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679321B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1710908375.1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交直流并线路混合电场的计算及优化方法,包括确定高压交直流并行输电线路的相关信息,并根据相关信息构建二维混合电场计算模型;针对相应的高压交直流输电电路的电压等级,交流线路与直流线路间隔距离,采用无网格法对计算模型进行求解运算,得到高压交直流并行时的混合电场强度,并通过改变线路高度及并行间距;获取较优的混合电场环境。实施本发明,可进行高压交直流混合电场大小的预测,以及分析调整高压交直流线路的高度,间隔距离,从而降低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的混合电场强度,达到优化高压交直流并行线路电磁环境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211577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1911152468.1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重庆大学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区域电网分区新能源运行可靠性的方法,提出了在分区模式下以系统安全约束下的电力电量平衡对新能源承载能力各指标进行灵敏性分析,在调度周期内,确定典型运行方式下的新能源并网容量、新能源资源量、系统负荷、系统旋转备用容量、断面限额、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确定各因素合理变化区间,针对各个不同的影响新能源承载能力关键因素分别进行在其变化区间内的灵敏性计算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找出区域电网分区新能源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调整,对提高区域电网分区新能源运行的可靠性、解决调度决策者面临的实际困难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08838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516739.8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 广西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C11B3/06 , C11B3/00 , C10M17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短时超声分散技术的间歇式植物绝缘油精炼工艺,包括以下工序:a)碱炼脱酸;b)真空脱色、脱臭;c)萃取脱酸;d)真空过滤;e)干法分提。本发明采用机械搅拌与超声分散相结合的真空过滤方式,通过合理设置超声参数,有效避免了因能量过大导致植物绝缘油裂解产生CH4、C2H4等可燃有机气体的问题;通过对干法分提过程中结晶参数的合理设置,结合短时超声分散处理,有效降低植物绝缘油中高熔点甘油酯和蜡的含量,显著提升植物绝缘油低温特性;本发明不同工艺阶段均采用短时超声分散技术,有效提高了植物绝缘油精炼效果,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制备的植物绝缘油综合性能优良,技术优势显著,易于工业化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308838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110516739.8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 广西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C11B3/06 , C11B3/00 , C10M17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短时超声分散技术的间歇式植物绝缘油精炼工艺,包括以下工序:a)碱炼脱酸;b)真空脱色、脱臭;c)萃取脱酸;d)真空过滤;e)干法分提。本发明采用机械搅拌与超声分散相结合的真空过滤方式,通过合理设置超声参数,有效避免了因能量过大导致植物绝缘油裂解产生CH4、C2H4等可燃有机气体的问题;通过对干法分提过程中结晶参数的合理设置,结合短时超声分散处理,有效降低植物绝缘油中高熔点甘油酯和蜡的含量,显著提升植物绝缘油低温特性;本发明不同工艺阶段均采用短时超声分散技术,有效提高了植物绝缘油精炼效果,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制备的植物绝缘油综合性能优良,技术优势显著,易于工业化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4498740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94560.2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光伏接入电网正常及故障电压波动抑制的储能配置优化方法,包括步骤S1、对含光伏与储能的电网电压分布进行分析;步骤S2、建立以调压为目标的储能选址优化模型;步骤S3、采用广义简约梯度算法对所述步骤S2中的模型进行求解,确定储能接入电网的最佳位置和容量。本发明通过建立以调压为目标的电网储能选址优化模型,确定储能接入的最佳位置和容量,改善配电网电力系统节点电压水平,提高配电网电力系统在故障状态下的紧急功率支撑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205088A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711421457.X
申请日:2017-12-2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高压交直流线路并行的无线电干扰计算及优化方法,根据现有实际高压交直流并行输电线路的相关信息,包括交流线路电压等级,回路数,直流电路电压等级,线路结构等,建立二维的混合无线电干扰计算模型;针对的输入模型参数,考虑交直流相互影响时,采用经验公式法与激发函数法分别计算交直流线路相互影响下的无线电干扰,并进行几何叠加得到输电线路的混合无线电干扰值,与此同时,通过对不同线路高度及并行距离的混合无线电干扰计算,筛选得出无线电干扰的优化方法。本发明降低高压交直流并行输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强度,达到优化高压交直流并行线路电磁环境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679321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908375.1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36 , G06F17/5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交直流并线路混合电场的计算及优化方法,包括确定高压交直流并行输电线路的相关信息,并根据相关信息构建二维混合电场计算模型;针对相应的高压交直流输电电路的电压等级,交流线路与直流线路间隔距离,采用无网格法对计算模型进行求解运算,得到高压交直流并行时的混合电场强度,并通过改变线路高度及并行间距;获取较优的混合电场环境。实施本发明,可进行高压交直流混合电场大小的预测,以及分析调整高压交直流线路的高度,间隔距离,从而降低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的混合电场强度,达到优化高压交直流并行线路电磁环境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498740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0094560.2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光伏接入电网正常及故障电压波动抑制的储能配置优化方法,包括步骤S1、对含光伏与储能的电网电压分布进行分析;步骤S2、建立以调压为目标的储能选址优化模型;步骤S3、采用广义简约梯度算法对所述步骤S2中的模型进行求解,确定储能接入电网的最佳位置和容量。本发明通过建立以调压为目标的电网储能选址优化模型,确定储能接入的最佳位置和容量,改善配电网电力系统节点电压水平,提高配电网电力系统在故障状态下的紧急功率支撑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911300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291054.2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PC: G05F1/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边界定位电导增量控制的光伏系统多极点追踪控制方法及装置,包括:S1、采集各光伏电池阵列运行数据;S2、建立光伏电池辐照度非量测计算模型;S3、计算各个光伏电池所接收的辐照度,构建正向辐照度向量和辐照度下标向量;S4、通过光伏阵列动态特性分析,构建光伏阵列多极点最值区间定位模型和最大功率点电流解析模型,计算最大功率点参考运行电流,并基于电导增量法进行多极点追踪控制。本发明方法只需要测量各个光伏电池板运行电压电流,即可得最大功率点区间,避免能量损失;而且所述装置根据实时采集的运行电压和电流计算出当前的辐照度作为Ipmax计算的数据来源,避免了辐照度传感器的运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897553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301078.1
申请日:2022-03-24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弃风供热的实时电价的制定方法,涉及风电供热领域。一种利用弃风供热的实时电价的制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在每个调度日前,提供该调度日的风电功率预测曲线;S200,根据所述风电功率预测曲线,结合电负荷预测曲线得出该调度日的弃风功率预测曲线;S300,根据所述弃风功率预测曲线,制定该调度日每小时的弃风供热实时电价。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利用弃风供热的实时电价的制定方法,用电价去引导用户主动消纳风电,令其以自身负荷去响应风电出力,从而达到最大化消纳弃风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