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29988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111629186.3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大连大学
IPC: C02F1/72 , C02F1/78 , C02F103/3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于净化印染废水的催化氧化反应器,涉及印染废水净化技术领域,包括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内由内至外设置有内腔体和外腔体,所述内腔体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入口,所述底部入口能够通入印染废水,所述内腔体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液气混合区、催化氧化主反应区和文丘里混合区,所述内腔体的顶部与所述外腔体的顶部连通;所述外腔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催化氧化后反应区和后处理区,所述后处理区上设置有净化水出口;所述反应器本体上还设置有臭氧入口,所述臭氧入口与所述内腔体连通。本发明能够提高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而且结构紧凑,实现反应器的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933280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0549708.7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大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环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脱除CO的甲醇制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反应主体机构和启动机构。启动机构为带有换热器的集成反应器。反应主体机构为立式装置,由多个套筒式结构组成,由内向外依次设置:产品气出口腔、重整反应腔、CO选择性氧化腔、空气预热腔。该装置可以实现自热运行,不需要额外热源,也不需要加压条件。主体装置的腔室之间交互排列、结构紧凑,同时又能保证气体、热量的交换更加充分,通过合理的布置换热器及余热利用技术最大程度的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02460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560521.3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大连大学
IPC: C25B11/091 , C25B11/065 , C25B3/07 , C25B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二氧化碳电还原的气体扩散电极,涉及到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领域,包括催化剂C‑Cu2O@Cu‑CuV@CuD与萘酚。本发明利用纯化学还原方法直接制备出C‑Cu2O@Cu‑CuV核壳电极催化材料,并在萘酚粘结剂和模板剂的参与下,利用刮涂法或者喷涂法直接制备出C‑Cu2O@Cu‑CuV电极,其中Cu2O@Cu‑CuV“核壳”催化剂;并利用将铜盐与稳定剂混合,以恒电压条件在C‑Cu2O@Cu‑CuV催化层表面电沉积CuD,制备得到Cu2O@Cu‑CuV@CuD有序的“核壳”催化剂。利用内部稳定的Cu2O@Cu‑CuV结构与外部缺陷Cu(CuD)的结合,使得催化剂表面具有更多的活性面积和缺陷位,降低了中间体C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能垒,使得催化剂表面更利于C‑C的成键,提高了C2+产物的选择性及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0800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28401.4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大连大学
IPC: C25B11/061 , C25B11/09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碳电还原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电极包括基底层、过渡层及催化层三层组成,所述制作步骤为:以100‑500μm的铜网、铜片、铜板或铜箔为基底,利用丙酮及盐酸处理干净后,将其置于氧化溶液中氧化得到表面带有氧化物或者氢氧化物的电极基底层;在处理后基底层表面制备氨基纤维素类修饰的过渡层;在惰性气氛的保护下,原位梯度变电位沉积催化层,将沉积后的催化剂层用乙醇、水进行清洗、干燥处理,然后放置在真空烘箱中100~200℃干燥制备得到电极;该电极具有优异的二氧化碳电还原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380222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810189113.9
申请日:2018-03-08
Applicant: 大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贵金属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方法向反应体系引入价廉的预设活性组分,通过其与贵金属活性组分的置换,达到固定贵金属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目的;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以金属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不含初期的预设活性组分氧化铜和氧化钴,可大幅度提高贵金属催化剂的稳定性,提高贵金属的利用率。本发明提供的固定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固定纳米级催化剂活性组分,可以有效防止高温下活性组分的流失,解决纳米级催化活性中心的迁移、团聚问题,从而使得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非常适合用于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的催化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1636074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527423.4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大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用铜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该电极制备方法包括:基底的处理、基底的高温氧化、前驱体铜盐溶液与碱性沉淀剂、还原剂和添加剂以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后通过水热法沉积铜,结合电化学恒电位还原、浓盐酸洗,制备得到铜电极。本发明通过化学氧化反应在基底上生长出具有纳米线结构的Cu氧化物,然后通过水热反应在其表面生长薄层纳米颗粒,水热反应过程中引入了表面活性剂及还原剂,通过表面活性剂对基底金属表面的定向吸附,可调控金属氧化物的生长取向,通过水热反应沉积引入还原剂,将基底层的纳米线部分还原形成空穴铜,并在其表面沉积高比表面的纳米铜颗粒,增大铜电极的活性比表面积,并增大边、角活性位点的比例。
-
公开(公告)号:CN119082781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91933.3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大连大学
IPC: C25B11/091 , C25B11/053 , C25B11/031 , C25B1/04 , B82Y40/00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解水制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三维立体结构自支撑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电极以泡沫铜为基底,循环伏安/水热/焙烧三步法制备了三维立体结构钴钼硼化物电极。该方法制备的电极应用于碱性电解水反应。其中钴钼硼化物电极为纳米线组成的海胆状纳米球结构,纳米球其直径在5μm~15mm,纳米线的直径在20nm~100nm。本发明制备的电极无需集流体、Nafion、糖醇等额外的粘结剂,极大地提升了电极表面催化剂的利用率;电极的三维立体结构,能保证电解液的充分润湿,有利于反应物、产物的传输;各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和电极的三维分层多孔纳米结构可加速水的分解。该电极可用于制备电解水双效电极、电解海水双效电极、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阳极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1702629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67085.0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大连大学
IPC: C25B11/091 , C25B11/052 , C25B3/03 , C25B3/26 , C25B11/061 , C25D5/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用Cu电极制备方法及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基底的处理,前驱体铜盐溶液及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循环伏安法电沉积氧化亚铜和铜电极。本发明通过循环伏安法电沉积法在基底上生长出具有微纳米结构的Cu电极;通过引入了铜络合物和表面活性剂,改变电极的形貌;循环伏安法沉积过程中,通过小的幅度的电压变化,避免了电极的过度氧化而失活,使得氧化亚铜和Cu能在表面可控生长;通过在二氧化碳电还学还原过程中的原位线型扫描还原过程,改变电极表面的Cu的结构和组成,进一步防止单质铜和一价铜在制备过程中被氧化,提高了催化剂表面的C‑C偶联,尤其提高了C2H4的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04359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0480617.2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大连大学
IPC: B01D53/04 , C01B3/56 , F23G5/46 , F23G7/07 , H01M8/066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环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选择性脱除CO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设置了对称的两套装置主体,当其中一套装置吸附饱和时,启动脱附程序,选用另一套装置进行进一步吸附,提高了处理效率。CO的脱附能量由一部分的待处理富氢气体和空气的催化燃烧过程提供,不需要额外热源。脱附出的CO在催化燃烧腔中发生催化燃烧反应,放出的能量进一步为脱附提供能量,其产物为CO2,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空气进料腔、催化燃烧腔、CO反应腔交互排列、结构紧凑,同时又能保证气体、热量的交换更加充分。与催化燃烧腔连接的燃烧尾气出口处设置换热器,可充分回收尾气中的余热,最大程度的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635199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115786.6
申请日:2022-02-07
Applicant: 大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改性木质素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通过简单的化学改性方法可以制备出新型的木质素改性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且该方法反应具有效率高、选择性好、反应条件温和、官能团耐受性好、反应过程简单以及无副产物等优点,利用该方法制备的改性木质素具有良好的和高分子聚合物相容性,可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的制备,并增加材料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