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92387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63549.6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低压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力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采用基于改进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聚类的方法,对单个日期的天气进行归类,得到不同天气种类;(二)、根据每个天气变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确认每个天气变量与光伏出力功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三)、将与光伏出力功率相关的天气变量的待预测日的变量数据代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待预测日的第一光伏出力功率预测值Pf1;(四)、将待预测日前若干天的历史光伏出力功率数据代入改进的LSTM算法中进行计算,得到待预测日的第二光伏出力功率预测值Pf2。
-
公开(公告)号:CN11976174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46887.6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中市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N5/0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决策树C4.5的电力系统碳流优化分配的碳计量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碳计量领域。该方法为:结合碳源层C、枢纽层S、分支层F和终端层Z,进而基于决策树C4.5的电力系统碳流优化分配,确定碳流的优化路径;具体如下:定义指定区域内的发电厂为碳源层C、枢纽层S、分支层F和终端层Z;计算碳源层C信息熵H(C);计算枢纽层S的信息熵H(S);计算在变电站属性分裂的条件熵H(C|S);计算枢纽层对碳源层的信息增益g(C,S);计算碳源层对枢纽层中间信息熵HS(C);分别计算碳源层到各个枢纽层节点信息增益比gR(C,S),挑选出最小的,作为碳源层到枢纽层碳流优选流向。
-
公开(公告)号:CN11799686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001540.5
申请日:2024-01-0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中市供电分公司
IPC: H02J3/48 , H02J3/50 , H02J3/12 , H02M7/5387 ,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LP神经网络的并网变流器有功无功自适应控制方法,旨在解了弱电网条件下的并网变流器系统在线路阻抗不平衡的问题导致的电压输出的误差,引起的一系列功率分配问题,甚至会导致系统失稳。本发明在并网变流器上模拟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功能,实现逆变并网的同时,解决弱电网下的线路阻抗不平衡引起的电压检测异常与所导致的功率分配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63903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91798.7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中市供电分公司
IPC: H02J3/32 , H02J3/24 , H02J3/00 , G06Q30/0207 , G06Q30/0203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的电量调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参与电网电量调配的电动汽车调配激励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充电行为特征的统计数据,建立单体电动汽车的功率及能量响应边界;S2:结合用户的自身偏好、电池损耗提出集群的充放电激励机制,并根据蒙特卡洛模拟各个单体电动汽车充放电约束,建立电动汽车集群的功率及能量响应边界约束;S3:基于电动汽车充放电调节控制的时序性和多阶段市场的调频需求,建立考虑多阶段时序交互的多品种收益优化模型,提升了聚合商参与能量‑调频市场的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5392387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1063549.6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18/23213 , G06N3/049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Q50/06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低压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力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采用基于改进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聚类的方法,对单个日期的天气进行归类,得到不同天气种类;(二)、根据每个天气变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确认每个天气变量与光伏出力功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三)、将与光伏出力功率相关的天气变量的待预测日的变量数据代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待预测日的第一光伏出力功率预测值Pf1;(四)、将待预测日前若干天的历史光伏出力功率数据代入改进的LSTM算法中进行计算,得到待预测日的第二光伏出力功率预测值Pf2。
-
公开(公告)号:CN11516995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92612.0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调度计划的增量配电网电量平衡裕度评估方法,采用基于状态矩阵的增量配电网对电量平衡裕度评估方法,首先根据增量配电网当前电量平衡裕度进行状态划分,评估储能装置消纳不平衡功率随机性的能力,然后计及可控电源出力,最后计算对增量配电网电量平衡裕度的评估指标值。实现包括正备用电量,负备用电量、不平衡发电剩余电量、不平衡发电缺失电量的增量配电网的可调度能力的有效评估。解决了增量配电网在运行控制中的电量平衡裕度评估指标缺失的问题,以提高在调度运行过程中的评估精度,增加调度控制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212462620U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21413789.0
申请日:2020-07-1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中市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水下电缆顶管内滚轴组合装置,其结构包括滚轴安装盘、若干滚轴固定板和若干滚轴;若干滚轴固定板固定在滚轴安装盘两侧平面上,滚轴安装盘的中间有贯穿两侧表面的中心孔;其中,在滚轴安装盘的同一侧平面上,每两个滚轴固定板形成一组,同一组内的两个滚轴固定板之间连接有一个滚轴,滚轴处在中心孔的孔心四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长距离水下电缆在管道内穿管敷设时电缆容易摩擦损坏、电缆过重而拉不动等问题;有利于缩短水下电缆在管道内穿管敷设的施工时间,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974277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886790.8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中市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比例新能源汽车工业园区微电网协同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微电网内新能源发电功率、储能设备状态及生产设备负载需求的实时监测数据,结合历史数据,通过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时间段内的新能源发电功率、储能设备的可用充放电容量及生产负载需求;基于预测结果,构建以综合能源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对其求解以生成新能源功率分配方案、储能设备调度方案及生产任务调度方案;根据新能源功率分配方案,调整新能源功率在生产负载和储能设备之间的分配比例;本方法提高了新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了储能设备调度及生产任务执行顺序,降低了综合能源成本,用于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工业园区微电网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217659002U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20913938.2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中市供电分公司
IPC: A47F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展示柜技术领域,且并提出了一种便于更换内容的电力营销展示柜,包括展柜、侧面板、电机,所述展柜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侧面与侧面板固定连接的固定护罩,所述侧面板的表面开设有两端伸入展柜顶部的半环形弧形滑槽,所述弧形滑槽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护罩,所述展柜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可带动滑动护罩沿弧形滑槽滑动的转动臂。该便于更换内容的电力营销展示柜,通过设置固定护罩、弧形滑槽、滑动护罩、转动臂,从而达到了方便更换展示柜内部的产品,且无需将防护罩拆下,操作更加简便,防止移动防护罩时发生磕碰,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7523047U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20913815.9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中市供电分公司
IPC: H05K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力营销数据采集装置,包括采集装置主体,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壁活动安装有移动盘,所述移动盘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带动板,所述带动板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转轮,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的底部开设有通孔。通过螺杆转动,带动移动盘在螺杆上移动,当需要移动采集装置主体时,螺杆带动移动盘向下移动,移动盘将转轮推出通孔,通过转轮带动采集装置主体移动,当需要进行数据采集时,通过反向转动螺杆,带动转轮缩回采集装置主体内部,从而实现了采集装置主体固定的效果,实现了便捷式移动采集装置主体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