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9812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25922.X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面向多种应用需求的光储微电网容量配置方法及系统,涉及电网技术领域,多种应用需求包括经济指标、环境保护指标和可靠性指标;所述多种应用需求关注包括光伏发电和净负荷功率在内的不确定性变量的功率输出、功率波动和极端情况;基于所述多种应用需求,通过场景生成和聚类构建包括正常场景、波动场景和极端场景的场景集合;构建多种应用需求的储能容量配置模型,所述经济指标设为目标,其他应用需求建模为约束,考虑极端场景下的储能性能,目标是最小化系统总规划和运行成本,约束包括电力系统运行约束和应用需求约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储能最优容量以及输出功率的高效决策,有效减少了储能运行周期内的总经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92125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840231.3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改进蜉蝣算法的配电网反时限过流定值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以配电网主保护、后备保护的动作时间和保护协调度为目标函数,结合考虑保护选择性、灵敏性要求的约束条件,建立保护优化整定的数学模型;S2、在蜉蝣算法的基础上,利用Halton序列生成超均匀分布的初始蜉蝣种群,并引入变步长策略合理化搜索机制和加入随机扰动,得到改进的蜉蝣算法;S3、利用改进的蜉蝣算法对保护优化整定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主保护与后备保护之间的协调策略。本发明克服保护易受故障类型影响的缺陷,能够自动实现配电线路的整定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81331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88715.2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下储能电池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控制处于互联并网运行模式下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本地设备采用主从控制策略;根据储能电池的实际储能量和直流子微网的功率盈余或缺损情况,确定在预设的多种功率模式之间的切换策略:响应于储能电池的储能量大于20%、小于80%,储能电池工作在充放电模式;响应于储能电池的储能量大于等于80%、风电和光伏最大功率输出功率小于直流负荷,储能电池工作在只放电不充电,用于补充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功率缺额;响应于储能电池的储能量小于等于20%、风电和光伏最大功率输出功率大于直流负荷,储能电池工作在只充电不放电,用于吸收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盈余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80667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310682606.7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中压配网故障分析的不具无功支撑能力光伏电源等效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逆变器最大输出电流与额定输出电流做比确定过流系数k;步骤2:利用过流系数k确定整体等效相对误差D1;步骤3: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等效相对误差上限D2;步骤4:比较整体等效相对误差D1与等效相对误差上限D2的大小关系,判断等效方法采用整体等效或分段等效;步骤5:根据步骤4的判断结果对光伏电源的等效电路参数进行计算。本发明提出对不具无功支撑能力的光伏电源的整体和分段等效两种等效方法,采用最佳一致逼近方法获得最佳等效电压与等效电阻参数,模拟精度更高,无需复杂的最优化方法,保证模拟效果或可以预期的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1146932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1911220324.5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C‑DC电能传输系统,包括第一、二直流端口、DC‑DC功率变换器和单向半导体开关;第一直流端口正、负极分别与功率变换器直流输入端口正、负极连接,还分别外接供电直流系统;第二直流端口正负极分别外接受电直流系统,其中正极连接功率变换器直流输出端口正极及单向半导体开关负极,负极连接至第一直流端口负极;单向半导体开关正极与功率变换器直流输出端口负极连接,第一直流端口正极与单向半导体开关正极连接。本发明在功率变换器直流输出端口正负极之间反向并联单向半导体开关,将功率变换器输入端正极连接至单向半导体开关正极,当功率变换器因故障失效时,通过单向半导体开关恢复电能传输,提高电能传输系统可靠性,极大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308526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210847456.6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湖北方源东力电力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电子装置扰动下的主动式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先利用变电站电力电子装置,产生主动扰动式下的行波波形,记录配电线路起始端节点和末端节点处的行波波形;然后利用利用分支线路末端电力电子装置,产生主动扰动式下的行波波形;随后,提取上述主动扰动式下行波波头到达配电线路起始端和末端节点时刻,推算配电线路参数;一旦出现故障,记录配电线路起始端和末端节点获取的故障暂态行波波形,提取到达时刻,据此开展配电线路故障行波区段定位并定位故障位置。本发明避免了配电线路参数缺失或误差对故障定位的影响,提高了配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89980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908389.3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山东科汇电力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用于注入式防孤岛保护的校时同步方法,包括:实时监测电压响应信号;判断1Hz信号注入定时器是否触发,触发时注入孤岛检测信号,未触发判断1Hz信号记录定时器是否触发,若触发判断是否监测到电压响应信号,未监测到则提高注入孤岛检测信号幅值;监测到则判断电压响应信号中是否存在幅值最高的电压响应信号;不存在时,依据随机同步策略校正1Hz信号注入定时器;存在则判断幅值最高电压响应信号出现时刻是否为当前注入时刻;若不是则以幅值最高电压响应信号出现时刻作为同步时刻校正1Hz信号注入定时器;若是则减小注入孤岛检测信号幅值,结束校时同步。本发明适用于任意频率的孤岛检测信号,灵活性及适用性强;无需额外硬件投入,易于推广普及。
-
公开(公告)号:CN115102205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210690144.9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采用反并联晶闸管和快速机械开关进行并离网快速切换的储能装置,包括电网侧反并联晶闸管阀组、电网侧快速机械开关、储能侧反并联晶闸管阀组、储能侧快速机械开关、储能双向换流器、电池组、负荷侧电流互感器;电网侧反并联晶闸管阀组与电网侧快速机械开关并联后接在电网与负荷之间,储能双向换流器的一端与电池组连接,储能侧反并联晶闸管阀组与储能侧快速机械开关并联后接在负荷和储能双向换流器的交流端口之间,电池组接入储能双向换流器的直流端口,负荷侧电流互感器串联接入负荷侧用电回路。本发明采用晶闸管并网速度快,用快速机械开关分闸,不需要等待晶闸管电流过零关断;既可保证切换速度,又能从逻辑上避免储能装置向电网放电。
-
公开(公告)号:CN11853942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58618.8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计及多类型储能与故障维修的有源配电网灾后供电恢复方法,包括:以最小化失负荷成本和网络损耗成本为目标函数,以有源配电网运行约束、基于智能储能软开关的多馈线共享储能运行约束、移动储能运行约束、故障检修约束、分布式电源运行约束为约束条件,建立包含分布式电源、多类型储能的有源配电网灾后多时段故障动态恢复模型;对所述有源配电网灾后多时段故障动态恢复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利用二阶锥松弛技术将所述有源配电网灾后多时段故障动态恢复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求解所述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得到最终的有源配电网灾后供电恢复策略。本发明可提高故障恢复率、减少灾后经济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6361937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310131750.1
申请日:2023-02-16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17 , G06F17/1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阵列模型并联阻抗与串联阻抗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利用最大功率点电压与电流,计算最大功率点等效电导;步骤2:利用最大功率点电压,计算交点电压值;步骤3:利用最大功率点电流,计算交点电流值;步骤4:利用交点电压值及最大功率点等效电导,计算短路电流点等效电导;步骤5:利用交点电流值及最大功率点等效电导,计算开路电压点等效电导;步骤6:利用短路电流点等效电导取倒数得到串联阻抗估计值,利用开路电压点等效电导取倒数得到并联阻抗估计值。本发明无需复杂的最优化计算方法,仅需数次初等数学计算,即可得到光伏阵列模型中的并联阻抗与串联阻抗参数,大大降低参数计算的难度,具有很好工程实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