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04451B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410613672.X
申请日:2014-11-04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状态运行热电厂的火电系统日前机组组合优化方法,首先预测次日系统总发电负荷、各热电厂的供热负荷;然后再以次日火电系统总发电煤耗最小为目标,以保证满足电力供给、热能供给为条件,同时满足火电系统备用需求、热电厂抽汽汽轮机的电热耦合特性、蓄热罐的热特性等约束,建立火电系统机组组合优化模型;最后,使用最优化算法计算得到次日各火电机组的开停机计划、供热机组汽轮机发电与抽汽计划、热电厂内蓄热罐充放热计划,从而保证火电系统经济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4504451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613672.X
申请日:2014-11-0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状态运行热电厂的火电系统日前机组组合优化方法,首先预测次日系统总发电负荷、各热电厂的供热负荷;然后再以次日火电系统总发电煤耗最小为目标,以保证满足电力供给、热能供给为条件,同时满足火电系统备用需求、热电厂抽汽汽轮机的电热耦合特性、蓄热罐的热特性等约束,建立火电系统机组组合优化模型;最后,使用最优化算法计算得到次日各火电机组的开停机计划、供热机组汽轮机发电与抽汽计划、热电厂内蓄热罐充放热计划,从而保证火电系统经济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4283208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310273226.4
申请日:2013-07-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是一种大型电网概率性可用输电能力的分解协调计算方法,如下步骤:l分解大型电网得到互联互通的若干个通过潮流计算能够得出可用输电能力的子系统;2根据大型电网所包括的各所述子系统的网络连接关系划分出若干个子区域电网,每个子区域电网包括两个串联或并联的子系统;3获取大型电网包括的所有子区域电网的概率性可用输电能力;4设定根据如上步骤已获取可用输电能力的各所述子区域电网作为子系统;5重复步骤2,步骤3和步骤4,直至获得大型电网的概率性可用输电能力结果。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结合本研究所提出的分解计算模型,可快速计算跨多个区域电网的ATC,避开直接对该大型电网进行整体潮流计算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683274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310296597.4
申请日:2013-07-16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区域中长期风电发电量概率预测方法,步骤如下:(1)在区域内进行参考风电场选取;(2)对参考风电场所处位置的风能进行概率预测,进而对其进行发电量预测;(3)通过扩展模型得到区域风电发电量的概率预测结果;(4)计算区域新增装机的发电量,加上步骤(3)中概率预测结果,得到区域中长期风电发电量预测结果。本发明通过区域中长期风电发电量的概率预测模型,得到区域风电发电量的概率预测结果,通过概率密度来衡量中长期风电发电量的最大可能值,从而使风电发电量预测值更具参考价值,为区域风电长周期管理和交易提供依据较强的参考数据,弥补了这一块现有技术的空缺。
-
公开(公告)号:CN103683274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296597.4
申请日:2013-07-16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区域中长期风电发电量概率预测方法,步骤如下:(1)在区域内进行参考风电场选取;(2)对参考风电场所处位置的风能进行概率预测,进而对其进行发电量预测;(3)通过扩展模型得到区域风电发电量的概率预测结果;(4)计算区域新增装机的发电量,加上步骤(3)中概率预测结果,得到区域中长期风电发电量预测结果。本发明通过区域中长期风电发电量的概率预测模型,得到区域风电发电量的概率预测结果,通过概率密度来衡量中长期风电发电量的最大可能值,从而使风电发电量预测值更具参考价值,为区域风电长周期管理和交易提供依据较强的参考数据,弥补了这一块现有技术的空缺。
-
公开(公告)号:CN104283208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310273226.4
申请日:2013-0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6 , Y04S40/22 , H02J3/00 , H02J2003/0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是一种大型电网概率性可用输电能力的分解协调计算方法,如下步骤:l分解大型电网得到互联互通的若干个通过潮流计算能够得出可用输电能力的子系统;2根据大型电网所包括的各所述子系统的网络连接关系划分出若干个子区域电网,每个子区域电网包括两个串联或并联的子系统;3获取大型电网包括的所有子区域电网的概率性可用输电能力;4设定根据如上步骤已获取可用输电能力的各所述子区域电网作为子系统;5重复步骤2,步骤3和步骤4,直至获得大型电网的概率性可用输电能力结果。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结合本研究所提出的分解计算模型,可快速计算跨多个区域电网的ATC,避开直接对该大型电网进行整体潮流计算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909980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110434599.X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化学储能模拟火电机组快速频率响应的虚拟系数优化方法,该方法中储能的虚拟惯性响应和虚拟下垂控制为单独运行或并行状态,不涉及二者切换,当储能因参快速频率响应而导致荷电状态不佳时,令其自主充放电,该充放电行为仅作为其对自身荷电状态的调整,因此不影响电网的频率计算,储能的虚拟惯性响应系数和虚拟下垂控制系数也不改变。本发明以电网频率安全为根本要求,站在系统调度的视角,根据频率安全态势感知结果,以电网全天96时段快速频率响应辅助服务最低为目标,自动优化储能全天各时段的虚拟惯性响应系数和虚拟下垂控制系数,进而得出储能各时段参与快速频率响应的功率以及储能参与后的电网频率,从而实现保证电网安全并兼顾电网利益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15480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374784.3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极调节的电熔镁炉频率响应模型的建立方法,将其应用于高耗能电熔镁炉负荷参与电网一次调频。步骤:1)研究电熔镁炉的电热转换过程与计算工作电阻,建立电极升降高度与炉工作电阻之间的联系;2)描述电熔镁炉的功率外特性,明确电熔镁炉的功率调节能力;3)建立电极调节系统的模型,验证提拉电极的调整性能。本发明通过提拉电极的方式实现增用功率和减用功率的双向的调节且可以进行连续调节,将电极提拉力度与频率响应输出功率关系链分解为若干环节,得到提拉电极模式下的频率响应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其有效性,为电熔镁炉这种典型的高耗能工业负荷参与电网一次调频提供合理的调频控制方式以及频率响应特性描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238976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19610.9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含温度敏感负荷的夏季负荷预测分层模型,将其应用于夏季电力系统日前负荷预测问题。步骤为:1)建立第一层神经网络模型,用以分离和预测系统负荷中的温度敏感趋势量。2)得到历史温度敏感趋势负荷和历史残差负荷。3)建立并训练第二层神经网络。4)得到预测负荷结果。本发明构建分层的神经网络模型,第一层先对考虑温度对负荷非线性影响的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以突出温度影响;将这一层得到的温度敏感趋势量结合系统负荷获得残差负荷送入第二层,考虑其他非温度影响负荷的因素,实现对残差负荷的预测;最后整合两层的预测结果,完成夏季的负荷预测。本发明思路简单、灵活,可显著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度,解决了使用神经网络进行夏季负荷预测时没有突出温度的首要影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02584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120055.2
申请日:2021-09-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Q50/06 , G06F17/10 , G06F30/27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一种含微分约束的非线性优化问题解算方法,属于电力系统优化运行领域。首先,建立不包含动态频率约束的含新能源机组组合优化模型;其次,计算各时段动态频率最低点;最后,比较各时段的扰动后一次调频频率最低值是否满足动态频率安全限制,然后依据结果返回到步骤1或终止优化。本发明采用两阶段优化,将含微分约束的非线性问题分解为不含微分约束的机组组合主问题与求取动态频率最低点的子问题,根据子问题的解满足条件与否,判断主问题与子问题的连接是否发生变化,通过反复迭代得到优化问题的解。本发明思路简单、灵活,将复杂的动态频率计算问题与常规机组组合问题解耦,可以较大提升模型的计算速度和性能,更快速有效的求解包含动态频率约束的机组组合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