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87968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147395.2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F03G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塞式海洋热能驱动的蓄热发动机,具体包括:蓄热腔、相变材料、动力油管、蓄能器、动力油腔、活塞、内油囊、外油囊等部分。所述活塞式蓄热发动机仅依靠相变材料收集海洋热能来驱动装置运动,不需要额外的电能提供能量;所述相变材料一般采用正十六烷,其具有相变温度适合、体积变化率大等优点;所述蓄能器用来储存相变材料收集的海洋热能;所述活塞作为传动结构用来传递动力油的体积变化;所述外油囊用来调节整个装置的净浮力,最终实现将海洋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用来驱动海洋数据收集和监测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3355053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542101.1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9K5/06 , H01M10/65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元低共熔结晶水合盐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类型的单组分相变材料的配方及质量百分比为:CH3COONa·3H2O10%~20%,Na2S2O3·5H2O80%~90%,按照一定的质量比配方,将三水醋酸钠(乙酸钠)和五水硫代硫酸钠混合溶解均匀后获得二元低共熔混合物,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单组分水合盐的相变温度,提高相变材料的过冷度,并将混合后的二元混合物应用于动力电池热管理方向,该相变材料能够在低温环境下释放潜热加热动力电池周围温度,提高了动力电池在冬季低温环境下的续航里程,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1605690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0485827.1
申请日:2020-06-0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推进无人轻体船,包括:船体、悬浮式驻电体、摩擦发电电极对、连接电路、负极电极、推进器电极和电润湿推进器;所述悬浮式驻电体、摩擦发电电极对和连接电路设置在船体的内部,所述负极电极位于船体的底部;该自推进无人轻体船由二氧化硅气凝胶、充入氦气及密封驻电体构成,因此悬浮式驻电体具有与空气密度匹配的特点,这使其在波浪能采集过程中,无需船体发生较大幅度的摆动,即可完成与摩擦发电电极对的接触分离动作,产生交流电信号;另外所述推进器电极和电润湿推进器为厚度为1微米左右的薄膜材料,质量轻、透光性好、耐久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2332693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360986.5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H02N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性莱顿弗罗斯特摩擦发电机,具体包括:热传导模块、热‑动转换模块、动力传导模块、和电力转换模块,所述热传导模块包括铜质导热片和铝制接触板;所述热‑动转换模块包括铜质导热片和铝制接触板,所述热‑动转换模块包括水凝胶球和石英气缸,所述动力传导模块包括石英接触板和传动轴;所述电力转换模块包括电极基板、导电铜箔、FEP薄膜、丁腈橡胶膜、和极薄钢片,所述FEP薄膜粘附在导电铜箔上构成了电极的负极,电极负极粘附在电极基板上以保证电极的平整,所述丁腈橡胶膜使用导电银浆粘附在极薄钢片上构成电极的负极,其中钢片起到支撑、传导电荷的作用所述电极负极通过耐高温的导电银浆与转动轴垂直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3753210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1042940.3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弯曲毛细波推进器、一种弯曲毛细波推进器的制备方法以及基于弯曲毛细波推进器的推进系统,弯曲毛细波推进器的结构包括:弯曲基板、导电层、电极、介电层和疏水层;导电层粘连在基板上,电极粘连在导电层上,所述介电层通过磁控溅射方式喷涂到导电层和介电层上上,所述疏水层附着在介电层上。工作状态下,该弯曲毛细波推进器与液体的初始接触角为129°在施加电信号后,该接触角变化为68°。通过改变毛细波推进器基板形状,当毛细波推进器曲率越大时,靠近疏水层的毛细波被束缚在一个更小的空间里,液体所带的同种电荷之间的距离减小,他们之间的库仑力增大,排斥力增大,使得接触角变化更大,因此造成毛细波振幅增大。
-
公开(公告)号:CN111834704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010833640.6
申请日:2020-08-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H01M10/659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5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 H01M10/6568 , B60L58/26 , B60L5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具体包括:动力电池组、温度传感单元、可控相变释热单元和液冷通道,所述可控相变释热单元包括相变蓄热单元和相变材料释热电路;所述动力电池组包括第1动力电池和第2动力电池,所述温度传感单元包括温度信号读取装置、第一温度传感探头和第二温度传感探头,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探头和第二温度传感探头的数据采集端与温度信号读取装置相连接;所述相变蓄热单元包括多组平行排列的相变材料封装壳和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封装在相变材料封装壳内,在冬季工况中,由于相变材料和可控释热电路的使用,可以取代传统动力电池所采用的冬季加热膜,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332693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011360986.5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H02N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性莱顿弗罗斯特摩擦发电机,具体包括:热传导模块、热‑动转换模块、动力传导模块、和电力转换模块,所述热传导模块包括铜质导热片和铝制接触板;所述热‑动转换模块包括铜质导热片和铝制接触板,所述热‑动转换模块包括水凝胶球和石英气缸,所述动力传导模块包括石英接触板和传动轴;所述电力转换模块包括电极基板、导电铜箔、FEP薄膜、丁腈橡胶膜、和极薄钢片,所述FEP薄膜粘附在导电铜箔上构成了电极的负极,电极负极粘附在电极基板上以保证电极的平整,所述丁腈橡胶膜使用导电银浆粘附在极薄钢片上构成电极的负极,其中钢片起到支撑、传导电荷的作用所述电极负极通过耐高温的导电银浆与转动轴垂直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2152510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11024711.4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液滴为载体的热电荷动力循环系统,蠕动泵,所述蠕动泵通过出水口与供水管相连接,所述供水管与液滴滴管相连接,所述液滴滴管的上方安装有加热器,所述液滴滴管的下方安装有热释电采集器。该系统构建了基于低品位热液滴的新型动力循环体系,该动力循环可以将工业当中通常难以回收利用的低品位热液滴的能量加以回收利用,产生有用功,这不但丰富了低品位热液滴的能量回收方式,而且为微电机械系统的动力来源提供有益补充。此外本发明采用的毛细波桨叶自身质量轻,且在工作过程当中无转动部件,无噪声,耐久性和静音效果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834704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833640.6
申请日:2020-08-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H01M10/659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5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 H01M10/6568 , B60L58/26 , B60L5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具体包括:动力电池组、温度传感单元、可控相变释热单元和液冷通道,所述可控相变释热单元包括相变蓄热单元和相变材料释热电路;所述动力电池组包括第1动力电池和第2动力电池,所述温度传感单元包括温度信号读取装置、第一温度传感探头和第二温度传感探头,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探头和第二温度传感探头的数据采集端与温度信号读取装置相连接;所述相变蓄热单元包括多组平行排列的相变材料封装壳和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封装在相变材料封装壳内,在冬季工况中,由于相变材料和可控释热电路的使用,可以取代传统动力电池所采用的冬季加热膜,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753210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042940.3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弯曲毛细波推进器、一种弯曲毛细波推进器的制备方法以及基于弯曲毛细波推进器的推进系统,弯曲毛细波推进器的结构包括:弯曲基板、导电层、电极、介电层和疏水层;导电层粘连在基板上,电极粘连在导电层上,所述介电层通过磁控溅射方式喷涂到导电层和介电层上上,所述疏水层附着在介电层上。工作状态下,该弯曲毛细波推进器与液体的初始接触角为129°在施加电信号后,该接触角变化为68°。通过改变毛细波推进器基板形状,当毛细波推进器曲率越大时,靠近疏水层的毛细波被束缚在一个更小的空间里,液体所带的同种电荷之间的距离减小,他们之间的库仑力增大,排斥力增大,使得接触角变化更大,因此造成毛细波振幅增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