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10767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211573300.X
申请日:2022-12-08
IPC: H01M4/90 , H01M4/88 , H01M8/1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阴极催化剂、制备方法及无膜有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其中阴极催化剂是Cu和Fe以纳米颗粒的形式被Cu和N掺杂的碳材料包裹形成的CuFe@Cu‑N‑C,有效降低了阴极催化剂的成本,并有效提高ORR的动力学反应速率,同时,本发明还对无膜有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进行结构化设计,有效提高了电池内部的离子和电子传输和提高燃料电池功率,基于该阴极催化剂和无膜有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结构的协同作用下,使得本发明的无膜有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优异电池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81076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573300.X
申请日:2022-12-08
IPC: H01M4/90 , H01M4/88 , H01M8/1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阴极催化剂、制备方法及无膜有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其中阴极催化剂是Cu和Fe以纳米颗粒的形式被Cu和N掺杂的碳材料包裹形成的CuFe@Cu‑N‑C,有效降低了阴极催化剂的成本,并有效提高ORR的动力学反应速率,同时,本发明还对无膜有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进行结构化设计,有效提高了电池内部的离子和电子传输和提高燃料电池功率,基于该阴极催化剂和无膜有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结构的协同作用下,使得本发明的无膜有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优异电池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753899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11243549.X
申请日:2021-10-25
IPC: C01B33/0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保温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还原炉保温结构,从内至外依次包括:均流板、缓冲板和炉壁;均流板包括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孔位,且内部围设成反应区;缓冲板包括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孔位,且与均流板之间形成均流区;炉壁包括内壁和外壁,二者间形成环形腔体,环形腔体一侧底部设置有入口,另一侧顶部设置有出口,内壁与缓冲板之间形成缓冲区;其中,原料气体自缓冲区流入还原炉内,且自反应区流出还原炉。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能够对反应区内的温度进行有效保温的还原炉保温结构,目的在于确保反应区内温度场的平衡,从而有效保证最终多晶硅产品的质量。本发明中还请求保护一种多晶硅还原炉及工作方法,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27530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63319.9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H01M1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态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面型固态电池的一体成型装置,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和调节装置;第一座体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座体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槽底平面平行设置,调节装置对槽底平面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均为透光玻璃结构,第一座体上设置有注液通道,注液通道的出口端偏离第一凹槽所在位置,且位于两座体之间。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可对柔性面型固态电池一体成型的装置,改变目前对电极和固态电解质分别固化成型,而后再行组装所带来的界面接触不充分问题,从而有效降低界面阻抗,使得固态电池容量、倍率以及循环寿命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本发明中还请求保护成型装置的工作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34463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127943.X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H01L31/0216 , H01L31/0368 , H01L31/0352 , H01L31/068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光伏行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OLO‑IBC钝化接触电池及其制备方法。钝化接触电池包括基体,基体的正面由内向外依次为AlOx钝化层和SiNx钝化层,背面由内向外依次为SiNx隧穿层,SiOx隧穿层,梯度掺杂III族元素多晶硅形成的p+层,SiNx隧穿层,梯度V族元素掺杂多晶硅形成的n+层,AlOx钝化层,SiNx钝化层,N/P之间的隔离带,p+finger和n+finger。本发明通过制备热稳定性较高的SiNx隧穿层和SiOx隧穿层作为空穴隧穿层,利用梯度V族元素掺杂多晶硅形成的n+层作为电子传输层,制备出了钝化性能较优的掺杂多晶硅层,可有效的改善欧姆接触,提升填充因子;同时引入热稳定性高、价带偏移小的氮化硅形成电子隧穿层,可避免掺杂元素的内扩;提升了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115275308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0963319.9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H01M1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态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面型固态电池的一体成型装置,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和调节装置;第一座体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座体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槽底平面平行设置,调节装置对槽底平面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均为透光玻璃结构,第一座体上设置有注液通道,注液通道的出口端偏离第一凹槽所在位置,且位于两座体之间。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可对柔性面型固态电池一体成型的装置,改变目前对电极和固态电解质分别固化成型,而后再行组装所带来的界面接触不充分问题,从而有效降低界面阻抗,使得固态电池容量、倍率以及循环寿命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本发明中还请求保护成型装置的工作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753899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243549.X
申请日:2021-10-25
IPC: C01B33/0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保温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还原炉保温结构,从内至外依次包括:均流板、缓冲板和炉壁;均流板包括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孔位,且内部围设成反应区;缓冲板包括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孔位,且与均流板之间形成均流区;炉壁包括内壁和外壁,二者间形成环形腔体,环形腔体一侧底部设置有入口,另一侧顶部设置有出口,内壁与缓冲板之间形成缓冲区;其中,原料气体自缓冲区流入还原炉内,且自反应区流出还原炉。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能够对反应区内的温度进行有效保温的还原炉保温结构,目的在于确保反应区内温度场的平衡,从而有效保证最终多晶硅产品的质量。本发明中还请求保护一种多晶硅还原炉及工作方法,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