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76010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0267340.5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郭春生 , 李华杰 , 刘淼 , 杨珺博 , 候蕊 , 马军 , 薛丽红 , 李蒸 , 韩卓晟 , 逯晓康 , 杨沛东 , 刘百川 , 于永升 , 姜鲲 , 周晓雨 , 周志龙 , 黑吉芳 , 李宝瑞 , 李可 , 年显勃 , 张元坤 , 李文涵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形成的环路热管,包括上板、中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下板是一体化结构,所述上板包括蒸发器上板、冷凝器上板、上板汽相管路及上板液相管路,所述下板包括蒸发器下板、冷凝器下板、下板汽相管路及下板液相管路,所述中板是蒸发器的中板,中板的下面包括液相入口、储液槽、微通道、液相通道,中板上面包括蒸汽槽道和气体缓冲腔,上板、中板和下板安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热管。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环路热管,蒸发器下板、冷凝器下板、汽相管道下板、液相管道下板采用了一体化设计,四者底面在同一个平面,设计在同一个板上,集成效果好,加工难度降低;蒸发器上板、冷凝器上板、汽相管道上板、液相管道上板采用了集成化设计,四者地面在同一个平面,设计在同一个板上,集成效果好,加工难度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413664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87189.7
申请日:2022-0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发器冷凝器互换的环路热管,包括至少三个换热部件,分别是第一换热部件、第二换热部件和第三换热部件,第一换热部件设置在第一换热部件管路上,第二换热部件设置在第二换热部件管路上,第三换热部件设置在第三换热部件管路上,第一换热部件管路、第二换热部件管路和第三换热部件管路上分别设置第一阀、第二阀和第三阀,第一换热部件管路、第二换热部件管路和第三换热部件管路是并联设置,第一换热部件、第二换热部件和第三换热部件都可以作为蒸发器或者冷凝器,其中第一换热部件、第二换热部件和第三换热部件中至少一个是蒸发器,至少一个是冷凝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蒸发器冷凝器互换的环路热管,解决环路热管蒸发端和冷凝端固定、无法实现相互变换散热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007417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0267351.3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郭春生 , 杨珺博 , 刘淼 , 李华杰 , 候蕊 , 马军 , 薛丽红 , 李蒸 , 韩卓晟 , 逯晓康 , 杨沛东 , 刘百川 , 于永升 , 姜鲲 , 周晓雨 , 周志龙 , 黑吉芳 , 李宝瑞 , 李可 , 年显勃 , 张元坤 , 李文涵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梭形阵列翅片蒸发器,所述包括蒸发器下板,所述蒸发器下板设置翅片阵列,所述翅片阵列呈梭形结构布置。本发明设置了新式的梭形结构翅片,可以使得流体沿着翅片流动,进一步使毛细芯充分浸润,提高了蒸发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87601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0267340.5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郭春生 , 李华杰 , 刘淼 , 杨珺博 , 候蕊 , 马军 , 薛丽红 , 李蒸 , 韩卓晟 , 逯晓康 , 杨沛东 , 刘百川 , 于永升 , 姜鲲 , 周晓雨 , 周志龙 , 黑吉芳 , 李宝瑞 , 李可 , 年显勃 , 张元坤 , 李文涵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形成的环路热管,包括上板、中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下板是一体化结构,所述上板包括蒸发器上板、冷凝器上板、上板汽相管路及上板液相管路,所述下板包括蒸发器下板、冷凝器下板、下板汽相管路及下板液相管路,所述中板是蒸发器的中板,中板的下面包括液相入口、储液槽、微通道、液相通道,中板上面包括蒸汽槽道和气体缓冲腔,上板、中板和下板安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热管。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环路热管,蒸发器下板、冷凝器下板、汽相管道下板、液相管道下板采用了一体化设计,四者底面在同一个平面,设计在同一个板上,集成效果好,加工难度降低;蒸发器上板、冷凝器上板、汽相管道上板、液相管道上板采用了集成化设计,四者地面在同一个平面,设计在同一个板上,集成效果好,加工难度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6067209B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111286847.7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李晓坤 , 杨沛东 , 郭春生 , 杨珺博 , 于永升 , 周晓雨 , 姜鲲 , 薛丽红 , 李蒸 , 韩卓晟 , 逯晓康 , 刘百川 , 黑吉芳 , 李宝瑞 , 张元坤 , 李文涵 , 刘淼 , 候蕊蕊 , 李华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式蒸发端结构的环路热管,所述环路热管包括蒸发端、冷凝端、气体管线和液体管线,所述液体在蒸发端吸热蒸发,通过气体管线进入冷凝端进行冷凝放热,放热后的液体通过液体管线进入蒸发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四个腔室,分别是气体缓冲室、毛细芯室、副毛细芯室和储液器,气体缓冲室、毛细芯室、副毛细芯室构成蒸发器;副毛细芯室的副毛细芯包裹在储液室四周构成,副毛细芯孔径小于毛细芯孔径,副毛细芯与主毛细芯一侧的孔相配合,使回流液体工质可直接进入毛细芯前端进行蒸发。本发明在热管的储液室内加入副毛细芯并插入毛细芯内部,使回路的轴向毛细力加强,并可有效减少毛细芯内部液体管线的大气泡,降低反向漏热,保证热管的稳定正向运行,并使热管的毛细抽吸速度提高到0.6g/s。
-
公开(公告)号:CN114413664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210087189.7
申请日:2022-01-25
IPC: F28D15/02 , H10N10/856 , H10N10/17 , H10N10/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发器冷凝器互换的环路热管,包括至少三个换热部件,分别是第一换热部件、第二换热部件和第三换热部件,第一换热部件设置在第一换热部件管路上,第二换热部件设置在第二换热部件管路上,第三换热部件设置在第三换热部件管路上,第一换热部件管路、第二换热部件管路和第三换热部件管路上分别设置第一阀、第二阀和第三阀,第一换热部件管路、第二换热部件管路和第三换热部件管路是并联设置,第一换热部件、第二换热部件和第三换热部件都可以作为蒸发器或者冷凝器,其中第一换热部件、第二换热部件和第三换热部件中至少一个是蒸发器,至少一个是冷凝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蒸发器冷凝器互换的环路热管,解决环路热管蒸发端和冷凝端固定、无法实现相互变换散热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5800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210309582.6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郭春生 , 杨珺博 , 刘淼 , 李华杰 , 候蕊 , 马军 , 薛丽红 , 李蒸 , 韩卓晟 , 逯晓康 , 杨沛东 , 刘百川 , 于永升 , 姜鲲 , 周晓雨 , 周志龙 , 黑吉芳 , 李宝瑞 , 李可 , 年显勃 , 张元坤 , 李文涵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余热系统储液器,储液器包括大储液罐与小储液罐,小储液罐的顶部与大储液罐的顶部通过顶部管路连通,小储液罐的底部与大储液罐的底部通过底部管路连通,所述顶部管路和底部管路分别设置电磁阀。本发明设计了新式结构储液器,其创新采用分离式结构。大储液负责存储工质,其对于MPTL回路内的流体液面波动具有缓冲作用;小储液罐负责控制压强,相对于传统的单个储液装置,分离式储液装置的控制部分由大变小,提高了系统传感灵敏度和控制的精确度。小储液罐内添加了换热螺旋管,相比于传统的储液装置通过PTC制冷片制冷的方式,螺旋管被动冷却法可以降低制冷电能能耗,并还能对进入下一循环的流体进行预热。
-
公开(公告)号:CN11685800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210309576.0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郭春生 , 刘淼 , 候蕊 , 李华杰 , 杨珺博 , 马军 , 薛丽红 , 李蒸 , 韩卓晟 , 逯晓康 , 杨沛东 , 刘百川 , 于永升 , 姜鲲 , 周晓雨 , 周志龙 , 黑吉芳 , 李宝瑞 , 李可 , 年显勃 , 张元坤 , 李文涵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包括喷淋箱体和储水箱体,喷淋箱体和储水箱体顶部各有一个入口,底部各有一个出口,热管连接喷淋箱体和储水箱体,喷淋箱体内热管以一定角度向上斜插入储水箱体,喷淋时,气态热流体从顶部管口注入喷淋头,扩散至箱体内,与热管进行换热后变为液态,由底部管口流出,进入下一次泵驱两相的循环;储水箱体内冷水从顶部管口注入,热水由底部管口放出。本发明设计了新式结构冷凝器,其冷凝余热为热源,以循环水为冷源,热管吸热端焊接有环形翅片,结合雾化喷淋装置可实现高效率冷凝放热,热管放热段浸没于储热水箱中,经热交换对冷水加热,从而实现余热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437077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210084167.5
申请日:2022-0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点散热的环路热管,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冷凝器包括两个,为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分别设置在第一冷凝器管路和第二冷凝器管路,第一冷凝器管路和第二冷凝器管路为并联连接,所述蒸发器所在的蒸发器管路分别连接第一冷凝器管路和第二冷凝器管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多点散热的环路热管,解决多点散热的环路热管换热能力局限、无法实现多点独立散热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58004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0309582.6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郭春生 , 杨珺博 , 刘淼 , 李华杰 , 候蕊 , 马军 , 薛丽红 , 李蒸 , 韩卓晟 , 逯晓康 , 杨沛东 , 刘百川 , 于永升 , 姜鲲 , 周晓雨 , 周志龙 , 黑吉芳 , 李宝瑞 , 李可 , 年显勃 , 张元坤 , 李文涵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余热系统储液器,储液器包括大储液罐与小储液罐,小储液罐的顶部与大储液罐的顶部通过顶部管路连通,小储液罐的底部与大储液罐的底部通过底部管路连通,所述顶部管路和底部管路分别设置电磁阀。本发明设计了新式结构储液器,其创新采用分离式结构。大储液负责存储工质,其对于MPTL回路内的流体液面波动具有缓冲作用;小储液罐负责控制压强,相对于传统的单个储液装置,分离式储液装置的控制部分由大变小,提高了系统传感灵敏度和控制的精确度。小储液罐内添加了换热螺旋管,相比于传统的储液装置通过PTC制冷片制冷的方式,螺旋管被动冷却法可以降低制冷电能能耗,并还能对进入下一循环的流体进行预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