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39725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096542.3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寒山区农村聚居点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收集系统包括若干污水检查井,污水检查井设有固废收集防堵器;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集水井、污水处理池,集水井设有固废收集防堵器,污水处理池内依次设置的厌氧生物膜池、砾间接触池、蓄水池,厌氧生物膜池内设有连通集水井的进水分配槽,进水分配槽设有溢流孔,溢流孔设有连通砾间接触池的超越管,所述蓄水池连接有出水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从污水收集到处理的全过程管理,能够有效的保障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减轻人力工作强度、降低运维成本,提高高寒山区农村聚居点污水处理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3972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1096542.3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寒山区农村聚居点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收集系统包括若干污水检查井,污水检查井设有固废收集防堵器;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集水井、污水处理池,集水井设有固废收集防堵器,污水处理池内依次设置的厌氧生物膜池、砾间接触池、蓄水池,厌氧生物膜池内设有连通集水井的进水分配槽,进水分配槽设有溢流孔,溢流孔设有连通砾间接触池的超越管,所述蓄水池连接有出水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从污水收集到处理的全过程管理,能够有效的保障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减轻人力工作强度、降低运维成本,提高高寒山区农村聚居点污水处理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222613002U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21298981.8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C02F1/28 , C02F3/32 , C02F101/16 , C02F101/1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污染、低流速河流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在河底设置多层重质吸附生态袋,在重质吸附生态袋的上方设置第一石笼组件,用于对河水进行过滤,同时去除河水中的污染成分;在第一石笼组件的上表面设置汀步石;在重质吸附生态袋以及第一石笼组件的后方设置第二石笼组件;在第二石笼组件的上表面以及相邻两汀步石之间设置植物;重质吸附生态袋和第一石笼组件的总高度满足:至少1/3的河水从第一石笼组件的上方流过。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河水中污染成分含量,同时增加氧含量,不需要额外的增氧设备,降低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220597205U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22168980.3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替式人工湿地,包括调节池、配水渠、集水渠,配水渠与集水渠之间设有若干水平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与表面流湿地交替设置,水平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的壁墙为第一透水墙,水平潜流湿地内间隔设有多个第二透水墙。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传统的复合型人工湿地改进为水平潜流—表面流交替式人工湿地,利用第一透水墙和第二透水墙配合将水平潜流湿地分离为若干块,方便观察各水平潜流湿地的出水情况,快速定位堵塞区域,方便及时清掏该区域的基质,提升湿地污染物去除效率,只需对堵塞区域进行清掏作业,有利于节约时间成本,且在清掏作业中不影响其他区域发挥功能,不影响湿地系统整体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220201620U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21729920.8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浓度污水处理氧化塘,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底面铺设有基质层,所述基质层上种植有沉水植物,所述池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布水管网,所述布水管网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有二氧化碳供应系统;所述池体内部悬挂设置有生物膜填料,所述池体的顶部设置有补光系统。通过补光系统进行补光,并且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创造好氧和缺氧环境,在单塘内实现脱氮,节约占地。沉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如氮磷等,在生物膜填料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可有效降低水中污染物浓度。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能有效增加出水中溶解氧浓度,提高排入水体的自净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222332606U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21118523.1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生态护坡,包括依次设置的河底、水平缓冲区、倾斜缓冲区和人行区;水平缓冲区设置在河底的一侧,且水平缓冲区内设置有种植土层,种植土层的上表面高于河底,种植土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植被层;水平缓冲区靠近倾斜缓冲区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墙,第一挡墙的上端高于种植土层;倾斜缓冲区包括边坡,边坡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生态砖,生态砖上设置有第二植被层;第一挡墙的上端高于边坡的下端;人行区包括道路,人行区靠近倾斜缓冲区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挡墙。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边坡上自然放置生态砖,无需其他固定元件,利用生态砖自身的重力使其保持稳定,施工时,将各个生态砖依次摆放在边坡上即可,操作十分方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