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07752B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710868921.3
申请日:2017-09-22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武汉新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变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区域直流地电位波动源的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变电站接地中性点直流监测网络,获取接地中性点的直流电流大小和方向,以监测网络中的直流输电大地返回运行方式下的变压器直流电流监测数据为基础开发直流分布计算软件,通过直流分布计算软件推演变电站接地中性点直流电流分布并与监测网络获取的接地中性点的直流电流大小和方向对比,取得波动源的位置和电流大小。本发明区域直流地电位波动源的定位方法利用现有的区域交流电网变电站系统,精确定位地电位波动源,无须另行检测检测站点,大幅度降低了检测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868936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12300.2
申请日:2016-05-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54 , G06Q10/0633
Abstract: 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应用于变电设备一体化运维检修的智能运检系统,它包括智能运检盒子、检测仪器、移动控制设备和服务器;所述智能运检盒子的数据输入端与检测仪器的数据输出端连接,所述移动控制设备通过802.11协议与智能运检盒子进行数据通信,所述服务器通过3G/4G网络与智能运检盒子进行实时数据传输。本发明通过构建变电设备运检现场侧和中心侧的互通体系的“中转智能体”,可利用移动互联实现现场数据的规范化,工作的规范化,为变电设备的运维检修现场工作规范提供支撑和指导,并具有一定数据分析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868936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1610312300.2
申请日:2016-05-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
Abstract: 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应用于变电设备一体化运维检修的智能运检系统,它包括智能运检盒子、检测仪器、移动控制设备和服务器;所述智能运检盒子的数据输入端与检测仪器的数据输出端连接,所述移动控制设备通过802.11协议与智能运检盒子进行数据通信,所述服务器通过3G/4G网络与智能运检盒子进行实时数据传输。本发明通过构建变电设备运检现场侧和中心侧的互通体系的“中转智能体”,可利用移动互联实现现场数据的规范化,工作的规范化,为变电设备的运维检修现场工作规范提供支撑和指导,并具有一定数据分析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127311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38460.1
申请日:2016-06-17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改善因子与经济性的电力设备维修策略选择方法,对于每个改造方案中电力设备各维修与改造项的改造对象,确定其改善因子k,计算维修策略中每一年的预防性维修费用CPM、纠正性维修费用CCM和电能损失CLP,计算维修策略的经济性指标净现值NPV和收益投资比B/I。根据经济性指标,从各方案中选出最优的维修策略。本发明通过建立经济性评价模型,从变电站电力设备的多个不同维修方案选出综合最优的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7907752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0868921.3
申请日:2017-09-22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武汉新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变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区域直流地电位波动源的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变电站接地中性点直流监测网络,获取接地中性点的直流电流大小和方向,以监测网络中的直流输电大地返回运行方式下的变压器直流电流监测数据为基础开发直流分布计算软件,通过直流分布计算软件推演变电站接地中性点直流电流分布并与监测网络获取的接地中性点的直流电流大小和方向对比,取得波动源的位置和电流大小。本发明区域直流地电位波动源的定位方法利用现有的区域交流电网变电站系统,精确定位地电位波动源,无须另行检测检测站点,大幅度降低了检测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06162656U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20427141.6
申请日:2016-05-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应用于变电设备一体化运维检修的智能运检系统,它包括智能运检盒子、检测仪器、移动控制设备和服务器;所述智能运检盒子的数据输入端与检测仪器的数据输出端连接,所述移动控制设备通过802.11协议与智能运检盒子进行数据通信,所述服务器通过3G/4G网络与智能运检盒子进行实时数据传输。本实用新型通过构建变电设备运检现场侧和中心侧的互通体系的“中转智能体”,可利用移动互联实现现场数据的规范化,工作的规范化,为变电设备的运维检修现场工作规范提供支撑和指导,并具有一定数据分析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182272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32075.3
申请日:2020-01-1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4N7/18 , H04N5/232 , G08B13/19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电杆塔监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架空输电杆塔全景监控系统,包括底座、轨道、自动滑座、双光摄像头、控制系统、信号传输系统、智能分析系统、报警系统;底座固定在输电塔杆上;轨道为360°闭环通道,轨道设在底座上;自动滑座安装在轨道上,自动滑座能在轨道上自动滑动;双光摄像头包括可见光摄像头和红外摄像头,双光摄像头固定在自动滑座上;控制系统控制自动滑座滑动;双光摄像头、控制系统、信号传输系统、报警系统分别与智能分析系统连接。本发明采用双光摄像头360°环绕轨道行走,能够消灭监控盲区,使拍摄的数据更加准确。智能分析系统能够自主分析数据,做出判断,提升危险预警的时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2176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10977.X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指标组合的数字化表计数据可信度评估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评估数字化表计属性、一定时间窗口内的待评估数字化表计数据以及预先设置的可信度评估体系,可信度评估体系包括适应度指标、准确度指标和完整度指标;基于待评估数字化表计属性判断是否满足当前应用场景需求,若是,则设定适应度指标的值为1,并基于一定时间窗口内的待评估数字化表计数据获取准确度指标和完整度指标的值;综合可信度评估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值获得待评估数字化表计的数据可信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实现对数字化表计数据可信度的精准化评估,提高评估过程的合理化水平与评估结果的可解释性与客观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65018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98335.2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截面弹簧式电流引线,可应用在超导风机、超导电抗器、超导电缆等超导电力设备,包括导体衬底、超导导体和法兰盖板,法兰盖板与杜瓦容器的外壳固定连接,导体衬底穿过法兰盖板,超导导体位于导体衬底中,导体衬底一端连接电流引出端子,一端连接输电端;导体衬底位于法兰盖板下方部分的材料为柔性导电材料,导体衬底形状为檀香状结构,在展开时为螺旋上升的锥形弹簧形,在压平时为圆盘形,锥形弹簧形的锥顶位于法兰盖板的底面,导体衬底与电流引出端子连接处位于锥形弹簧形的锥底边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在不同工作工况下,可通过调整长度及截面来实现传导漏热及电损耗的改变,从而实现不同工况下热损耗最小化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62229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98328.2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SF6密度表数据异常自诊断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待诊断SF6密度表的上传数据,获取与待诊断SF6密度表对应的采集数据时间序列,在每个检测时刻,基于实时的密度时间序列,判断密度测量值的变化是否超过设定的波动阈值,若是,则:判断密度测量值的变化方向;基于气压时间序列判断是否存在漏气,若是,则产生漏气报警信号;计算实时的环境温度时间序列和密度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判断密度值变化与环境温度变化是否存在高度负相关性,若是,则判定密度值的变化是由于密度表安装处环境温度高于或者低于电气设备本体气室温度所导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准确、快速地判断SF6密度值的变化原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