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低周往复纯扭试验的加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413618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019102.6

    申请日:2025-0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结构试验加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低周往复纯扭试验的加载装置。其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对结构施加纯扭矩的问题,故提供了一种新的适用于低周往复纯扭试验的加载装置,包括XY滑轨体系、两个反力墙、两个牵拉体系,XY滑轨体系包括一层轨道组、二层轨道组、三层轨道组,XY滑轨体系位于两个反力墙之间,二层轨道组沿X轴方向滑动连接于一层轨道组,三层轨道组沿Y轴方向滑动连接于二层轨道组,两个牵拉体系的一端分别铰接于两个反力墙上,两个牵拉体系的另一端分别与三层轨道组Y轴方向的两端铰接,两个牵拉体系平行布置且每个牵拉体系与三层轨道组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本发明可实现结构的低周往复纯扭试验。

    一种适用于低周往复纯扭试验的加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41361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510019102.6

    申请日:2025-0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结构试验加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低周往复纯扭试验的加载装置。其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对结构施加纯扭矩的问题,故提供了一种新的适用于低周往复纯扭试验的加载装置,包括XY滑轨体系、两个反力墙、两个牵拉体系,XY滑轨体系包括一层轨道组、二层轨道组、三层轨道组,XY滑轨体系位于两个反力墙之间,二层轨道组沿X轴方向滑动连接于一层轨道组,三层轨道组沿Y轴方向滑动连接于二层轨道组,两个牵拉体系的一端分别铰接于两个反力墙上,两个牵拉体系的另一端分别与三层轨道组Y轴方向的两端铰接,两个牵拉体系平行布置且每个牵拉体系与三层轨道组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本发明可实现结构的低周往复纯扭试验。

    一种适用于古建筑木构件间变形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37145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510024758.7

    申请日:2025-0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古建筑木结构中构件、节点的变形测量装置,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古建筑木构件间变形的测量系统,该测量装置包括斗拱层间滑移量测量装置、柱脚节点嵌压‑滑移量测量装置和榫卯节点嵌压‑拔榫量测量装置。测量系统主要由三种适用于不同位置的形变量测量装置组成,形变量测量装置包括倾角传感器、小位移传感器、小位移组合传感器;测量数据主要通过静态应变仪进行采集,并同时输入计算机终端进行实时记录,导出后将对应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整合,计算出各个位置上要求的形变量。本发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适用于古建筑木构件间水平和竖向相对变形的测量系统,解决了以往在研究结构水平剪切变形时,局部构件间相对变形状态获取困难、不准确的问题。

    一种适用于古建筑木构件间变形的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43714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510024758.7

    申请日:2025-0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古建筑木结构中构件、节点的变形测量装置,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古建筑木构件间变形的测量系统,该测量装置包括斗拱层间滑移量测量装置、柱脚节点嵌压‑滑移量测量装置和榫卯节点嵌压‑拔榫量测量装置。测量系统主要由三种适用于不同位置的形变量测量装置组成,形变量测量装置包括倾角传感器、小位移传感器、小位移组合传感器;测量数据主要通过静态应变仪进行采集,并同时输入计算机终端进行实时记录,导出后将对应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整合,计算出各个位置上要求的形变量。本发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适用于古建筑木构件间水平和竖向相对变形的测量系统,解决了以往在研究结构水平剪切变形时,局部构件间相对变形状态获取困难、不准确的问题。

    一种改性有序介孔碳负载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754841B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711076697.0

    申请日:2017-11-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基复合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是改性的有序介孔炭负载多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且该催化剂用于催化甲醇脱氢制备甲酸甲酯。催化剂结构利用介孔轨道的限域作用可有效防止金属纳米核在反应中的流失及团聚,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其次,通过原位合成法和氨气高温焙烧法进行掺氮,有效的将氮元素引入碳骨架及表面基团,在反应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氮元素的化学作用,增加催化剂的稳定性,而且提供了合成MF可调的碱性反应环境。所制备的催化剂对于避免活性组分的团聚和剥离以及提高反应催化活性具有显著地效果。实验数据精确翔实,原料易得,成本低,产物为黑色粉体,产物纯度达98.9%,反应中甲醇转换率接近50%,MF选择性达85%以上,设备使用寿命达5年以上。

    一种有序介孔碳化硅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02403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022824.8

    申请日:2016-0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焙烧制备有序介孔碳化硅的方法,其步骤为:㈠制备有序介孔SiO2/C复合材料;㈡微波还原制备有序介孔碳化硅。先制备有序介孔SiO2/C复合材料,利用碳良好的吸波性能,在惰性气氛下进行微波辐射碳热还原反应,然后经过除杂、干燥得到有序介孔碳化硅。本发明制备时间短,产物具有相对均一的孔径及较大比表面积的特点。

    一种快速制备Ni‑ZSM‑5甲烷化催化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78157B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510881686.4

    申请日:2015-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焦炉煤气及煤制取合成天然气催化剂制备及其应用领域,具体是一种快速制备Ni‑ZSM‑5甲烷化催化剂的方法,其步骤为:(1)制备Ni‑ZSM‑5水溶液;(2)微波晶化处理;(3)中间处理及焙烧。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相比在合成方法与合成时间上有较为突出的改进,利用微波晶化将传统的晶化时间由几天缩短到几个小时,避免团聚现象的发生,由于微波加热较传统加热均匀,所以结晶度更好,且有利于活性组分镍在ZSM‑5上的分散,增大了活性表面积,整个过程无需另外浸渍,可使尽可能多的活性Ni物质进入ZSM‑5孔道中,进而改善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化的反应效率,提高了催化效率。

    一种有序介孔碳化硅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02403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22824.8

    申请日:2016-0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P2002/72 C01P2004/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焙烧制备有序介孔碳化硅的方法,其步骤为:㈠制备有序介孔SiO2/C复合材料;㈡微波还原制备有序介孔碳化硅。先制备有序介孔SiO2/C复合材料,利用碳良好的吸波性能,在惰性气氛下进行微波辐射碳热还原反应,然后经过除杂、干燥得到有序介孔碳化硅。本发明制备时间短,产物具有相对均一的孔径及较大比表面积的特点。

    一种快速制备Ni-ZSM-5甲烷化催化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78157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881686.4

    申请日:2015-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焦炉煤气及煤制取合成天然气催化剂制备及其应用领域,具体是一种快速制备Ni-ZSM-5甲烷化催化剂的方法,其步骤为:(1)制备Ni-ZSM-5水溶液;(2)微波晶化处理;(3)中间处理及焙烧。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相比在合成方法与合成时间上有较为突出的改进,利用微波晶化将传统的晶化时间由几天缩短到几个小时,避免团聚现象的发生,由于微波加热较传统加热均匀,所以结晶度更好,且有利于活性组分镍在ZSM-5上的分散,增大了活性表面积,整个过程无需另外浸渍,可使尽可能多的活性Ni物质进入ZSM-5孔道中,进而改善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化的反应效率,提高了催化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