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套管设计方法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464059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10468869.9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套管设计方法,所述双层套管包括外层套管、内层套管;当外层套管尺寸确定,内层套管的设计方法为:D1‑T1*2‑K≤W2≤D1‑T1*2‑K/2;D1‑T1*2‑2*K≤D2≤W2;当内层套管尺寸确定,外层套管的设计方法为:W2+K/2≤D1‑2T1≤W2+K;W2+K/2+2T1≤D1≤W2+K+2T1;D1≤W1;其中,K=25.4mm;W1为外层套管接箍外径;D1为外层套管公称外径;T1为外层套管公称壁厚;W2为内层套管接箍外径;D2为内层套管公称外径;T2为内层套管公称壁厚;本发明能提高产层段套管抵御变形能力,进一步提升双层套管的各项性能指标。

    一种双层套管设计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6405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468869.9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套管设计方法,所述双层套管包括外层套管、内层套管;当外层套管尺寸确定,内层套管的设计方法为:D1‑T1*2‑K≤W2≤D1‑T1*2‑K/2;D1‑T1*2‑2*K≤D2≤W2;当内层套管尺寸确定,外层套管的设计方法为:W2+K/2≤D1‑2T1≤W2+K;W2+K/2+2T1≤D1≤W2+K+2T1;D1≤W1;其中,K=25.4mm;W1为外层套管接箍外径;D1为外层套管公称外径;T1为外层套管公称壁厚;W2为内层套管接箍外径;D2为内层套管公称外径;T2为内层套管公称壁厚;本发明能提高产层段套管抵御变形能力,进一步提升双层套管的各项性能指标。

    提高深海用钢悬链立管的管端尺寸精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16647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011611821.0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提高深海用钢悬链立管的管端尺寸精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热轧后进行立管两管端100‑350mm范围墩粗,达到管端壁厚微增加;墩粗过程管端整体壁厚增加4‑8mm,壁厚单边增加2‑4mm;墩粗后进行调质热处理,得到均匀细小的回火贝氏体和铁素体的混合组织;管端内、外壁进行机加工,在墩粗的过渡段平滑过渡;机加工后,管端内径比名义内径小约0.25‑2mm。本发明从根本上解决了热轧无缝管线的管端尺寸精度问题,避免了焊接因为尺寸问题引起的应力集中导致疲劳寿命降低,进而造成服役失效,在不增加管体壁厚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深海用钢悬链立管的疲劳寿命,提高了深海用钢悬链立管的使用安全系数。

    一种热模拟试验机的热电偶焊接载物台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22280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0890619.7

    申请日:2019-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模拟试验机的热电偶焊接载物台结构,包括载物台本体、V型试样槽,载物台本体设有载物移动装置,载物移动装置包括上下连接的X、Y、Z轴方向移动板和丝杠,X、Y、Z轴方向的移动板分别带有X、Y、Z轴内螺纹槽;X轴向移动板和Y轴向移动板设置在载物台本体上端,所述Z轴向移动板设置在载物台本体下端且经滑轨连接。丝杠一端带有外螺纹与移动板连接,另一端设有旋转刻度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焊接热电偶时通过载物移动装置精确调节试样位置,使热电偶焊接定位准确,焊接成功率提高,并且显著缩短焊接准备时间,提高焊接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