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3410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470383.4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西气东输分公司
IPC: G06F30/18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18/214 , G06F113/1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风险监测模型的训练方法及管道的风险监测方法,该训练方法可以基于管道的管道信息、历史的受力信息,得到用于预测管道的形变信息的模型。基于实际获取的管道的受力信息和该模型预测得到的管道的受力信息不满足预设条件,调整该模型,提高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基于该模型能够对管道进行风险监测,提高管道在各工况下运行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0613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93077.X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西气东输分公司
IPC: B23K26/21 , B23K1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设备和多光束旋转激光填丝焊接方法,涉及管道在役修复领域,焊接设备的激光发射设备用于发射多束激光,并使多束激光以焊丝的轴线为轴旋转。焊接方法通过该焊接设备实现,焊接过程中多束激光围绕焊丝旋转。有益效果是:多光束能量叠加,保障内部焊丝的熔化效率,覆盖区域扩大,有利于稳定打底焊质量。激光束倾斜设置,可扩展熔池表面积,增大焊缝成形系数,提升抗热裂性能。焊丝垂直填入激光束的作用区域中心,可预防传统旁轴填丝的焊丝偏移问题。旋转激光束设计使焊接熔池和熔滴受力更加平衡,提高焊接过程的动态稳定性。光束旋转具有搅拌熔池、破碎晶核、细化晶粒的作用,大幅提升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49455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07686.1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西气东输分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18/241 , G06F18/214 , G06F119/14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应力预测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以及计算设备,涉及管道监测技术领域。上述方法包括:基于多个管道截面中每个管道截面在多个时刻中每个时刻对应的截面轴向最大拉应力、截面轴向最大压应力、截面轴向最大拉应力对应圆周角度、截面轴向最大压应力对应圆周角度、管道运行压力和输送介质温度对管道应力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完成的管道应力预测模型。本发明能够通过获取样本数据,并通过样本数据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能够得到训练完成的管道应力预测模型,进而能够通过管道应力预测模型对隧道穿越段的管道应力进行快速、高效以及准确的预测,提升预测结果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9062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07670.0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西气东输分公司
IPC: G01B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穿越段管道三轴位移动态监测系统及方法。位移动态监测系统包括箍紧件、测量定位支架、水平位移支架、横向位移支架、定位座和三个位移测量计,箍紧件箍紧在管道待测段,测量定位支架设置于管道一侧,并与箍紧件固定,水平位移支架分布在测量定位支架的一端,横向位移支架锚固于地面上,并分布在管道另一侧,定位座分布在测量定位支架的下方,其中一个位移测量计连接于测量定位支架与定位座之间,另外一个位移测量计连接于水平位移支架与测量定位支架之间,余下一个位移测量计连接于测量定位支架与横向位移支架之间。优点:能够准确灵敏地捕捉管道微位移,可以长时间动态地对管道三轴位移进行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866274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111273995.5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长输管道用钢质环氧套筒填充缺陷超声检测方法,其涉及管网运行组件检测技术领域,旨在解决钢质环氧套筒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存在环氧填充不满缺陷,影响套筒修复效果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其步骤如下:工具的选择,选择负方波激励的相控阵超声检测仪,选择相控阵换能器;缺陷的定位与定量,采用纵波直入射贴膜进行检测,缺陷的填补,根据图像标记区域大小制作钢质环氧套筒填充缺陷超声对比试块,检测成果,将检测正常后的超声对比试块放入缺陷处,保证整体正常的使用。达到了缺陷快速精准定量定位、高精准度和方便检测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57721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372059.2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焊接技术领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位焊接热影响区脆化区的测试方法,对待测焊接接头进行金相制样,然后制备微剪切试样,将所述微剪切试样进行研磨,然后进行金相腐蚀,以显示出所述微剪切试样的焊缝及熔合线的位置,并对熔合线的位置以及焊缝的中心位置进行标记,根据所述微剪切试样上的熔合线的位置确定剪切起始位置,从所述剪切起始位置开始对所述微剪切试样的母材进行逐点剪切,并剪切完整个待测焊接接头,且剪切间距相同,获取每个剪切位置的剪切韧性值,将剪切韧性低于母材的标准剪切韧性值的位置确定为所述微剪切试样的脆化区,可以准确地确定焊接接头中的脆化区。
-
公开(公告)号:CN11642957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65879.1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3/08 , G06F30/10 , G01N3/06 , G01N3/02 , G06F113/1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B型套筒角焊缝的裂纹特征参数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包含缺陷的待检测角焊缝,待检测角焊缝为B型套筒和钢管之间的角焊缝;根据适用性评价方法确定所述待检测角焊缝的裂纹特征参数,所述裂纹特征参数包括应力强度因子和参比应力;获取所述熔覆金属部位与所述套管的连接位置沿高度方向的第一等效应力分布情况和沿轴向方向的第二等效应力分布情况;根据所述第一等效应力分布情况和所述第二等效应力分布情况,对所述第二裂纹特征参数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第二裂纹特征参数。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为B型套筒的安全性能提供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604621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560889.X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残余应力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包括检测座,所述检测座的底部固定设有三个以上应变片,三个以上所述应变片呈圆型矩阵排布设置在所述检测座的底端面上,所述应变片远离所述检测座的一面上设有粘胶用于将所述应变片固定在待检测部件的表面上;所述检测座内设有检测电路板,所述检测座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显示测量得出的残余应力大小以及方向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通过所述检测电路板与所述应变片电路连接;所述检测座内设有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显示屏以及所述检测电路板电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使用过程中免去接线、粘粘、对准、校正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测试效率,减少了出错几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30838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876764.1
申请日:2022-07-25
Applicant: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33/207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气管道环焊缝质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预设方法对基本数据信息进行排查,确定任一环焊缝是否包含可疑点,生成每个环焊缝的排查结果;将至少存在一个可疑点的环焊缝确定为目标环焊缝排查点,并对每个目标环焊缝进行定位,并进行开挖复检处理,生成每个目标环焊缝的复检结果;根据每个环焊缝的排查结果以及每个目标环焊缝的复检结果生成环焊缝质量分析报告。通过本发明能够达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全面且细致的排查落实工作。另外,通过开挖复检的方式也会进一步确认可疑点的具体情况,依据复检结果进行适用性评价、修复处置和总体质量状况的评估更具有准确性和针对性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86328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22875.2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SD算法的管道周边机械设备识别方法,其涉及管道周边机械识别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目标检测网络SSD并没有实际运用到工程机械检测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其步骤如下:将工地上获得的原始工程机械的图片进行清洗分类;通过网络获取不含有工程机械的背景图片,并生成对应的.xml文件,加入数据集;使用多张数据集内部图片拼凑成单张包含工程机械的图片,并生成对应的.xml文件加入数据集;搭建目标检测的骨干网络;搭建基于SSD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使用反向传播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使用保存的最优模型对测试集进行测试。达到了使目标的规模更具鲁棒性、使得网络可达到实时检测性能和快速判定待识别图像中工程机械类别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