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42757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195404.4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安徽优环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安徽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吸附性工业废气处理装置,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处理罐,所述处理罐的中心处铰接有废气管,且废气管上下端的外壁与处理罐内壁之间均等角度分布有支撑网板,所述废气管的内部由下至上贯穿安装有空气管,本发明基于催化床的高吸附性和高占比的重量变化原理,设计一种分腔不分体的反应器,腔体的一侧进行吸附另一侧进行脱附,同步进行,当吸附和脱附结束后,由于两侧较为明显的重量变化利用特殊结构设置实现中心轴的旋转并使VOCS废气和空气的发生切换,在保证VOCS废气和空气持续通入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空气和VOCS废气的秩序排布,最大程度提升废气的处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6012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444205.3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IPC: C07D277/66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联氨特异性检测的ESIPT荧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荧光化合物为2‑(苯并[d]噻唑‑2‑基)‑1,4‑亚苯基双(4‑溴丁酸酯),其可以特异性检测细胞和生物体内的联氨;具有较好的细胞膜通透性以及较低的细胞毒性,可进入活细胞中并与胞内外源性联氨迅速发生迈克尔加成环化反应,产生可肉眼分辨的强烈荧光;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分析得出该荧光化合物可以在各种干扰物下对联氨有着优越的选择性,对常见生物分子有着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该荧光化合物还具有在不同环境水样中定量检测联氨的潜力;不仅可对胞内外源性联氨选择性识别,还能在各种活细胞的生长环境下高灵敏度的检测联氨,应用于活细胞及斑马鱼成像中。
-
公开(公告)号:CN115215826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443917.3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IPC: C07D311/16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香豆素的新型N2H4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荧光探针为2‑氧代‑2H‑色烯‑7‑基4‑溴丁酸酯,其可以特异性检测环境水样和生物体内的N2H4。荧光探针上4‑溴丁酰基修饰7‑羟基香豆素上羟基阻断7‑羟基香豆素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淬灭荧光基团荧光,然后所述被检测物N2H4能够首先通过亲核取代反应攻击荧光探针末端溴原子,接下来,另一个带有孤对电子的氮通过亲核加成攻击酯基上的羰基碳,然后加成环化形成稳定的六元环脱去,释放出7‑羟基香豆素产生荧光增强实现对N2H4的特异性检测。该荧光探针制备过程简单,结构稳定,且具有较好的细胞膜通透性以及较低的细胞毒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565987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1910040676.6
申请日:2019-01-16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砂质盐碱地土壤修复装置,包括蓄水海绵、底板、吸水海绵、壳体和顶板,所述壳体内部的顶端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壳体的底部皆等间距均匀布置有多个安装孔。本发明通过在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的壳体内部设有吸水海绵,并在隔板上方的壳体内部设有蓄水海绵,且在壳体上方的土壤上种植植物,不仅便于利用吸水海绵对土壤深层的地下水进行吸收后排放,避免地下溶解盐份的水通过毛细作用上升至土壤表面蒸发形成盐碱地,便于对渗透进壳体内部的雨水进行收集,对壳体的内部以及排水管进行清洗,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放置在隔板上方的蓄水海绵增加上层土壤的湿润度,便于植物的生长,对上层土壤进行治理并修复,从而提升对盐碱地治理的效果及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423937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810305046.2
申请日:2018-04-08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河道原位治理净化装置,属于污染水治理领域,包括安装在安装杆下方的净化机构,净化机构包括由防护前板和防护后板交替搭接形成的沉淀过滤墙以及设于每相邻两防护后板之间的微生物氧化网,防护前板和防护后板顶端均设有浮体,防护前板的左右两侧边均转动连接于防护后板上,防护前板的左右两侧设有通水孔,防护后板的中部设有纵向的转轴,防护后板两侧顶端均通过滑动件滑动连接在安装杆上,且位于沉淀过滤墙左右两侧的滑动件固定在安装杆上。本发明对水体的治理较为全面且不影响行船和泄洪,能对水体进行沉淀和微生物氧化,并能有效防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保障微生物氧化功能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604328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910040674.7
申请日:2019-01-16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装置,包括铰接杆、网格收卷盘、安装框、底框收卷盘和铲斗,所述安装框一端的同一高度位置处焊接有两块相互平行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皆铰接有铰接杆,两侧铰接杆同一端之间铰接有铲斗。本发明通过在凸起相对应两侧三分之一高度位置处皆设有通孔,并在通孔外侧的凸起内部设有铁链,不仅可以使通孔下方凸起内侧的底框上表面形成密闭空间,便于修复液在凸起的内侧堆积,对位于底框上表面下层重金属含量高的土壤进行浸泡,土壤修复更具有针对性,提升对重金属土壤的修复效果,便于对修复液的收集和循环利用,且利用铁链提升了底框的强度,耐拉扯,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9604328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910040674.7
申请日:2019-01-16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装置,包括铰接杆、网格收卷盘、安装框、底框收卷盘和铲斗,所述安装框一端的同一高度位置处焊接有两块相互平行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皆铰接有铰接杆,两侧铰接杆同一端之间铰接有铲斗。本发明通过在凸起相对应两侧三分之一高度位置处皆设有通孔,并在通孔外侧的凸起内部设有铁链,不仅可以使通孔下方凸起内侧的底框上表面形成密闭空间,便于修复液在凸起的内侧堆积,对位于底框上表面下层重金属含量高的土壤进行浸泡,土壤修复更具有针对性,提升对重金属土壤的修复效果,便于对修复液的收集和循环利用,且利用铁链提升了底框的强度,耐拉扯,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85208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569673.2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IPC: C07D311/92 , C09K11/06 , G01N21/64 , A61K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酰腙类衍生物用于连续特异性检测Cu2+和草甘膦的荧光化学传感器(E)‑N'‑(4‑(二乙基氨基)‑2‑羟基苯亚甲基)‑3‑氧代‑3H‑苯并[f]色烯‑2‑甲酰肼。本发明中的荧光化学传感器具有制作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产率理想,反应条件温和以及稳定性强等优点;其可以特异性连续识别生物体内的Cu2+和草甘膦;连续双识别的设计显着提高了荧光探针应用潜力;该荧光化学传感器可以在各种干扰物存在下对Cu2+和草甘膦的识别具有优越的选择性,对常见生物分子有着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该荧光化学传感器可进入HeLa细胞和斑马鱼体内并与体内Cu2+和草甘膦迅速发生反应,产生可肉眼分辨的荧光淬灭和荧光增强现象,能够清晰地观察Cu2+和草甘膦在活性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8324738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69818.9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IPC: C07D311/92 , C09K11/06 , G01N21/64 , A61K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特异性识别草甘膦的Cu2+配位荧光化合物,(E)‑N'‑((1‑羟基萘‑2‑基)亚甲基)‑3‑氧代‑3H‑苯并(f)色烯‑2‑甲酰肼合铜,其可以特异性检测生物体内的草甘膦;该Cu2+配位荧光化合物制备过程简单、原料容易获得、抗干扰能力好、稳定性强,并且具有较好的细胞膜通透性以及较低的细胞毒性,可进入活细胞和动物组织中并与外源草甘膦发生反应,产生可肉眼分辨的强烈绿色荧光。通过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分析得出该Cu2+配位荧光化合物可以在各种干扰物下对草甘膦有着优越的选择性,对相同类型有机磷农药有着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不仅可对外源性草甘膦选择性识别,而且能在各种活细胞的生长环境下高灵敏度的定量检测草甘膦,并成功应用于活细胞及斑马鱼成像中。
-
公开(公告)号:CN113818538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111066766.6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排水管道污泥分离系统,涉及城市污水领域,包括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的内壁固定有两组滤网,两组所述滤网之间固定有排泥机构,所述排泥机构的一侧固定有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的顶端连接有排水管道井盖,所述排水管道井盖的底端位于收集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摆动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排水管道、滤网、排泥机构、收集机构、排水管道井盖、集泥箱、摆动机构,第一链条移动带动第一齿轮盘高速转动,第一齿轮盘转动带动绞龙高速转动,排水管道内部泥沙与垃圾被绞龙通过离心力吸取至吸泥管内部,泥沙随着绞龙转动在吸泥管内部移动,当泥沙移动至排泥管位置处时,泥沙通过排泥口移动至集泥箱内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