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45852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110580677.7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接型功率芯片封装结构,包括: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功率芯片;位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且位于功率芯片的侧部的复合连接板,复合连接板包括:第一绝缘板、位于第一绝缘板一侧的第一导电层、位于第一绝缘板背向第一导电层一侧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间隔;栅极通过第一键合线与第一导电层电学连接;发射极通过第二键合线与第二导电层电学连接。所述压接型功率芯片封装结构的开关速度提高、开关损耗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12968460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0163143.4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整流站换流变分接头控制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ALPHA—VDIO_R协调控制的换流变分接头控制方法。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定角度控制分接头动作频繁和定电压控制换流器触发角波动范围偏大的问题。该控制方法通过定周期监测触发角α和空载直流电压Vdio的越限情况,设计了协调控制的判定逻辑,根据判定结果输出相应的分接头升降或闭锁信号,有效减少分接头动作次数,降低整流站站端运维投入,同时改善触发角分布,提高换流器利用效率。本发明适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换流器定电流控制,逆变侧换流器定电压控制模式下,整流侧换流变分接头控制技术领域,具有灵活可控,优势互补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96846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63143.4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整流站换流变分接头控制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ALPHA—VDIO_R协调控制的换流变分接头控制方法。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定角度控制分接头动作频繁和定电压控制换流器触发角波动范围偏大的问题。该控制方法通过定周期监测触发角α和空载直流电压Vdio的越限情况,设计了协调控制的判定逻辑,根据判定结果输出相应的分接头升降或闭锁信号,有效减少分接头动作次数,降低整流站站端运维投入,同时改善触发角分布,提高换流器利用效率。本发明适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换流器定电流控制,逆变侧换流器定电压控制模式下,整流侧换流变分接头控制技术领域,具有灵活可控,优势互补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175382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409126.7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基于ANSYS的盆式绝缘子缺陷模态分析方法,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它包括(1)对GIS盆式绝缘子进行三维建模,得到绝缘子的三维模型;(2)建立盆式绝缘子的有限元模型;(3)对盆式绝缘子进行模态分析;(4)在上述模态分析过程中对盆式绝缘子施加载荷,得到有一定压力情况下盆式绝缘子的模态分析结果和前10阶固有频率;(5)对不同情况下的完好的盆式绝缘子和含有缺陷的盆式绝缘子的频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规律,进而实现对盆式绝缘子的模态分析方法。本发明能够提早发现GIS内部可能存在的缺陷,为设备检修提供初期判断,降低设备的维护数量和维修费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0175382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1910409126.7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IPC: G06F30/23
Abstract: 一种基于ANSYS的盆式绝缘子缺陷模态分析方法,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它包括(1)对GIS盆式绝缘子进行三维建模,得到绝缘子的三维模型;(2)建立盆式绝缘子的有限元模型;(3)对盆式绝缘子进行模态分析;(4)在上述模态分析过程中对盆式绝缘子施加载荷,得到有一定压力情况下盆式绝缘子的模态分析结果和前10阶固有频率;(5)对不同情况下的完好的盆式绝缘子和含有缺陷的盆式绝缘子的频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规律,进而实现对盆式绝缘子的模态分析方法。本发明能够提早发现GIS内部可能存在的缺陷,为设备检修提供初期判断,降低设备的维护数量和维修费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4639605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111437530.9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IPC: H01L21/311 , H01L21/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密度基因芯片阵列式圆孔形貌制备方法,通过在晶圆表面淀积氧化层;采用一次光刻工艺在淀积有氧化层的晶圆表面形成光刻胶掩膜图案;对所述光刻胶掩膜图案进行多次浸润及坚膜处理后,采用干法刻蚀工艺对所述光刻胶掩膜图案底部的氧化层进行刻蚀,形成阵列式圆孔形貌。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通过多次浸润及坚膜处理,调节了光刻胶的应力不均匀问题,并且实现了只需一次光刻工艺即可成形的高密度阵列式圆孔结构,不仅有效改善了基因芯片圆孔形貌的光刻胶掩膜结构和干法刻蚀后的圆孔形貌的工艺质量,而且极大简化了整个工艺流程,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964204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039542.6
申请日:2021-09-06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IPC: H01L29/861 , H01L2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极管,包括N型衬底、阳极结构和阴极结构,阳极结构位于N型衬底的正面,阴极结构位于N型衬底的背面。阴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P+掺杂层以及位于每个第一P+掺杂层内部的第一N+掺杂层,通过第一N+掺杂层可以大大减小二极管的通态压降,而且能够减少静态击穿电压降低的幅度,提高二极管的可靠性。本发明在N型缓冲层内部的横向电阻区设置了第三N+掺杂层,有效抑制了二极管导通时有源区边缘载流子的积累量,即抑制了关断初期二极管内侧边缘的电流集中,分散了关断末期的电流丝,显著提高了二极管过流关断的坚固性,提高了二极管抑制高动态雪崩的能力,有效避免了反向恢复末期第一P+掺杂层与有源区边缘直接形成贯通电流丝而烧毁。
-
公开(公告)号:CN11296845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62426.7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 太原理工大学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整流站换流变分接头控制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同极换流变分接头定偏差交替控制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分接头控制方法。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定角度控制分接头动作频繁的问题。该控制方法通过对同极高、低端换流变分接头启动信号的选择,在保证同极高低端换流变分接头偏差量可控的前提下,使其交替参与控制,从而维持整个双12脉冲串联系统正常运行,有效减少分接头动作次数,降低整流站站端运维投入。本发明适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换流器定电流控制,逆变侧换流器定电压控制模式下,整流侧换流变分接头控制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经济性、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68459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0162426.7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 太原理工大学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整流站换流变分接头控制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同极换流变分接头定偏差交替控制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分接头控制方法。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定角度控制分接头动作频繁的问题。该控制方法通过对同极高、低端换流变分接头启动信号的选择,在保证同极高低端换流变分接头偏差量可控的前提下,使其交替参与控制,从而维持整个双12脉冲串联系统正常运行,有效减少分接头动作次数,降低整流站站端运维投入。本发明适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换流器定电流控制,逆变侧换流器定电压控制模式下,整流侧换流变分接头控制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经济性、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91916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0429389.1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J5/48 , G01R31/327
Abstract: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GIS隔离开关故障诊断方法,包括:对被试GIS隔离开关进行红外成像检测,获得被试GIS隔离开关的红外温度分布图,同时采集GIS隔离开关对应的参数;将被试GIS隔离开关的红外温度分布图进行数字转化,获得第一数字矩阵;根据所采集的GIS隔离开关对应的参数设置试验条件,通过实验室试验获得与GIS隔离开关的故障等级相对应的红外温度分布图;将与GIS隔离开关故障等级相对应的红外温度分布图分别进行数字转化,获得与GIS隔离开关故障等级相对应的第二至第N数字矩阵;将第一数字矩阵和第二至第N数字矩阵逐一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确定被试GIS隔离开关的故障等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