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5874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67669.X
申请日:2023-07-15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石堤坝渗漏程度的精细化辨识巡查方法及装置,通过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拍摄土石堤坝坝面,利用两次阈值设置提取渗漏区域,根据渗漏区域面积变化和光谱反射率统计参数的变化分别定义渗漏区域的扩散度和含水量变化,利用含水量变化和扩散度的数值评估渗漏程度。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能够提高堤坝异常渗漏险情的精准辨识能力,提升灾害防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5184372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0823194.X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混凝土结构难达部位微裂纹荧光渗透智能探测装置与方法,包括喷液无人机、拍摄无人机和地面遥控平台,喷液无人机采用喷液单元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的待检测区域喷洒荧光溶液,采用第一摄像机在喷液过程中采集待检测区域的图像;拍摄无人机采用信息交互单元获取喷液无人机的飞行参数,采用第二摄像机采集所述检测区域在所述紫外光源照射下的荧光图像;地面遥控平台,采用无人机控制单元控制喷液无人机和拍摄无人机的工作参数,采用数据处理单元规划喷液无人机的喷液点和智能识别获取的检测区域图像中的微裂纹信息。本发明实现混凝土难达部位的裂纹检测,无需人工携带设备,无需复杂的数据处理,实施过程简单,所需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184372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823194.X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混凝土结构难达部位微裂纹荧光渗透智能探测装置与方法,包括喷液无人机、拍摄无人机和地面遥控平台,喷液无人机采用喷液单元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的待检测区域喷洒荧光溶液,采用第一摄像机在喷液过程中采集待检测区域的图像;拍摄无人机采用信息交互单元获取喷液无人机的飞行参数,采用第二摄像机采集所述检测区域在所述紫外光源照射下的荧光图像;地面遥控平台,采用无人机控制单元控制喷液无人机和拍摄无人机的工作参数,采用数据处理单元规划喷液无人机的喷液点和智能识别获取的检测区域图像中的微裂纹信息。本发明实现混凝土难达部位的裂纹检测,无需人工携带设备,无需复杂的数据处理,实施过程简单,所需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529643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0770851.4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坝深埋病害可视化修复方法及系统,包括建立含拟修复内部病害结构的坝体可视化模型,布设接收器、发射器并确定电磁波参数;测定坝体、不同状态浆液参量并基于测得参量进行电磁波正演,形成解译数据库;发射、接收电磁波信号并开始注浆,基于电磁波信号确定浆液位置并将信号特征与解译数据库中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取病害修复状态,实现注浆过程的监控。本发明弥补了当前注浆修复深埋病害的不足,为注浆修复病害过程提供了有效监视手段,为病害修复效果提供了有力反馈,从而指导注浆施工,彻底修复高坝深埋病害。
-
公开(公告)号:CN11679384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63105.1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混凝土构件启裂过程快速实时可视化方法与系统。该系统包括压力试验机、荧光溶液喷洒装置、紫外灯群、可见光成像装置群及计算机控制系统。本发明在混凝土构件出现微裂纹之前,在其表面涂荧光溶液保持层,将荧光激励溶液与混凝土构件分隔开,使得荧光激励溶液可较长时间存附于荧光溶液保持层,以利于构件任意位置启裂时激励溶液实时标记启裂裂纹;通过在全构件观察面预先附着荧光激励溶液,利用该系统实现了启裂过程,特别是启裂早期实时可视化展示。本发明可用于研究混凝土材料在构件尺度下任意位置启裂、多点启裂时,微裂纹相互牵引发育,汇聚成群的规律,结合裂纹形态解译,量化裂纹参数,探明裂纹宽度已达到0.017mm。
-
公开(公告)号:CN113529643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70851.4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坝深埋病害可视化修复方法及系统,包括建立含拟修复内部病害结构的坝体可视化模型,布设接收器、发射器并确定电磁波参数;测定坝体、不同状态浆液参量并基于测得参量进行电磁波正演,形成解译数据库;发射、接收电磁波信号并开始注浆,基于电磁波信号确定浆液位置并将信号特征与解译数据库中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取病害修复状态,实现注浆过程的监控。本发明弥补了当前注浆修复深埋病害的不足,为注浆修复病害过程提供了有效监视手段,为病害修复效果提供了有力反馈,从而指导注浆施工,彻底修复高坝深埋病害。
-
公开(公告)号:CN116754135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0739896.4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效避免由于薄心墙堆石坝渗漏检测不及时而导本发明涉及一种薄心墙堆石坝坝体渗漏病 致的大坝安全事故问题,以此为薄心墙堆石坝的灶演变监测预警系统与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在 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坝体中心横断面顶部位置沿垂向布设信号发射缆线,坝体左右坝肩内部垂向布设信号接收缆线;对采集的信号进行信号反演,获取监测断面的电性参数可视化图谱;基于电性参数可视化图谱定性识别监测断面渗漏浸润区域,并获取监测断面渗漏浸润区域形态特征点坐标,计算监测断面渗漏浸润区域面积和监测断面渗漏预警指数,(56)对比文件Renlian Zhou等.Experimental study onleakage detection of grassed earth dam bypassive infrared thermography.NDT and EInternational.2021,全文.Xiaoyi Jiang等.A new approach foraccurate detection of leakage paths frommultiple-wenner arrays invertedresistivity imaging in embankment dam.The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Geophysics.2021,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6500041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0509678.1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隐性缺陷探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基于无人机弹射的柔性贴合层运载系统,包括贴合层运载仓、弹射装置、RTK空间定位模块、环境感知模块和弹射传感器,所述贴合层运载仓内设有特性粘力贴,所述特性粘力贴的边缘处设有粘贴部,且粘贴部与贴合层运载仓的内壁粘接,所述特性粘力贴的一侧设有弹力球。该基于无人机弹射的柔性贴合层运载系统与附着方法,可以利用无人机便捷高效地将标识尺便捷高效地附着在结构面上,还可以使其与结构体表面紧密贴合附着,方便用户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343298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086714.X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N21/88 , G01N21/91 , B64U10/13 , B64D47/00 , B64U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人机搭载遥控弹射的附着式标尺系统与标记方法,该系统包括:附着式标尺物单元、无人机、弹射装置、可见光相机等组件;附着式标尺物单元由硬脆装载体及其内部包裹的包含标尺物的粘稠母液组成。本发明通过向已探明隐性缺陷区域周围弹射醒目的轻质高亮标尺物,作为摄影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基准,然后将轻质高亮标尺物与已知位置的参照物,轻质高亮标尺物与隐性缺陷分别同框成像;根据轻质高亮标尺物中的基准刻度,基于摄影测量原理,通过换算获得隐性缺陷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和隐性缺陷形态的真实尺寸。本发明实现了人员难达位置隐性缺陷,特别是微小缺陷的位置标记与精确定位,以及隐性缺陷形态参数测量,且标记过程简单易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5790510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374927.2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围岩稳定性监测方法,在隧洞围岩体内利用多点位移监测设备采集测点的位移数据,利用同一径向上测线相邻两测点之间的平均体积扩容率,作为围岩体积扩容率指标:以数据采集时间为横坐标,对应的围岩体积扩容率指标值为纵坐标绘制曲线,按照下述判据判定围岩的稳定性:当曲线宏观形态趋于水平时,说明测点间的围岩基本保持稳定;当曲线宏观形态为单调增加时,说明围岩浅部测点发生局部失稳或失稳;当曲线宏观形态为单调减小时,说明测点间围岩体发生整体失稳。本发明的方法可实现围岩一定区域全局损伤情况的监测,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及时监测发现洞段失稳情况,并可根据监测情况及时更新支护方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