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性宽带带通空间滤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12072220B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010666924.0

    申请日:2020-07-13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吸收性宽带带通空间滤波器,包括呈周期排布的多个方形的滤波器单元,每个滤波器单元包括前后依次设置的损耗吸收层、空气层和无损带通层,损耗吸收层和无损带通层由空气层分隔,损耗吸收层包括第一金属层和第一损耗介质层,无损带通层包括前后依次叠置的第二金属层、第二损耗介质层、第三金属层、第三损耗介质层和第四金属层。该滤波器具备双边宽带吸收特性,宽带吸收能力优异,其吸收带宽可分别达到117.6%和21.4%、相对透射带宽可达47%,能够实现对工作频带内信号的自由收发和通带两侧干扰信号的吸收,同时该滤波器具有一个宽频通带,可以满足某些对工作频带提出宽带要求的场景,相比传统的滤波器结构,更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一种双频Ku波段圆极化敏感吸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09742554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811493001.9

    申请日:2018-12-07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频Ku波段圆极化敏感吸波器,其包括一块中间损耗介质板、以覆盖形式设置于中间损耗介质板的背表面上的一块金属底板、镀设于中间损耗介质板的正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金属薄膜图案结构,金属底板、中间损耗介质板、金属薄膜图案结构构成“金属‑介质‑金属”三明治结构,镀设多个金属薄膜图案结构时多个金属薄膜图案结构呈方阵阵列形式相互间隔排布,使每个金属薄膜图案结构与中间损耗介质板中对应的一块区域和金属底板中对应的一块区域构成一个吸波单元,各个吸波单元单独工作;优点是其能够在微波段实现双频圆极化波差异吸收特性,且结构简单、厚度薄、制作成本低以及圆极化波差异吸收效率高。

    一种双频Ku波段圆极化敏感吸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09742554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811493001.9

    申请日:2018-12-07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频Ku波段圆极化敏感吸波器,其包括一块中间损耗介质板、以覆盖形式设置于中间损耗介质板的背表面上的一块金属底板、镀设于中间损耗介质板的正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金属薄膜图案结构,金属底板、中间损耗介质板、金属薄膜图案结构构成“金属-介质-金属”三明治结构,镀设多个金属薄膜图案结构时多个金属薄膜图案结构呈方阵阵列形式相互间隔排布,使每个金属薄膜图案结构与中间损耗介质板中对应的一块区域和金属底板中对应的一块区域构成一个吸波单元,各个吸波单元单独工作;优点是其能够在微波段实现双频圆极化波差异吸收特性,且结构简单、厚度薄、制作成本低以及圆极化波差异吸收效率高。

    一种吸收性宽带带通太赫兹滤波片

    公开(公告)号:CN119414509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018269.0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收性宽带带通太赫兹滤波片,包括呈周期排布的多个方形的滤波单元,每个滤波单元包括损耗吸收薄膜、中间介质层和无损透射薄膜,中间介质层采用二氧化硅介质衬底,损耗吸收薄膜为十字形金属谐振器,其四条金属臂上分别加载有一片石墨烯片、四端分别一体设置有一个秃宝盖字型金属图形结构,无损透射薄膜包括四片正方形金属片,每片正方形金属片的外围等间距环绕有一个第一方形金属环,四个第一方形金属环的外围等间距环绕有一个第二方形金属环。该滤波片在0.47~1.74THz超宽频带内实现阻抗匹配,其中0.33THz~1.16 THz实现宽带信号低损耗传输,相对透射带宽为111.4%,最小插入损耗为0.89dB,滤波片同时在1.37~1.77 THz实现带外吸收。

    一种双频无线能量收集整流器

    公开(公告)号:CN118336945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735096.X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频无线能量收集整流器,包括滤波器模块、双模谐振匹配层、损耗介质层和底板金属层,双模谐振匹配层和底板金属层分别附着在损耗介质层的正面和背面,双模谐振匹配层与底板金属层电连接,双模谐振匹配层包括呈周期性阵列排布的n×n个双模超表面单元,每个双模超表面单元包括正极金属片、负极金属片和若干贴片二极管,滤波器模块设置在底板金属层上并与正极金属片电连接。该无线能量收集整流器工作在两种常用的wi‑fi频段,可将2.45GHz和5.8GHz两种频段的电磁波能量进行吸收并整流为直流能量,且具备极化不敏感性和角度稳定性,可吸收不同角度、不同极化条件的电磁波能量,满足复杂条件下的能量收集应用场景。

    一种圆极化波差异化响应的超材料吸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13506994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07251.3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一种圆极化波差异化响应的超材料吸波器,包括依次排布的底层金属薄膜、损耗介质层、双“L”结构金属薄膜层,底层金属薄膜附着在所述的损耗介质层下方,双“L”结构金属薄膜层包括两块“L”型金属线薄膜,即由长度较长的左上方位置的倒置“L”金属线和长度较短的右下方位置的反向“L”金属线构成,双“L”结构金属线薄膜形成不对称的第一开口缝隙和第二开口缝隙,呈周期性布置在所述的损耗介质层上方。本发明提出的圆极化波差异化响应的超材料吸波器,构建多次反射消耗模式的谐振腔,耗散左旋圆极化波的电磁能量,峰值吸收率为98%,相对带宽高达20%,且对右旋圆极化波几乎没有谐振耗散,主要频率范围内吸收率低于25%。

    一种新型相变存储单元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80814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617080.X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相变存储单元及其制备方法,特点是半导体衬底上设置有呈水平分布的多层电极,多层电极的中间从下到上依次嵌设有相变存储薄膜及介质层,多层电极由至少两种不同的导电材料层按顺序上下交替排列形成至少10层界面结构,导电材料为TiN、Ti、Al、W、Ag、Au、Cu、TiW、HfN、WN、TaN或AlN,相变存储薄膜为存储材料Ge-Sb-Te体系,介质层采用的材料为Si3N4-或SiO2-,半导体衬底采用的材料为Si、SiC或SOI,多层电极的总厚度为150~500 nm,单层导电材料层的厚度为2-15nm,优点是有效地降低热量流失,充分提高加热效率,进而降低操作电流,实现低功耗。

    一种基于亚波长倾斜相变光栅的紧凑型可重构偏振转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1973892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746245.9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亚波长倾斜相变光栅的紧凑型可重构偏振转换器,特点是包括脊型硅波导,脊型硅波导的脊部分上表面设置有用于调控横电波和横磁波模式有效折射率的具有倾斜角度的周期性亚波长纳米光栅结构,纳米光栅结构采用Sb2Sb3或Sb2S3相变材料制成,纳米光栅结构由多个大小形状相同且相互平行的纳米天线组成,纳米光栅结构的间隙填充有SiO2材料,纳米光栅结构和SiO2填充材料的上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Al2O层和石墨烯加热层,石墨烯加热层的上表面且位于脊型硅波导的平板部分两侧设置有金属电极钯金,优点是功能可重构、尺寸更小、宽带更宽和功耗更低。

    一种吸收性宽带带通太赫兹滤波片

    公开(公告)号:CN11941450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510018269.0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收性宽带带通太赫兹滤波片,包括呈周期排布的多个方形的滤波单元,每个滤波单元包括损耗吸收薄膜、中间介质层和无损透射薄膜,中间介质层采用二氧化硅介质衬底,损耗吸收薄膜为十字形金属谐振器,其四条金属臂上分别加载有一片石墨烯片、四端分别一体设置有一个秃宝盖字型金属图形结构,无损透射薄膜包括四片正方形金属片,每片正方形金属片的外围等间距环绕有一个第一方形金属环,四个第一方形金属环的外围等间距环绕有一个第二方形金属环。该滤波片在0.47~1.74THz超宽频带内实现阻抗匹配,其中0.33THz~1.16 THz实现宽带信号低损耗传输,相对透射带宽为111.4%,最小插入损耗为0.89dB,滤波片同时在1.37~1.77 THz实现带外吸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