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70918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500049.5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基因抗虫高衣分棉花核不育两用系的选育方法及其应用,属于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领域。利用转基因抗虫棉花核不育两用系中的不育株与转基因高衣分材料杂交,以转基因抗虫核不育两用系为轮回亲本与杂交后代中的高衣分可育植株连续回交六代,然后经两代自交、一代对株杂交和一代混合交,并结合回交、自交、对株交后代的抗虫性鉴定、育性鉴定以及目标基因的分子鉴定,选育出转基因抗虫高衣分棉花核不育两用系。本发明方法步骤合理、操作简单,缩短了育种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5961191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95651.4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质抗虫绿色纤维彩色棉新品种选育方法,以特优质抗虫白棉品系RY58为母本、转基因抗虫绿色棉品种川彩棉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并以川彩棉4号作为轮回亲本回交一次,通过对其杂交后代进行抗虫绿色纤维植株开展群体和单株系统选择,筛选出系列优质转基因抗虫绿色彩色棉新品系。利用本发明方法选育的绿色棉,纤维长度和强力显著提高,达到或超过普通白色棉的纤维品质水平,绿色纤维株率和抗虫株率达到100%,完全适应纺织工业的要求;同时衣分、单铃重、抗病性也大幅度提升,产量明显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961190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95535.2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质抗虫棕色纤维彩色棉新品种选育方法,以特优质抗虫白棉品系RY58为母本、转基因抗虫棕色棉品种川彩棉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并以川彩棉3号作为轮回亲本回交一次,通过对其杂交后代进行抗虫棕色纤维植株开展群体和单株系统选择,筛选出系列优质转基因抗虫棕色彩色棉新品系。利用本发明方法选育的棕色棉,纤维长度和强力显著提高,达到或超过普通白色棉的纤维品质水平,棕色纤维株率和抗虫株率达到100%,完全适应纺织工业的要求;同时衣分、单铃重、抗病性也大幅度提升,产量明显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299833B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310262707.5
申请日:2013-06-27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IPC: A01G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棉花核不育株嫁接苗的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00)宿根生产棉花核不育株芽接穗、(S200)砧木准备和嫁接、(S300)核不育株嫁接棉大田栽培管理和(S400)核不育株嫁接棉大田杂交制种;所述步骤(S100)具有(S101)选择安全隔离区、(S102)选择种植密度、(S103)栽培管理、(S104)识别育性并拔除全部可育株、(S105)授粉杂交及种子棉的收获和(S106)接穗准备这几步;所述步骤(S200)具有(S201)播种和(S202)嫁接。本发明的方法步骤合理、操作简单,利用本发明的生产方法不仅种子生产程序更简化,遗传纯度高,而且提高了母本植株的抗逆性,种子质量好、产量高;同时,制种成本较低且能显著提高制种户收益,适于推广与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655545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506486.8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基因抗虫优质高衣分棉花新品系的培育方法,涉及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系与转基因高衣分品系杂交,再以杂交后代中具有转基因高衣分基因的植株为母本,以转基因抗虫优质品系为轮回亲本进行连续六代回交,筛选具有高衣分基因、抗虫的植株自交两代,再筛选具有高衣分基因、抗虫的株行进行自交繁殖,评价筛选纤维品质与所述轮回亲本基本一致的株行,即得所述转基因抗虫优质高衣分棉花新品系。本发明将常规育种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有机结合,实现了基因的精准选择,减少新品系创制过程中的盲目性,缩短了育种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2616651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506433.6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草甘膦棉花核不育两用系的选育方法,涉及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棉花核不育两用系中的不育株与抗草甘膦品系杂交,以核不育两用系不育株为轮回亲本(母本)、与杂交后代中的抗草甘膦可育株(父本)连续回交六代,选择抗草甘膦的不育株和可育株进行杂交繁殖,下一代种植中的抗草甘膦可育株自交收单株,种植形成株行,选择所有植株都是抗草甘膦的株行进行连续三代对株交,培育出棉花抗草甘膦核不育两用系。本发明所述选育方法步骤合理、操作简单,选育出的抗草甘膦核不育系遗传纯度高,利用其作母本生产核不育杂交种,制种田可喷施草甘膦除草,从而降低劳动投入,节约用工,降低杂交棉的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470919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500118.2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基因抗虫抗草甘膦棉花新品系的培育方法,涉及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转基因棉花抗虫品种与抗草甘膦品系杂交,再以杂交后代为母本,以转基因抗虫品种为父本进行回交,再以回交后代的抗虫抗草甘膦植株为母本,以转基因抗虫品种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五代,选择抗虫抗草甘膦植株自交三代后,筛选其中既抗虫又抗草甘膦的株行自交,即可得到转基因抗虫抗草甘膦棉花新品系。本发明所述培育方法简单实用,操作性强,可在短时间内可将目标性状聚合,且所培育的新品种保留了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可迅速推广应用,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
-
公开(公告)号:CN111972282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78709.7
申请日:2020-08-27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IPC: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棉花核不育两用系杂交种子的生产方法,涉及棉花种子繁殖技术领域;不仅提供了人为放置蜜蜂传粉杂交制种的方法,而且通过种植蜜源植物留住蜜蜂在棉花制种田传粉杂交,同时吸引了棉田周围具有传粉功效的昆虫访问棉田,增加传粉昆虫种类,提高了传粉昆虫的访花效率和传粉效率,增加了传粉成功率,降低了制种成本,节省劳动时间。利用本发明所述种子生产方法,在母本不育植株上收获的种子即为核不育杂交棉种子,经筛选、加工、包装后供大面积生产使用,所述核不育杂交棉种子的生产方法在所有棉花种植区均可实施,具有操作简单、高效、廉价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340841B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510885377.4
申请日:2015-12-04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瓢虫成虫运输、释放的装置,包括盒体和盒盖,盒体和盒盖均由均布有通气孔的硬质纸板制作而成,盒体和盒盖设有连接部,盒盖通过连接部与盒体连接,盒盖顶部的内壁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轴向方向与盒盖顶部的内壁所在平面方向平行,盒盖顶部设有开孔,开孔内部有一根绳子穿过,绳子在盒体内的一端与连接杆连接在一起,绳子在盒体外的另一端打一固定结,固定结的直径大于开孔的直径,绳子的长度使连接杆可以拉出至盒盖的顶部位置。运输瓢虫时将成虫装入盒体内,在盒盖盖缘与盒体结合部用胶带连接即可;释放瓢虫时,将胶带去除,打开盒盖,取出连接绳子的连接杆,将连接杆折叠成弓形钩,挂到植株上,待瓢虫自动爬出即可,简易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6636342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953890.7
申请日:2016-10-27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川芎转录组序列开发的EST‑SSR标记引物组、其获取方法及应用,本发明基于川芎转录组序列开发的EST‑SSR标记引物组包括74对引物,其中各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至SEQ ID NO:148所示。本发明首次公开了川芎EST‑SSR标记引物组,该引物经验证后得到多态性较高的74对EST‑SSR,与通用引物相比,川芎EST‑SSR标记引物组具有多态性高,易扩增,重复性好,结果更准确等优点,可用于后续川芎的遗传图谱构建、川芎品种指纹图谱构建等基础研究,促进川芎分子育种和功能基因发掘、中药品种标准化等应用研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