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15098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625566.3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C12N5/07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原代细胞分离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低成本原代小鼠脾脏网状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FRCs细胞分离成本非常高,分离技术十分复杂,分离技术门槛高,而且培养周期长,稳定性差等问题,所述低成本原代小鼠脾脏网状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胶原酶P一步消化小鼠脾脏碎块,消化、分离得到混合细胞;对混合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使用含有EDTA的胰蛋白酶消化;分多次逐步纯化小鼠脾脏网状成纤维细胞,纯化至分析鉴定终纯度可以达到98%以上即得。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对设备要求低,不需要磁珠分选和流式细胞仪分选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13215098B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110625566.3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C12N5/07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原代细胞分离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低成本原代小鼠脾脏网状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FRCs细胞分离成本非常高,分离技术十分复杂,分离技术门槛高,而且培养周期长,稳定性差等问题,所述低成本原代小鼠脾脏网状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胶原酶P一步消化小鼠脾脏碎块,消化、分离得到混合细胞;对混合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使用含有EDTA的胰蛋白酶消化;分多次逐步纯化小鼠脾脏网状成纤维细胞,纯化至分析鉴定终纯度可以达到98%以上即得。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对设备要求低,不需要磁珠分选和流式细胞仪分选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1982313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25649.7
申请日:2025-01-08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C07D475/04 , A61P35/00 , A61P3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叶酸类化合物及其应用,所述含叶酸类化合物具有如式Ⅰ或式Ⅱ所示结构。所述含叶酸类化合物作为P‑gp抑制剂、化疗药物增敏剂、肿瘤转移抑制剂和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用途。本发明所述的含叶酸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优良的肿瘤多药耐药逆转活性和增敏化疗药物活性,其制备方法简单,产率高,拓展了叶酸和四氢异喹啉类结构在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方面的应用前景。#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3925872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337842.2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A61K31/7135 , A61K31/26 , A61P17/00 , A61P3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治疗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新型联合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诺芬和PEITC联合在制备治疗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出一种治疗MRSA所致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新型联合剂,能治疗革兰阳性菌的可能性,同时便于指导临床用药,可以提高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治愈率,并潜在性地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出现。
-
公开(公告)号:CN113355278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26105.8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尤其是Ⅰ型干扰素受体基因敲除小鼠脾脏网状成纤维永生化细胞系的培养方法及应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建立的小鼠FRCs原代永生化细胞系,病毒感染率虽高,但是病毒感染后上清液病毒含量却很低,且关键的细胞因子表达不高等问题,所述Ⅰ型干扰素受体基因敲除小鼠脾脏网状成纤维永生化细胞系的培养方法,包括使用Ⅰ型干扰素受体敲除小鼠脾脏,加消化液消化小鼠脾脏碎块;运用磁珠分选富集和流式细胞仪精确分选逐级分选方法;最后使用SV40大T抗原感染FRCs细胞,筛选、克隆并培养50代以上,得到了稳定的细胞系。本发明细胞系分离培养周期短,成本低,无磁珠富集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930292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508909.8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A61K9/50 , A61K35/741 , A61J3/07 , A61P3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微胶囊技术的SFTS治疗用益生菌缓释装置,包括胶囊底壳,胶囊底壳的顶端套设有胶囊上壳,胶囊底壳与胶囊上壳均设置为半球形,胶囊底壳内填充有益生菌粉,所述胶囊底壳与胶囊上壳贴合后的重心位于胶囊底壳处。本发明通过多个同心设置的圆环筒,将益生菌粉由内至外逐层的分割在独立的区间内,通过锥形环增加胶囊底壳顶端的厚度,延缓胶囊底壳顶端的溶解速度,且胶囊底壳以及圆环筒的底端薄壁化设置,使胶囊底壳与圆环筒的底端优先溶断,使益生菌粉在胶囊底壳溶解的过程中从胶囊底壳的底端流出,配合圆环筒的逐层溶解,延缓了益生菌粉在肠道内扩散的时间,达到使益生菌粉均匀分布在肠道内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33877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39544.6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A61K31/404 , A61K38/12 , A61P31/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吲哚‑3‑甲醇在制备多黏菌素抗菌增效剂中的应用及抗革兰阴性菌药物组合物,所述吲哚‑3‑甲醇在制备多黏菌素抗菌增效剂中的应用,多黏菌素和吲哚‑3‑甲醇的浓度为0.01‑2(μg/mL):0.01‑10mM;所述抗革兰阴性菌药物组合物,包括多黏菌素和吲哚‑3‑甲醇,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和/或载体;所述组合物可制成注射剂、软膏剂或气雾剂,可用于治疗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或铜绿假单胞菌等;本申请公开了吲哚‑3‑甲醇能够协同多黏菌素,显著提高多黏菌素对革兰阴性菌的杀菌活性,降低多黏菌素的使用剂量,提高抗菌药效,延长抗菌时效,延缓耐药性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1665652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211380699.X
申请日:2022-11-05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C12N1/20 , C12Q1/02 , C12Q1/18 , A61K45/00 , A61K45/06 , A61K31/496 , A61K31/5383 , A61P31/04 , C12R1/2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株肺炎克雷伯菌KP22及其应用;所述肺炎克雷伯菌株Klebsiella pneumoniae KP22的微生物保藏号为CDMCC No:1.3666,保藏日期:2022年09月06日,保藏单位: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本申请的肺炎克雷伯菌株KP22经鉴定为对喹诺酮类、呋喃妥因、四环素类、青霉素类、头孢类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耐受的多重耐药菌株;外排泵抑制剂与喹诺酮类联合用药实验、全基因组测序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实验表明:本申请菌株耐药机制为新型外排泵OqxB介导的多重耐药菌株,其对研究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机制及开发相应的治疗策略有重要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991557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907422.2
申请日:2020-09-02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抗菌药物领域,公开了一种光控释放硫化钨量子点和万古霉素的脂质体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材料简称为WS2QDs-Van@lipo,其中WS2QDs为硫化钨量子点,Van为万古霉素,lipo为脂质体。首先,将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胆固醇和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羟基溶解在三氯甲烷中,并通过真空干燥以产生脂质薄膜;随后,加入含有WS2QDs和Van的PBS中,水化形成薄膜;最后,涡旋振荡后超声处理,离心纯化得到WS2QDs-Van@lipo复合材料。本发明将能够作为抗菌试剂,通过光控在目标部位精准释放,减少抗生素使用量和生物体的系统毒性,并且对大肠杆菌和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力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为治疗难治性耐药菌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215555899U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21093633.3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nventor: 刘艳艳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菌耐药监测试剂管运输保护装置,其包括运输保护装置,所述运输保护装置包括保护桶机构和桶盖,所述保护桶机构的底部为底座,所述保护桶机构内设有多个放置室,多个所述放置室呈圈状设置,所述放置室的两侧均设有开设在所述保护桶机构上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固定安装有位于的所述放置室内的包裹环,所述保护桶机构的底部为制冷室,所述底座内设有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设有位于所述制冷室内的输气管,所述放置室的末端位于所述制冷室内,通过这种设置可以有效的保护试剂管在运输途中的安全,而且具有了实时调节温度、光照等条件的功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