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模式荧光防伪材料及防伪演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467441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52811.0

    申请日:2023-1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光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模式荧光防伪材料及防伪演示装置。所述多模式荧光防伪材料的分子式为Re2O2S:0.08Yb,0.02Er@Re2O2S:0.05Tb(Re=Y,Gd,La)。本发明提供的Re2O2S:0.08Yb,0.02Er@Re2O2S:0.05Tb(Re=Y,Gd,La)防伪材料在1530nm、980nm、254nm(或X射线)和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的发光颜色,相比于以往在一到两个特定波长激发下可产生一种或两种发光颜色的单/双模式材料,具有更高的防伪等级,难以被替代和伪造,大大提高了防伪的安全性。

    一种稀土碳酸氧盐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22977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17247.7

    申请日:2023-08-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稀土碳酸氧盐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稀土碳酸盐为前驱体,将前驱体与助溶剂混匀;2)将上述混合物在空气中煅烧,制得稀土碳酸氧盐。本发明制得的稀土碳酸氧盐可用于制备以稀土碳酸氧盐为基质的发光材料。本发明制备方法合成过程简单,成本低廉,无需通气和包覆过程,且反应时间短,反应温度低,可大大降低能源消耗量,适合大规模生产。

    一种微细稀土钼酸盐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806566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0266423.2

    申请日:2022-03-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上转换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细稀土钼酸盐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稀土钼酸盐上转换发光材料以Ln2Mo4O15(Ln=Y,Gd,La,Lu)为基质,向其中掺杂稀土离子作为激活剂和敏化剂。首先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出稀土掺杂的单分散、球形、微细稀土氧化物,再以其为原材料与钼酸铵充分混合后于700‑800℃下煅烧1‑5h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所述方法可制备出微细Ln2Mo4O15上转换颗粒,其平均粒子尺寸不超过1.5μm,呈类球形,且分散性好,可应用于高分辨率显示和体外生物成像等领域。

    一种微细稀土钼酸盐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80656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266423.2

    申请日:2022-03-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上转换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细稀土钼酸盐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稀土钼酸盐上转换发光材料以Ln2Mo4O15(Ln=Y,Gd,La,Lu)为基质,向其中掺杂稀土离子作为激活剂和敏化剂。首先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出稀土掺杂的单分散、球形、微细稀土氧化物,再以其为原材料与钼酸铵充分混合后于700‑800℃下煅烧1‑5h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所述方法可制备出微细Ln2Mo4O15上转换颗粒,其平均粒子尺寸不超过1.5μm,呈类球形,且分散性好,可应用于高分辨率显示和体外生物成像等领域。

    一种船舶压载水微藻含量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63362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12795.X

    申请日:2022-01-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压载水微藻含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转换纳米荧光探针,通过竞争发射,实现微藻含量的快速检测。所述方法采用红色上转换纳米荧光探针,在近红外光激发下,荧光探针的红色发光与压载水微藻叶绿素a的最大吸收峰高度重叠,通过竞争性发光测量,建立发光强度与叶绿素a含量的关系曲线,根据叶绿素a含量与微藻细胞生物量的对应关系,建立发光强度与微藻细胞生物量的关系模型,从而计算压载水样本中微藻的生物量。本发明可实现微藻生物量的快速检测,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采用安全的长波长近红外光作为激发源,降低对生物的光损伤,而且不会引起微藻的自发背底荧光,可以呈数量级地提高检测灵敏度,适合推广应用。

    一种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92079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12941.4

    申请日:2021-01-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荧光探针制备与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稀土离子掺杂钒酸铋基质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生物荧光成像方面的应用。所述近红外荧光探针BiVO4:Re3+以BiVO4为基质,向其中掺杂稀土离子作为敏化剂和激活剂,以醋酸铋为铋源,以乙酰丙酮钒为钒源,采用有机溶剂配置前驱体溶液及作为反应介质。本发明制备的稀土离子掺杂型钒酸铋基质荧光探针,较现有技术不需要具有强氧化性、强酸性、强腐蚀性的硝酸溶液作为溶剂,有利于环保和生物应用;不以水作为溶剂,有利于提高荧光探针的发光性能。本发明制备的稀土离子掺杂型钒酸铋基质荧光探针的结晶度好,平均粒径较小(低于150nm),更适合于生物应用。

    一种单壁碳纳米管-上转换纳米粒子复合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光热治疗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531538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074076.X

    申请日:2022-0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和光热转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壁碳纳米管‑上转换纳米粒子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光热治疗中的应用。在波长位于生物透明窗口的近红外光激发下,单壁碳纳米管吸收激发光并转换为热,上转换纳米粒子吸收近红外激发光产生位于可见光区的发射,通过对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光信号收集,建立发光强度的比值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从而计算复合纳米颗粒的本征温度。本发明可实现在碳纳米管进行光热转换的同时,实时监测光热治疗中复合纳米制剂的微观本征温度,从而可以对光热治疗进行精准的控制,降低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在新型肿瘤光热治疗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船舶压载水微藻含量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63362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112795.X

    申请日:2022-01-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压载水微藻含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转换纳米荧光探针,通过竞争发射,实现微藻含量的快速检测。所述方法采用红色上转换纳米荧光探针,在近红外光激发下,荧光探针的红色发光与压载水微藻叶绿素a的最大吸收峰高度重叠,通过竞争性发光测量,建立发光强度与叶绿素a含量的关系曲线,根据叶绿素a含量与微藻细胞生物量的对应关系,建立发光强度与微藻细胞生物量的关系模型,从而计算压载水样本中微藻的生物量。本发明可实现微藻生物量的快速检测,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采用安全的长波长近红外光作为激发源,降低对生物的光损伤,而且不会引起微藻的自发背底荧光,可以呈数量级地提高检测灵敏度,适合推广应用。

    一种可多波长激发的发光物及多波长激发的显示和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13139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1810652641.3

    申请日:2018-0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多波长激发的发光物及多波长激发的显示和识别方法。所述可多波长激发的发光物,包括分散在透明介质中的发光材料,所述发光材料为Ln元素掺杂的氧化物、硫氧化物或氟化物,其中Ln是选自Y,Gd,Lu,La,Pr,Nd,Yb,Er,Ho,Tm,Ce,Eu,Sm,Tb,Dy,Sc中的两种或以上。本发明采用多敏化剂同时掺杂的发光材料,在紫外、可见光及近红外波长激发下均可实现发光,并且呈现不同的发光颜色,实现对较宽波长范围内的不同波长激发光源的探测和识别。

    一种可多波长激发的发光物及多波长激发的显示和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13139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652641.3

    申请日:2018-0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多波长激发的发光物及多波长激发的显示和识别方法。所述可多波长激发的发光物,包括分散在透明介质中的发光材料,所述发光材料为Ln元素掺杂的氧化物、硫氧化物或氟化物,其中Ln是选自Y,Gd,Lu,La,Pr,Nd,Yb,Er,Ho,Tm,Ce,Eu,Sm,Tb,Dy,Sc中的两种或以上。本发明采用多敏化剂同时掺杂的发光材料,在紫外、可见光及近红外波长激发下均可实现发光,并且呈现不同的发光颜色,实现对较宽波长范围内的不同波长激发光源的探测和识别。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