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6216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44512.7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隧道预制仰拱施工方法。该公路隧道预制仰拱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开挖仰拱安装环境并清底;在洞外预制仰拱;获取仰拱安装环境的平面参数、仰拱的结构参数;基于所述平面参数和结构参数分别构建仰拱安装平面模型和仰拱模型;基于所述仰拱安装平面模型和仰拱模型进行仰拱预安装以得到仰拱安装模型;获取仰拱安装模型的配合尺寸以确定仰拱的调平尺寸;通过安装机器人安装仰拱,基于所述调平尺寸调整仰拱姿态以使其满足预设安装条件。本申请较传统的预制仰拱施工效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29300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953760.9
申请日:2022-08-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四川北新天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0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岩隧道松动圈测试方法及系统,包括:建立地层结构模型;计算第一松动圈数据,并将所述支护参数作为第一支护参数;获取第一对应关系;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形成松动圈测试模型;施工时,获取第二支护参数,并获取之前施工进尺的松动圈数据作为第二松动圈数据;将所述第二支护参数和所述第二松动圈数据输入所述松动圈测试模型,并根据所述松动圈测试模型输出的松动圈数据修正所述第二支护参数进行施工。本发明采用通过数值模拟确定不同支护参数下各施工进尺对其他施工进尺对应的松动圈影响的大致关系,再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的方式生成用于松动圈数据计算的模型,从而对施工过程进行指导,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7027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53750.5
申请日:2022-08-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四川北新天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流态极软岩隧道的消转释吸综合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软岩隧道的地勘数据和第一预期收敛数据;选出突泥处理方案;计算第二预期收敛数据;从预设的释吸方案组中选出释吸处理方案;对流态极软岩隧道的开挖进行软岩控制。本发明还了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流态极软岩隧道的消转释吸综合控制系统。本发明一种适用于流态极软岩隧道的消转释吸综合控制方法及系统,创新性的使用了消除、转换、释放和吸能四种方案来针对流态极软岩隧道围岩进行处理,并通过对隧道现场数据的使用确定了具体的使用方案,极大的提高了流态极软岩隧道施工的安全性,有利于扩展隧道可施工的地层种类,具有非常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924410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406270.1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1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抗滑坡的新型棚洞及施工方法,所述新型棚洞包括多个成排设置的面桩和多个成排设置的背桩,所述背桩设置在靠近山体的一侧,所述面桩设置在另一侧,相邻面桩或相邻背桩的顶部之间通过顶部纵系梁连接,相邻面桩或相邻背桩的下部之间通过底部纵梁连接,所述面桩和背桩的顶部之间通过顶部横系梁连接,所述面桩和背桩的下部之间通过底部横梁连接,所述面桩和背桩的底部均插入滑动面以下的嵌固段地层,所述顶部纵系梁上端面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的顶部设置顶板。该新型棚洞具有较强的抵抗侧向变形能力,解决现有棚洞不具备抗侧向滑移能力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90059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280914.6
申请日:2025-03-11
Applicant: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 华东交通大学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十六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溶洞开挖领域,具体是一种隧道溶洞探测与注浆加固一体化设备及方法,包括板车,板车上设有安装单元,安装单元包括扇形体,扇形体中间开设转槽,转槽内设有液压缸,液压缸的缸体下端转动连接在转槽内底部,液压缸的输出端固接有顶块,顶块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用于卡住注浆管;设计的隧道溶洞探测与注浆加固一体化设备,施工灵活,能够灵活调整位置,进行不同位置点的径向注浆管安装;稳定性强,通过液压缸的上顶作用力,能够稳定将每节注浆管顶入孔洞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效率高,不需要搭建支撑架,板车快速移动到隧道内,注浆管安装结束后,板车又可快速驶离现场,省时省力,为后续的掘进方向设备机械腾出更多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5263323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210953759.6
申请日:2022-08-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四川北新天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的施工方法,包括:通过超前地质检测技术获取软岩隧道掌子面前方预设范围内的第一围岩和第二围岩的范围;在预设范围内对第一围岩的范围进行部分开挖至满足对第二围岩进行处理的条件;抽取第二围岩中的流态极软岩,并对第二围岩中剩余的围岩进行冻结法处理;对预设范围进行开挖作业,并在开挖作业完成后施做支护。本发明一种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的施工方法,通过基于消除、转换、释放和吸能四种方案来针对软岩进行处理,总结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软岩隧道施工工艺,即确保了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又具有非常良好的通用性,使得软岩隧道施工成本和周期更为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1671727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747360.7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 中铁十七局集团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陡倾千枚岩地质偏压不对称的支护结构及方法,涉及隧道支护设计与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初期支护,还包括二次衬砌,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预留变形量,偏压外侧的预留变形量大于偏压内侧的预留变形量;偏压外侧的陡倾承装围岩的拱部处设置有注浆长锚管,偏压内侧的陡倾承装围岩的拱部处设置有药卷锚杆;偏压外侧和偏压内侧均连接锁脚锚管;该支护结构可以减少超欠挖,不对称不均匀的不设周边眼可减少偏压外侧的超挖,也可减少内侧的欠挖。可避免偏外压内侧和偏外压外侧预留变形量一样而造成初期支护侵限或预留变形量过多造成喷砼浪费;还可以减少仰拱开挖长度,使其快速封闭成环,进而限制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620158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262062.9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洞双向行车隧道的新型平导通风系统,包括风机房、送风口、排风口、风门、联络送风道和联络排风道;风门设于贯通平导中,用于将贯通平导分隔为平导送风段和平导排风段;排风口、送风口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隧道内壁上,且送风口与平导送风段连通,排风口与平导排风段连通;结合隧道的通风风机、排风口、联络排风道、平导排风段和风机房内的通风风机形成第一路通风线路,实现隧道前段通风;结合风机房内的通风风机、平导送风段、联络送风道、送风口及隧道的通风风机形成第二路通风线路,实现隧道后段通风。本发明适应于需要分二段通风且带有贯通平导的单洞双向公路隧道,避免了通风风速转向,充分利用了自然风,提高了通风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63353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0958744.9
申请日:2022-08-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四川北新天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岩隧道大变形自适应支护结构,包括初衬结构和二衬结构,初衬结构的围岩侧设置有覆盖围岩的第一缓冲垫层;初衬结构和二衬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垫层;第一缓冲垫层的刚度小于第二缓冲垫层的刚度。本发明一种软岩隧道大变形自适应支护结构,减少对二衬结构的局部挤压,从而保护二衬结构安全,减少裂缝。同时,在发生局部变形时,在吸收能量时,会将压力分散到其他部位,完成一次应力分散,再由第二缓冲垫层完成二次应力分散,使得应力传导到二衬结构上时,会被大量分散;而由于二衬结构一般均为拱形结构,对于均匀分散的应力有着非常好的抵抗效果,不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从而可以有效减少二衬结构混凝土开裂。
-
公开(公告)号:CN113152323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0499603.0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E01F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落石棚洞结构,包括棚洞本体以及用于承受落石头冲击的缓冲板;所述棚洞本体包括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置在远离斜坡侧;所述缓冲板一端连接斜坡;所述缓冲板靠近棚洞本体的侧面与第一支撑结构活动接触,所述接触位置靠近所述缓冲板的另一端,通过结构设计,能够达到抗连续落石冲击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