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20121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057200.6
申请日:2013-02-22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期播种确定温敏核不育系冷水处理时期的方法,将待冷水处理的不育系的种子分为A与B两份,A份在4月20日至5月10日的某1天播种作为前期不育系,B份在A份播种后9-11天播种作为后期不育系;A份与B份的播种移栽均在田间正常管理进行,在6月底至7月初密切观察A份植株形态变化,待A份处于叶枕平时期,立即将对应B份装桶放置于冷水池内处理6-8天后取出;选取倒1和倒2叶枕距为±1cm的穗子,剩下的穗子用剪刀剔除,即得温敏核不育系。本发明简易、高效、成本低廉,环境可控性强,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401221A
公开(公告)日:2003-03-12
申请号:CN02138064.3
申请日:2002-08-01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新不育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以粳稻BT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质为新不育系的细胞质供体,用含有雄性不育保持基因的粳稻光敏核不育系作为新不育系的保持系。其优点表现在:在夏季长日或海南冬春季短日适宜温度(日最高气温小于32℃)环境下,均能表现出完全的雄性不育,避免了BT型不育系高温自交结实和光敏核不育系低温自交结实导致制种失败的风险,使粳型杂交稻种子生产更为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3120121A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310057200.6
申请日:2013-02-22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期播种确定温敏核不育系冷水处理时期的方法,将待冷水处理的不育系的种子分为A与B两份,A份在4月20日至5月10日的某1天播种作为前期不育系,B份在A份播种后9-11天播种作为后期不育系;A份与B份的播种移栽均在田间正常管理进行,在6月底至7月初密切观察A份植株形态变化,待A份处于叶枕平时期,立即将对应B份装桶放置于冷水池内处理6-8天后取出;选取倒1和倒2叶枕距为±1cm的穗子,剩下的穗子用剪刀剔除,即得温敏核不育系。本发明简易、高效、成本低廉,环境可控性强,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2144532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010588526.8
申请日:2010-12-15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显性矮秆籼型温敏核不育系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材料选用——正反交——采取各种手段筛选——测定,得到水稻显性矮秆籼型温敏核不育系。本发明利用水稻基因变异,即显性矮秆突变株,杂交导入到优良的温(光)敏核不育系中,育成显性矮秆籼型温敏核不育系,为培育矮秆或半矮秆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奠定了基础,可显著增强水稻抗倒性,为选育亚种间杂交品种增加了可能,为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转换耕作模式提供了物质条件。率先将显性矮秆基因与温敏核不育基因集于一体,从而创建了一个可以随机配组选育矮秆杂交水稻品种的系统,解决生产上常常发生的倒伏问题。同时,适应制种、大田生产中的轻简栽培模式,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生产成本。
-
-
公开(公告)号:CN1158914C
公开(公告)日:2004-07-28
申请号:CN02138064.3
申请日:2002-08-01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新不育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以粳稻BT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质为新不育系的细胞质供体,用含有雄性不育保持基因的粳稻光敏核不育系作为新不育系的保持系。其优点表现在:在夏季长日或海南冬春季短日适宜温度(日最高气温小于32℃)环境下,均能表现出完全的雄性不育,避免了BT型不育系高温自交结实和光敏核不育系低温自交结实导致制种失败的风险,使粳型杂交稻种子生产更为安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