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5676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339015.9
申请日:2025-03-21
IPC: E02D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泊松比的钢板桩及其施工方法,其钢板桩包括桩帽、至少一个桩身段、以及桩尖段;桩身段与桩尖段均为壳体结构,且桩身段的水平截面与桩尖段上部的水平截面一致;其中,桩身段纵向两端平行间隔布置、横向两端的中部均向桩身段的中心折弯靠近、使得桩身段在水平截面上形成沙漏型结构;桩身段与桩尖段的壁厚内均填充有负泊松比材料;桩尖段下部沿着上部的横向端向下延伸、形成下端尖角结构。本发明不仅能够在保证其不损失桩侧阻力的前提下增强本钢板桩的抗弯能力、增大截面的惯性矩,而且能够具有显著的抗震吸能特性,提高在振动冲击荷载下的承载能力及对支撑结构的缓冲作用,适用于频繁承受震动以及爆炸冲击荷载的地区。
-
公开(公告)号:CN11961598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85199.6
申请日:2024-11-22
IPC: E02D31/08 , C08L75/04 , C08L77/10 , C08K3/04 , C09D163/00 , C09D175/04 , B29C64/314 , B29C64/135 , B29C64/379 , B33Y10/00 , B33Y40/10 , B33Y4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负泊松比土工减隔振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减隔振结构包括:多个负泊松比单元(10),沿着横向方向(X)和纵向方向(Y)依次连接,且每个负泊松比单元(10)包括:在横向方向(X)上延伸且在纵向方向(Y)上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横杆(11);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横杆(11)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一纵杆组件(12),每个第一纵杆组件(12)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纵杆(121),至少两个第一纵杆(121)沿着纵向方向(Y)首位相连接,且相邻两个第一纵杆(121)之间呈钝角夹角;其中,在每个所述负泊松比单元(10)内还设置有自相似负泊松比单元(20),所述自相似负泊松比单元(20)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杆(11)上。
-
公开(公告)号:CN11191275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607085.5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床排水检测技术领域;采用探地雷达去检测翻浆冒泥路段以及道床脏污程度,不能清晰的显露出脏污源对线路翻浆冒泥产生的影响,缺少有砟道床的排水测试装置,道砟的碎石渗透试验无法反映出有砟道床的排水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不同脏污状态下有砟道床排水能力的装置及方法,试验箱底座收集和测量排水量,试验箱内放置道砟石,通过有无脏污源两种状态下的排水量测试不同脏污状态下的有砟道床的排水能力,用于分析不同脏污状态的脏污源对道心积水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4059583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586031.6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预应力锚索‑加筋土挡墙组合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路基支护技术领域;包括面板组件、加筋土和预应力锚索;面板组件包括基础以及设置在基础上的挡土板和肋柱;加筋土包括填土与多个从上至下排列的土工格栅,填土填充在面板组件与斜坡坡面之间,土工格栅一端与挡土板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斜坡坡面;预应力锚索连接在面板组件与斜坡之间,预应力锚索中间的自由段以2‑4°的倾角沿面板组件至斜坡向下倾斜且不与土工格栅交叉,锚索的预应力通过肋柱和挡土板传递给填土侧向压力;本发明将预应力锚索引入山区斜坡地段加筋土挡墙,解决了路基长期荷载作用下不均匀沉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870126B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710942625.3
申请日:2017-10-11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G01N3/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领域中的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混凝土受压柱及钢筋混凝土受弯梁徐变测试装置。解决现有实验室环境条件下单独进行混凝土受压试块徐变试验和钢筋混凝土受弯梁徐变试验时的空间和加载效率问题,包括钢筋混凝土加载梁、混凝土受压徐变试块支座装置和框架式钢筋混凝土受弯梁加载装置,钢筋混凝土加载梁通过支座滚轴安装在若干混凝土受压徐变试块支座装置上侧,钢筋混凝土加载梁中部设有框架式钢筋混凝土受弯梁加载装置。本发明各部件制造难度小,施工方便,成本较低且安全可靠,加载装置可重复利用价值较大。
-
公开(公告)号:CN107860644B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710943282.2
申请日:2017-10-11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G01N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模拟自然环境条件的混凝土徐变试验装置。解决了可模拟复杂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徐变测试的问题,包括环境控制箱和杠杆式混凝土徐变加载系统,所述环境控制箱包括钢管支柱和相应的侧面钢板,所述的侧面钢板带有可以用来通风的通风口,环境控制箱内通过若干竖向隔板分为若干个隔间,每个隔间放置一组混凝土徐变测试块,且每个隔间均安装喷头、红外发射灯、风机、制冷机、温度传感器以及相对湿度传感器。本发明在较小投入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模拟自然环境下的多种复杂因素,以达到准确模拟混凝土徐变测试环境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884268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0942626.8
申请日:2017-10-11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管混凝土抗压徐变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考虑钢管初始应力的钢管混凝土徐变测试装置。包括钢管初始应力加载装置和杠杆式混凝土徐变加载装置,钢管初始应力加载装置设置在刚性地基上,钢管初始应力加载装置内设置有安装有振弦式应变传感器的钢管混凝土试块,钢管初始应力加载装置设置在杠杆式混凝土徐变加载装置下侧,杠杆式混凝土徐变加载装置一端设置有可以施加加载力的结构,杠杆式混凝土徐变加载装置另一端通过可以调节长度的结构与地面连接。本发明各部件制造加工难度小,施工方便,可直接从施工现场选取材料加工,成本较低且安全可靠,推广应用价值较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44241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69656.5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太原理工大学 , 山西省智慧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3/26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有限差分分析考虑筋材各向异性的加筋土结构设计方法,包括:建立路基加筋土转角边坡三维模型,采用邓肯‑张非线性本构方程模拟路基层,采用弹性本构模拟地基层,采用Cable结构单元模拟土工格栅,采用Geogrid结构单元模拟土工布;在已验证模型的基础上,赋予双向土工格栅横、纵肋条不同力学参数实现自身力学行为各向异性,改变Cable单元与加筋土结构中心线的布置角度实现筋‑土界面力学行为各向异性,同时可调整其它单一或多个变量,测试关键因素对加筋土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本发明可解决复地质条件下加筋土结构筋材受力方向不一致或不确定问题,有效提供更切合实际的加筋土结构设计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849584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12331.7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赤泥基四元复合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质量份配比的原料:赤泥25‑30份,钢渣40‑50份,粉煤灰15‑20份,磷石膏5‑10份;本发明通过引入磷石膏作为新的组分,与赤泥、钢渣和粉煤灰共同反应,不仅优化了各组分间的协同效应,还显著提升了材料的环保性能和机械强度。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克服了单一或较简单体系在处理高碱性及含重金属固废方面的局限性,实现了对赤泥等固废的高效稳定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23558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86292.8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测试筋土地震变形的多层位联动拉拔试验仪,属于路基性能测试技术领域;拉拔试验仪包括振动台、模型箱、反力架、水平加载系统、拉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PIV监测系统;该多层位联动拉拔试验仪可有效的还原地震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道砟的受力变形物理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捕捉宏观拉拔力、筋材应变、颗粒流动等力学特征,进而在相关试验分析中优化加筋竖向间距等设计参数,实现筋材加筋作用的效益最大化,可实现对土工格栅的多层拉拔测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