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气体释放装置和电池包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8155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58907.2

    申请日:2024-1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气体释放装置和电池包,其中,电池气体释放装置包括:安装底座上设有气孔,气孔与往复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滑块、压缩弹簧固设于滑块拖拉柱远离往复壳体的一侧,滑块与滑块拖拉柱形成的腔体与往复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滑块拖拉柱与滑块滑动连接,滑块拖拉柱与往复壳体固定连接,滑块与下外壳接触连接;上壳体组件套设于下外壳内,上壳体与弹簧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根据释放气体的大小调整释放气体的空间大小,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工况,同时也不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可以重复使用,节约了成本。

    一种定向泄压压板、散热组件、电池堆叠模块及电池包

    公开(公告)号:CN115312942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210999315.6

    申请日:2022-08-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向泄压压板、散热组件、电池堆叠模块及电池包,定向泄压压板包括压板本体,所述压板本体具有定向泄压夹层腔,所述压板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定向泄压夹层腔连通的泄压孔,所述压板本体的周侧设有与所述定向泄压夹层腔连通的排气孔。本发明的定向泄压压板,通过设置定向泄压夹层腔,并在压板本体上开设泄压孔,一方面可以产生对电芯的成组预紧压力,还能够吸收电芯膨胀力以及膨胀位移,提高了电芯使用的循环寿命;另一方面,当压板本体接触的电芯发生热失控的时候,产生的热失控气体可以通过泄压孔进入到定向泄压夹层,并通过排气孔释放到电池模组外部,防止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时爆炸现象,提高了电池模组使用的安全性能。

    一种定向泄压压板、散热组件、电池堆叠模块及电池包

    公开(公告)号:CN11531294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99315.6

    申请日:2022-08-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向泄压压板、散热组件、电池堆叠模块及电池包,定向泄压压板包括压板本体,所述压板本体具有定向泄压夹层腔,所述压板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定向泄压夹层腔连通的泄压孔,所述压板本体的周侧设有与所述定向泄压夹层腔连通的排气孔。本发明的定向泄压压板,通过设置定向泄压夹层腔,并在压板本体上开设泄压孔,一方面可以产生对电芯的成组预紧压力,还能够吸收电芯膨胀力以及膨胀位移,提高了电芯使用的循环寿命;另一方面,当压板本体接触的电芯发生热失控的时候,产生的热失控气体可以通过泄压孔进入到定向泄压夹层,并通过排气孔释放到电池模组外部,防止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时爆炸现象,提高了电池模组使用的安全性能。

    动力电池及车辆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290143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011135261.6

    申请日:2020-1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及车辆,所述动力电池包括箱体(10)、安装梁(20)、第一保温垫(30)以及电池模组(40);所述箱体(10)具有能够容纳所述电池模组(40)的安装腔室(11);所述第一保温垫(30)设置在所述箱体(10)的底部并位于所述安装腔室(11)中;所述安装梁(20)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温垫(30)上并向所述电池模组(40)提供支撑。本发明的动力电池能够大大改善低温环境下的保温性能,提高车辆的低温续航里程,同时也能够改善低温环境下各电池模组的温差一致性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公开(公告)号:CN114824670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572187.7

    申请日:2022-05-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芯、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所述电芯具有无弯折极耳,所述无弯折极耳上激光焊接有用于至少两个电芯串联或并联连接的第一金属件,所述第一金属件用于与汇流排连接的一侧面包括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为斜面或圆弧面。本发明的电芯,通过在电芯的无折弯极耳上焊接第一金属件,并通过在无折弯极耳的侧面激光焊接将金属件固定在该无折弯极耳上,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串联或并联的基础电芯模块,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折弯极耳与汇流排因贴合不紧密造成的虑焊假焊现象,提高并改善了焊接效果,避免极耳处拉拔力不足/过流不足而引起的发热、电压检测异常、采集精度不足等问题。将两个极耳上的金属件通过汇流排连接固定,增加了结构强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