上层外壳7相连,当其位移到达指定位置时,下层质量块4、上层质量块9通过碰撞接触销5分别与下层外壳4发生非弹性碰撞,引起结构中机械能的变化,达到减振的目的。与传统的吸振器和阻尼器相比,本发明能够在较宽的范围内消耗系统的机械能,并迅速降低结构的响应,具有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前景。

    一种电动式弹性板主动隔声作动器

    公开(公告)号:CN105464772B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610020975.X

    申请日:2016-01-1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式弹性板主动隔声作动器,包括外导磁筒、上下端盖、永磁铁、上下衔铁、上下滑轮组件,永磁铁安装于上下衔铁之间,与外导磁筒形成磁路。上下衔铁和永磁体被上下滑轮组件夹住并通过螺栓固定,形成作动器的动子部分。动子上端安装片弹簧,片弹簧外端置于上端盖与外导磁筒之间。上端盖安装在外导磁筒上端部,上片弹簧固定在上端盖和外导磁筒之间,下端盖安装在外导磁筒下端部。外导磁筒内壁分别按相反方向缠绕上线圈和下线圈。本发明体积紧凑,输出力大,工作效率较高,只要接通电源就能即装即用,减少了控制时安装调试时间。

    双层主被动机电集成式隔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500647B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510001287.4

    申请日:2015-0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双层主被动机电集成式隔振装置。包括被动的上层橡胶隔振器(a)、中间框架结构(c)、安装底板(d)、四台电磁激振器(b)、集成式控制信号调理设备和加速度信号调理设备(f),中间框架结构(c)设置于上层橡胶隔振器(a)与安装底板(d)之间,所述四台电磁激振器(b)作为主动执行机构对称布置在中间框架结构(c)的左右两侧,集成式控制信号调理设备和加速度信号调理设备(f)对称布置在中间框架结构(c)的前后凹槽内。本发明对于频带范围较宽的外扰激励引起的振动有着良好的抑制效果,主要用于各种舰用柴油机、汽轮机、泵等旋转和往复机械设备以及核电应急发电机组等大型动力设备的振动控制。

    一种适用于低频振动的被动隔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939520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10078384.9

    申请日:2014-03-0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低频振动的被动隔振装置,包括装置外壳、隔振平台,装置外壳包括外壳主体、外壳侧体,外壳侧体设置在外壳主体的侧面,外壳侧体里安装第一磁铁,外壳主体里安装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二磁铁,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同极相对,隔振平台的上端位于外壳主体外部,隔振平台的下端与第二磁铁相连,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二磁铁与外壳主体上端内壁之间且套于隔振平台上,第二弹簧设置在第二磁铁与外壳主体下端内壁之间。本发明可以满足高静态刚度和低动态刚度的要求,保证较小的静位移和低频隔振性能。通过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减小精密仪器或驾驶员受到地基振动与冲击的影响。

    集成式惯性电磁作动器

    公开(公告)号:CN103791013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410055324.5

    申请日:2014-02-1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集成式惯性电磁作动器,包括外导磁筒、上端盖、下端盖、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第一永磁体上方安装上导磁体,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之间安装中间导磁体,第二永磁体下方安装下导磁体,上导磁体、第一永磁体、中间导磁体、第二永磁体、下导磁体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成一体构成振子,振子上端和下端分别安装上片弹簧和下片弹簧,上端盖安装在外导磁筒上端部,上片弹簧固定在上端盖和外导磁筒之间,下端盖安装在外导磁筒下端部,下片弹簧固定在下端盖和外导磁筒之间,外导磁筒内壁上自上而下依次缠绕上线圈、中间线圈和下线圈。本发明只要接通电源就能即装即用,减少控制时安装调试时间。

    一种适用于低频振动的被动隔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939520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078384.9

    申请日:2014-03-0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低频振动的被动隔振装置,包括装置外壳、隔振平台,装置外壳包括外壳主体、外壳侧体,外壳侧体设置在外壳主体的侧面,外壳侧体里安装第一磁铁,外壳主体里安装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二磁铁,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同极相对,隔振平台的上端位于外壳主体外部,隔振平台的下端与第二磁铁相连,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二磁铁与外壳主体上端内壁之间且套于隔振平台上,第二弹簧设置在第二磁铁与外壳主体下端内壁之间。本发明可以满足高静态刚度和低动态刚度的要求,保证较小的静位移和低频隔振性能。通过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减小精密仪器或驾驶员受到地基振动与冲击的影响。

    基于具有部分穿孔的穿孔管消声器的可调频消声器

    公开(公告)号:CN101539231B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0910071911.2

    申请日:2009-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具有部分穿孔的穿孔管消声器的可调频消声器。它包括筒体,设置于筒体中间的穿孔管,筒体内设置有固定套筒和移动套筒,筒体与固定套筒、移动套筒之间形成第一环形共振腔,固定套筒、移动套筒与穿孔管之间形成第二共振腔,移动套筒与移动套筒轴向位置调节机构连接。该消声器主要用于降低充液管路系统中的中低频噪声,由于频率可调,可以有效拓宽消声器的消声频带,同时可以根据噪声频率的不同来精确调节消声器的消声频率,从而可使消声器达到最佳的消声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