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3875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04648.2
申请日:2024-10-26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02F3/30 , C02F7/00 , C02F101/1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负荷调节型农村污水运行装置,包括由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复氧水区和沉淀区组成的长方形箱体结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之间设置过流孔,好氧区通过超越联通管连接沉淀区,超越联通管上安装超越联通阀,复氧水区通过复氧水区出水管连接至沉淀区,好氧区通过安装有内回流泵的管路将硝化液回流至缺氧区,沉淀区通过安装有污泥回流泵的管路将污泥回流至厌氧区。本发明有效降低农村污水的能耗,缓解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导致负荷冲击时出水水质的稳定性差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357244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1910606402.9
申请日:2019-07-0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02F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低温微生物水处理的电加热废弃填料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首先将废弃轮胎置于高温无氧环境中裂解改性,碳化其表面主成分、增大轮胎表面孔径、增加轮胎导电性能,形成一种内核以橡胶轮胎为主、外层表面是一层被碳化的、低电阻(100~200Ω)块状生物填料,热解后的轮胎填料表面孔径增大、疏水性能增强,有利于固定微生物在其表面生长。然后在填料两端表面连接低电压电源,并配套设有温感探针、温控器等设备。本发明利用电流通过填料低电阻填料所产生的热效应,为附着生长在填料表面的微生物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并通过控制电流强度,定量控制填料表面及周围环境温度,对改善低温环境微生物处理污水工艺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8946957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1810766821.4
申请日:2018-07-13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02F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聚氨酯与水滑石复合提取短链脂肪酸制备缓释碳源的方法。本方法要解决目前传统液态碳源存在易受进水波动影响,投加量难以控制,导致容易影响出水水质的问题,旨在通过以聚氨酯/水滑石复合材料为支架材料,以污泥发酵液中的短链脂肪酸为碳源制备可控易回收缓释碳源的新工艺,使得在污水营养物去除以及烟气脱硫脱硝等生物处理效能方面变得更加高效、经济,对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方法:一、制备污泥样本;二、热碱法预处理污泥样本制备短链脂肪酸;三、超声辅助法制备Ca/Al水滑石材料;四、一步发泡法制备聚氨酯/水滑石复合支架材料;五、利用复合支架材料吸附提取污泥发酵液中的短链脂肪酸制备得可控缓释碳源。
-
公开(公告)号:CN107446961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710806443.3
申请日:2017-09-08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硫酸盐还原菌(SRB)为介导强化污泥碳源转化的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目前存在的传统污泥厌氧发酵水解过程受限、产氢产乙酸过程受氢累积和热力学限制而导致碳源转化效率低下的难点问题。方法:一、制备污泥样本;二、定向驯化和富集SRB功能菌群;三、投加过硫酸盐和SRB;四、进行厌氧发酵完成硫酸盐还原菌为介导强化污泥碳源转化的方法。本发明方法中采用过硫酸盐预氧化污泥溶胞,提升水解过程速率,强化污泥嵌入式能源的释放,并为SRB代谢提供电子受体;构建SRB与产氢产乙酸菌(HPA)互营联合体系,通过代谢消耗氢气,解除HPA的热力学抑制,进而加速“厌氧生物链”的碳代谢循环,促进C3‑C5脂肪酸转化为乙酸,从而强化污泥碳源转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358794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600976.5
申请日:2019-07-04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种间氢转移强化硫酸根自由基促进污泥碳源转化的方法。本发明主要解决传统污泥厌氧发酵的难点问题,包括发酵水解过程受限、脂肪酸降解过程受热力学限制和高氢分压引起产氢产乙酸过程受限而导致碳源转化效率低下。方法:一、制备污泥样本;二、定向驯化和富集SRB功能菌群;三、投加高铁酸钾/亚硫酸钠和SRB;四、进行厌氧发酵完成硫酸根自由基促进污泥碳源转化的方法。本发明方法中采用高铁酸钾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预氧化污泥溶胞,破坏细胞半刚性细胞壁,加快水解过程速率,强化污泥嵌入式能源的释放。本发明方法对实现强化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碳源的高效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636373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554344.5
申请日:2018-06-01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金属吸附剂技术。具体的是将真菌接种到经简单晾晒处理的沼渣中混合培养,待真菌气生菌丝在沼渣表面不断生长繁殖直至覆盖一层后,将其烘干、粉碎、研磨、筛分,即得真菌改性沼渣重金属吸附剂。由于黑曲霉菌丝本身具有吸附性能,将其接种到沼渣表面,可得到一种表面粗糙、具有介孔结构的高效重金属吸附剂,且制备的改性沼渣重金属吸附剂具有成本低廉、吸附性能优良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056635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010067367.0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02F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纸屑反硝化碳源填料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纤维素产酸菌群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将所述纤维素产酸菌群培养基放入厌氧罐内,加入湿腐木和腐叶粉末混合均匀,调整pH为6.5‑7.0,在35℃,转速为120转/分钟搅拌,连续培养3天制成菌群悬浊液;在所述菌群悬浊液内加入500g废纸屑,以20转/分钟搅拌7天,之后静置3小时,去除上清液,滤去多余水分得到固体物料,将所述固体物料置于矩形模具中制成废纸屑反硝化碳源填料块,该废纸屑反硝化碳源填料块具有成本低廉、反硝化性能优良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387445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10765387.X
申请日:2021-07-07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解酸化‑太阳能供电‑微藻曝气‑耦合回流供氧微氧污泥床组合装置及其应用。该装置包括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微氧处理单元、外循环微藻复氧沉淀一体池、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补光灯;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包括水解酸化污泥床、微孔曝气装置、连接管、三相分离器、气体输送管、水解酸化剩余污泥排放管;微氧处理单元包括微氧污泥床、复氧水回流管与回流泵;微氧污泥床内设有微氧污泥填料;所述微氧污泥床通过出水管与外循环微藻复氧沉淀一体池相连接,外循环微藻复氧沉淀一体池能与多个微氧处理单元相连;所述补光灯通过蓄电池和充电控制器与太阳能电池组件相连接;该装置可应用于废水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338744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765387.X
申请日:2021-07-07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解酸化‑太阳能供电‑微藻曝气‑耦合回流供氧微氧污泥床组合装置及其应用。该装置包括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微氧处理单元、外循环微藻复氧沉淀一体池、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补光灯;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包括水解酸化污泥床、微孔曝气装置、连接管、三相分离器、气体输送管、水解酸化剩余污泥排放管;微氧处理单元包括微氧污泥床、复氧水回流管与回流泵;微氧污泥床内设有微氧污泥填料;所述微氧污泥床通过出水管与外循环微藻复氧沉淀一体池相连接,外循环微藻复氧沉淀一体池能与多个微氧处理单元相连;所述补光灯通过蓄电池和充电控制器与太阳能电池组件相连接;该装置可应用于废水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8217940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711405593.X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02F3/30 , C02F101/16
Abstract: 一种微氧条件下综合脱氮污泥的培养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全程硝化反硝化,部分反硝化的多种脱氮途径的污泥的培养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污水处理中碳源不足,微氧条件下曝气不均匀,机械曝气产生能耗,溶解氧难控制等的问题。培养方法:一、添加城市污水处理厂浓缩池污泥通培养液;二、调控反应器回流比;三、改变反应器回流比运行条件,即得到综合脱氮污泥。使用过程中具有降低能耗,反应器进水溶解氧浓度均匀,反应器内可形成溶解氧浓度梯度,提供有利于综合脱氮途径的反应微环境,节省有机碳源等优点。本发明适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