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9303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598502.8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 山西浙大新材料与化工研究院
IPC: C02F3/00 , C02F3/28 , C02F1/461 , C02F1/30 , C02F1/72 , C02F101/34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电催化阳极制备及协同降解抗生素的方法。本发明针对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处理方法中存在的物化处理成本高、矿化率低以及生物降解难度大等问题,利用光电催化阳极制备及协同降解抗生素的方法来实现对难降解类抗生素的高效无害处理,以降低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方法如下:一、制备光催化剂材料;二、制备光催化电极;三、碳刷电极和阳离子交换膜预处理;四、组装光电催化反应器;五、生物阳极功能微生物的定向驯化;六、光电催化耦合厌氧微生物降解典型抗生素体系运行。本发明结合了高级氧化法降解速度快和生物法降解彻底的优势,在实现污废水中难降解抗生素最大化降解的同时,将污水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160616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811066138.6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02F3/34 , H01M8/16 , C02F103/34 , C02F101/38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公开一种使用镍锰离子改性电极材料处理污水中磺胺嘧啶的方法。该燃料电池的阳极使用经镍离子和锰离子混合液处理过的石墨毡为电极材料,阳极室内接种电化学活性微生物,以一定浓度梯度的磺胺嘧啶为碳源;阴极使用普通的石墨毡为电极材料,阴极室内反应液为50mmol/L的铁氰化钾溶液,阳极室和阴极室中间用阳离子交换膜隔开。本发明具有反应器结构简单,绿色环保,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等特点,旨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提高功率密度,加速污水中磺胺嘧啶的降解,最重要的是,该反应器可以使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磺胺嘧啶得到全面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06381315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611049311.2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12P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采用生锈铁屑强化喹啉厌氧降解并产甲烷的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喹啉厌氧降解效率低和周期时间长的瓶颈问题,旨在通过采用生锈铁屑强化喹啉厌氧降解并同步回收甲烷的方法。方法:一、准备生锈铁屑样本;二、制造厌氧条件;三、投加生锈铁屑到喹啉溶液中,完成喹啉降解并产甲烷。本发明可成功用于焦化废水处理工艺中,喹啉降解效率和甲烷产量均显著提高。本发明对含氮杂环类难降解污染物的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350548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1049540.4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化秸秆调质方式实现污泥小分子碳源转化的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剩余污泥单独厌氧发酵碳源转化效率低及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问题。方法:一、制备污泥样本;二、制备秸秆样本(以玉米秸秆为例);三、投加玉米秸秆样本;四、完成优化玉米秸秆调质方式强化污泥碳源转化的方法。本发明方法中采用的秸秆产量大,含有丰富的可利用碳源,以此作为外加碳源对剩余污泥进行调质,通过提高剩余污泥系统的碳氮比,明显的提高了剩余污泥消化过程中挥发酸的浓度;通过优化秸秆调质方式,能够实现污泥碳源的(C2和C3)转化,尤其是C2~C3小分子碳源的转化;在提高剩余污泥资源化处理效率的同时,也为秸秆的处置利用提供一条资源化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07601677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710805663.4
申请日:2017-09-08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02F3/34 , H01M8/16 , C02F101/34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采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降解甲氧苄啶的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目前存在的现有抗生素处理方法的生物降解难度大,环境中残留量高,生物毒性强等突出问题,旨在通过采用微生物燃料电池降解甲氧苄啶并同步产生能源。微生物燃料电池为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难降解抗生素甲氧苄啶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方法如下:一、组装并连接数据记录仪;二、碳刷电极、阳离子交换膜预处理;三、组装反应器;四、MFC的接种启动与功能微生物的驯化;五、单共基质甲氧苄啶阳极的降解并产电能。本发明可成功用于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在降解利用甲氧苄啶的同时将其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350548B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611049540.4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化秸秆调质方式实现污泥小分子碳源转化的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剩余污泥单独厌氧发酵碳源转化效率低及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问题。方法:一、制备污泥样本;二、制备秸秆样本(以玉米秸秆为例);三、投加玉米秸秆样本;四、完成优化玉米秸秆调质方式强化污泥碳源转化的方法。本发明方法中采用的秸秆产量大,含有丰富的可利用碳源,以此作为外加碳源对剩余污泥进行调质,通过提高剩余污泥系统的碳氮比,明显的提高了剩余污泥消化过程中挥发酸的浓度;通过优化秸秆调质方式,能够实现污泥碳源的(C2和C3)转化,尤其是C2~C3小分子碳源的转化;在提高剩余污泥资源化处理效率的同时,也为秸秆的处置利用提供一条资源化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06381315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1049311.2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12P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采用生锈铁屑强化喹啉厌氧降解并产甲烷的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喹啉厌氧降解效率低和周期时间长的瓶颈问题,旨在通过采用生锈铁屑强化喹啉厌氧降解并同步回收甲烷的方法。方法:一、准备生锈铁屑样本;二、制造厌氧条件;三、投加生锈铁屑到喹啉溶液中,完成喹啉降解并产甲烷。本发明可成功用于焦化废水处理工艺中,喹啉降解效率和甲烷产量均显著提高。本发明对含氮杂环类难降解污染物的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59461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15599.8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掺杂生物炭催化剂及阴极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催化剂制备包括:BC热解纯化;CMC中引入Fe离子,制得均匀混合液;加入纯化的BC,混合调pH,洗涤后冻干,获得催化剂。阴极的制备方法包括:碳布酸浸泡活化,冲洗后烘烧,丙酮浸泡,冲洗晾干备用;催化剂依次加入无水乙醇、水、Nafion溶液,混合后超声,滴涂于备用的碳布,干燥制得电极。以及阴极在电场作用下激活H2O2处理SQX的应用。本发明公开的复合阴极能够高效活化H2O2,并与暴露的铁活性位点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和非选择性的羟基自由基,激活芬顿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08946957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1810766821.4
申请日:2018-07-13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02F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聚氨酯与水滑石复合提取短链脂肪酸制备缓释碳源的方法。本方法要解决目前传统液态碳源存在易受进水波动影响,投加量难以控制,导致容易影响出水水质的问题,旨在通过以聚氨酯/水滑石复合材料为支架材料,以污泥发酵液中的短链脂肪酸为碳源制备可控易回收缓释碳源的新工艺,使得在污水营养物去除以及烟气脱硫脱硝等生物处理效能方面变得更加高效、经济,对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方法:一、制备污泥样本;二、热碱法预处理污泥样本制备短链脂肪酸;三、超声辅助法制备Ca/Al水滑石材料;四、一步发泡法制备聚氨酯/水滑石复合支架材料;五、利用复合支架材料吸附提取污泥发酵液中的短链脂肪酸制备得可控缓释碳源。
-
公开(公告)号:CN106477846B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611049541.9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游离亚硝酸盐强化微生物电解污泥产氢并回收鸟粪石的方法。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污泥存在的C、N、P回收利用不彻底的瓶颈,旨在通过游离亚硝酸盐(FNA)预处理与电化学系统耦合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同步回收。方法如下:一、FNA预处理剩余污泥;二、污泥厌氧初步发酵;三、微生物电解池(MEC)启动及功能微生物驯化;四、发酵4d污泥的MEC梯级利用;五、鸟粪石同步回收氮磷。FNA预处理剩余污泥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泥预处理方法,比传统的预处理方法有着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且破胞率能达到80%以上。而利用厌氧与MEC对FNA预处理污泥进行梯级利用产氢,采用鸟粪石沉淀法对污泥消化液中氮磷进行回收,实现了污泥中C、N和P的同步回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