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1244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105334.3
申请日:2025-01-23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C07D413/12 , C07D413/14 , C07F17/02 , A61P3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噁唑烷酮类化合物及其抗感染应用,所述噁唑烷酮类化合物具有如式Ⅰ所示结构。本发明所述的含噁唑烷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其制备方法简单,可以用于制备抗菌素、抗感染药物及生物包容性良好的生物探针,拓展了含三氮唑结构的噁唑烷酮类化合物在抗菌及抗感染方面的应用前景。#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982313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25649.7
申请日:2025-01-08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C07D475/04 , A61P35/00 , A61P3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叶酸类化合物及其应用,所述含叶酸类化合物具有如式Ⅰ或式Ⅱ所示结构。所述含叶酸类化合物作为P‑gp抑制剂、化疗药物增敏剂、肿瘤转移抑制剂和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用途。本发明所述的含叶酸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优良的肿瘤多药耐药逆转活性和增敏化疗药物活性,其制备方法简单,产率高,拓展了叶酸和四氢异喹啉类结构在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方面的应用前景。#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930292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508909.8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A61K9/50 , A61K35/741 , A61J3/07 , A61P3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微胶囊技术的SFTS治疗用益生菌缓释装置,包括胶囊底壳,胶囊底壳的顶端套设有胶囊上壳,胶囊底壳与胶囊上壳均设置为半球形,胶囊底壳内填充有益生菌粉,所述胶囊底壳与胶囊上壳贴合后的重心位于胶囊底壳处。本发明通过多个同心设置的圆环筒,将益生菌粉由内至外逐层的分割在独立的区间内,通过锥形环增加胶囊底壳顶端的厚度,延缓胶囊底壳顶端的溶解速度,且胶囊底壳以及圆环筒的底端薄壁化设置,使胶囊底壳与圆环筒的底端优先溶断,使益生菌粉在胶囊底壳溶解的过程中从胶囊底壳的底端流出,配合圆环筒的逐层溶解,延缓了益生菌粉在肠道内扩散的时间,达到使益生菌粉均匀分布在肠道内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33877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39544.6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A61K31/404 , A61K38/12 , A61P31/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吲哚‑3‑甲醇在制备多黏菌素抗菌增效剂中的应用及抗革兰阴性菌药物组合物,所述吲哚‑3‑甲醇在制备多黏菌素抗菌增效剂中的应用,多黏菌素和吲哚‑3‑甲醇的浓度为0.01‑2(μg/mL):0.01‑10mM;所述抗革兰阴性菌药物组合物,包括多黏菌素和吲哚‑3‑甲醇,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和/或载体;所述组合物可制成注射剂、软膏剂或气雾剂,可用于治疗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或铜绿假单胞菌等;本申请公开了吲哚‑3‑甲醇能够协同多黏菌素,显著提高多黏菌素对革兰阴性菌的杀菌活性,降低多黏菌素的使用剂量,提高抗菌药效,延长抗菌时效,延缓耐药性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1665652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211380699.X
申请日:2022-11-05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C12N1/20 , C12Q1/02 , C12Q1/18 , A61K45/00 , A61K45/06 , A61K31/496 , A61K31/5383 , A61P31/04 , C12R1/2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株肺炎克雷伯菌KP22及其应用;所述肺炎克雷伯菌株Klebsiella pneumoniae KP22的微生物保藏号为CDMCC No:1.3666,保藏日期:2022年09月06日,保藏单位: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本申请的肺炎克雷伯菌株KP22经鉴定为对喹诺酮类、呋喃妥因、四环素类、青霉素类、头孢类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耐受的多重耐药菌株;外排泵抑制剂与喹诺酮类联合用药实验、全基因组测序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实验表明:本申请菌株耐药机制为新型外排泵OqxB介导的多重耐药菌株,其对研究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机制及开发相应的治疗策略有重要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221439007U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323065152.3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染病标本转运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染病标本转运箱。其技术方案包括:箱体以及铰接于箱体顶端的箱盖,还包括安装于箱盖底部用于向箱体内喷洒消毒液的喷管组件;安装于箱盖底部并与喷管组件连通的消毒液储存机构;安装于箱盖内并延伸至箱盖外部的封盖推移机构,所述封盖推移机构用于在箱外将消毒液储存机构储存的消毒液经由喷管组件向箱体内喷洒消毒。本实用新型通过喷管组件、消毒液储存机构和封盖推移机构的设计,可在不打开箱盖的情况下向箱体内喷洒消毒液,避免开盖消毒时导致的病菌溢出问题;并且通过连接组件的设计,使得可拆装更换消毒液储存机构,将消毒液储存机构从箱盖上拆卸后即回归到传统的开盖消毒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221254574U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22961104.6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体式微生物检测装置,其包括壳体、盖体和检测管,盖体一侧边铰接于壳体一端面,壳体靠近盖体的一侧面设置有检测口;检测管包括药剂囊、连接管和混合管,药剂囊一端开口,药剂囊开口端的外周面连接有第一安装环,第一安装环远离药剂囊的一侧面连接有第一密封膜,连接管的一端贴合于第一安装环远离药剂囊的一侧面,连接管上设置有用于将连接管和第一安装环连接的第一连接件;连接管靠近药剂囊一端的内壁连接有用于刺破第一密封膜的刺破组件;连接管内壁可拆卸连接有拭子的一端,混合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连接管远离药剂囊的一端,拭子的擦拭端伸入混合管的底部。本申请具有降低检测成本的效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