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力机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39530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84721.2

    申请日:2014-05-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1/22 F16H57/02 F16H57/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力机构,用于实现输出轴相对于输入轴的同向增力输出,其包括齿轮箱、由齿轮箱外延伸至齿轮箱内的输入齿轮轴、设置于输入齿轮轴上并位于齿轮箱中的输入齿轮、设置于齿轮箱中的至少一个换向双联齿轮、由齿轮箱内延伸至齿轮箱外的输出齿轮轴、设置于输出齿轮轴上并位于齿轮箱中的输出齿轮;换向双联齿轮包括同轴设置于一转轴两端的大齿轮和小齿轮,大齿轮与输入齿轮相啮合,小齿轮与输出齿轮相啮合;输入齿轮轴为增力机构的输入轴,输出齿轮轴为增力机构的输出轴。本发明能够稳定、高效的实现增力输出,通过调整各齿轮的传动啮合比即可达到多倍增力的效果,其结构简单、装配快捷,使用方便。

    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交互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56563B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510856913.8

    申请日:2015-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交互控制方法,包括以电动汽车用户为主体对充电过程进行优化、以配电网运营商与电动汽车用户为主体对充电过程的交互控制优化二个步骤;以电动汽车用户为主体对充电过程进行优化包括:提出从电动汽车的用户角度出发的充电方案;以配电网运营商与电动汽车用户为主体对充电过程的交互控制优化包括:对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充电方案进行充电时电网安全性判别;若不满足电网安全性要求,则提出兼顾电动汽车的用户和电网安全性的折衷充电方案,对折衷充电方案进行可行性判别,获得电动汽车接入电网进行充电的方案。该方法能够为配电网负荷管理提供重要技术手段,能够显著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交互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56563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856913.8

    申请日:2015-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H02J7/02 B60L11/1809 H01M10/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交互控制方法,包括以电动汽车用户为主体对充电过程进行优化、以配电网运营商与电动汽车用户为主体对充电过程的交互控制优化二个步骤;以电动汽车用户为主体对充电过程进行优化包括:提出从电动汽车的用户角度出发的充电方案;以配电网运营商与电动汽车用户为主体对充电过程的交互控制优化包括:对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充电方案进行充电时电网安全性判别;若不满足电网安全性要求,则提出兼顾电动汽车的用户和电网安全性的折衷充电方案,对折衷充电方案进行可行性判别,获得电动汽车接入电网进行充电的方案。该方法能够为配电网负荷管理提供重要技术手段,能够显著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低压微网协调控制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51561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611127855.6

    申请日:2016-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压微网协调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第一输入输出模块、第二输入输出模块、第三输入输出模块、若干第一开关装置、若干第二开关装置;第一输入输出模块与电网相连接,第二输入输出模块与分布式发电装置相连接,第三输入输出模块与储能装置相连接,第一输入输出模块、第二输入输出模块分别与第三输入输出模块相连接,第一输入输出模块、第二输入输出模块、第三输入输出模块分别与负荷相连接,控制器与各第一开关装置和各第二开关装置相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低压微网中各输入电源的并网连接负荷,并协调控制各种输入输出方式,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

    一种防雷方法和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579433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788704.3

    申请日:2017-09-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雷方法,该方法为:通过雷电探测预警系统对雷暴进行实时跟踪,在雷暴云接近时,遥控无人机引雷系统升空并接近雷暴云,无人机引雷系统包括至少一架无人机以及挂载的引雷装置,引雷装置包括位于无人机顶部的金属尖端、与金属尖端相连接并接地的金属导线,利用金属尖端和金属导线进行雷电触发以及中和电荷、释放能量,实现主动防雷。一种防雷系统,包括:雷电探测预警系统、无人机引雷系统、无人机遥控系统;无人机引雷系统包括至少一架无人机以及引雷装置,引雷装置包括金属尖端、金属导线、接地装置。本发明利用无人机携带金属导线升空接近雷暴云来实现雷电的提前触发,并中和雷暴云的电荷、释放雷暴云的能量,从而实现主动防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