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8113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311010822.3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常州永安行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8/04014 , H01M8/04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燃料动力系统和温度控制方法,属于氢能源利用领域。包括壳体、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在所述壳体内部形成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分别用于容纳所述燃料电池和所述储氢装置,且所述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相互连通;在所述第一容腔的迎风面设置有进风口,并在所述第二容腔的背风面设置有出风口;第一风扇被配置为引导由第一容腔内的空气向第二容腔流动;第二风扇被配置为引导第二容腔内的空气向出风口外部流动。本发明通过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引导壳体内的空气流向,并通过控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启动和关闭、调整转速,使燃料电池及时降温的同时热风能够升温储氢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917746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310738274.X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常州永安行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PEM电解槽及其制作方法,PEM电解槽包括:端板组件;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第一端板和/或第二端板设置有通水口、氢气口和氧水口;极板组件;包括N块极板,N块极板位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N块极板上与端板组件的通水口、氢气口和氧水口对应的位置设置通水口、氢气口和氧水口;膜电极;包括N‑1块膜电极,N‑1块膜电极间隔设置在两块极板之间;膜电极和极板组件构成N‑1个电解室,N‑1个电解室至少包含1个析氢反应室和1个析氧反应室;极板密封结构;设置于N块极板上,极板密封结构采用硫化橡胶,将每一块极板包裹密封。本发明采用硫化橡胶将极板进行密封,节省零部件,同时具备外层绝缘的功能,在符合性能要求的基础上,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89504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155625.9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常州永安行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8/2475 , H01M8/04082 , H01M8/2465 , H01M8/040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该系统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电堆、氢气供应子系统、空气供应子系统、水热管理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其中所述水热管理子系统通过冷却管路与电堆换热,且所述冷却管路上设置有用于与位于壳体外的外部用热设备连接的接口。通过将电堆、氢气供应子系统、空气供应子系统、水热管理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集成在壳体内,集成度高,可通过壳体上的各类外接接口与应用设备的其他接口连接,通用化程度高,方便适用于多种场景。水热管理子系统设置有对外接口,可以用于固态储氢瓶加热,实现热电联产,提高燃料电池能量利用率;不需要外接固态储氢瓶时可用管路短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89504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155624.4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常州永安行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8/2475 , H01M8/04082 , H01M8/2465 , H01M8/040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包括:箱体,其内部设置有电气室、储氢容器室和燃料电池室;以及引风装置,设置在箱体内,用于将燃料电池室内的热风引入储氢容器室内加热储氢容器。本发明的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体积小、集成度高,而且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将电气设备、固态储氢装置、燃料电池电堆集成同一箱体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发电系统;固态储氢装置放置在燃料电池电堆的出风口的一侧,利用燃料电池电堆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储氢装置加热,既达到电堆散热的目的,也有利于氢气的释放。
-
公开(公告)号:CN117374355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210784600.6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常州永安行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8/2465 , H01M8/24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装板及氢燃料电池系统,安装板包括上安装板与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之间通过安装孔进行连接;所述下安装板上设有气体流道槽和液体流道槽,分别用于流通气体和液体;所述上安装板包括中转组件和盖板;所述中转组件设于所述盖板上、所述盖板设于所述下安装板上;或所述中转组件、所述盖板设于所述下安装板上;所述中转组件的底面设有开口,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下安装板的所述气体流道槽和液体流道槽连通。氢燃料电池系统包括上述的安装板,所述外接组件包括氢燃料电池电堆,所述中转组件的侧端与所述氢燃料电池电堆连通;所述安装板的下部设有空气系统组件和热管理组件。
-
公开(公告)号:CN11654442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14364.0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常州永安行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88 , B05B12/08 , G01B21/00 , G01N23/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层在线检测及修正装置和方法,其中,一种催化层在线检测及修正装置,包括喷涂及修正模块、监测反馈模块和控制模块;监测反馈模块用于在喷涂及修正模块对第a层子催化层的第n个喷涂区域进行喷涂时,对第a层子催化层的第m个喷涂区域进行监测反馈并输出反馈信号;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反馈信号并根据反馈信号输出修正信号至喷涂及修正模块中,以控制喷涂及修正模块根据修正信号对第m个喷涂区域进行修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喷涂过程利用催化层在线检测及修正装置实时监测反馈喷涂状态,并对喷涂区域及时进行喷涂修正,保证每层子催化层喷涂的均匀性,提升燃料电池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48114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311010967.3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常州永安行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8/04082 , H01M8/04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源,属于清洁能源领域。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放置有燃料电池和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另一侧、与所述燃料电池相对齐的开放端面,采用可分离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外部、且贴合于所述开放端面的储氢装置,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储氢装置和所述燃料电池的管路系统。本发明通过储氢装置向所述燃料电池提供氢源,并以燃料电池作为发电设备,持续稳定的向外供电,燃料电池产生的热量经过开放端面直接传导至储氢装置表面,实现对储氢装置的加热,实现能量再利用,提高储氢装置的放氢性能,保证储氢装置的供氢稳定性,进而保持整个氢燃料电源电流输出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6040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0408682.4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常州永安行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8/04119 , H01M8/02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湿器、干空气加湿方法和燃料电池系统,加湿器包括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微通道,所述第一端板上开设有干空气入口和排气口,所述干空气入口与所述第一微通道连通;水交换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流道板、第一水交换膜和第二流道板,所述第一流道板与所述第一微通道连通;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端板设置在所述水交换组件背离所述第一端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端板上开设有第二微通道,所述第二微通道与所述第二流道板连通,所述第二端板上开设有与电堆连通的湿空气入口和干空气出口。本发明能够提升湿空气在加湿器内对干空气的加湿速度,而且便于在燃料电池系统上集成。
-
公开(公告)号:CN11693077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345840.6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常州永安行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R31/378 , H01M8/04089 , H01M8/0438 , H01M8/044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堆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模拟装置、氢气模拟装置和电堆特性测试装置,其包括第一电堆模拟组件;空气子系统台架,包括空压机和加湿器,所述空压机与所述加湿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加湿器的第一循环口与所述第一电堆模拟组件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电堆模拟组件的出口与所述加湿器的第二循环口连通;第二电堆模拟组件;氢气子系统台架,包括阀组件、循环泵和气液分离器,所述阀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堆模拟组件的入口以及所述循环泵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电堆模拟组件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循环泵的入口连通。本发明能够降低燃料电池系统进行测试标定的成本,更易于操作和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548381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327068.1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常州永安行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8/04223 , H01M8/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活化方法、系统及装置,活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待活化的燃料电池电堆的阳极通入氢气、阴极通入空气或氧气;于自起始时刻至第一时刻间的第一活化时长内,关闭负载;于第一时刻启动负载,将燃料电池电堆加载至第一电流密度,并维持启动负载至第二时刻;于第二时刻关闭负载直至第三时刻;于第三时刻再次启动负载,将燃料电池电堆加载至第二电流密度,并维持启动负载至第四时刻;反复执行上述关闭负载和启动负载步骤,直至燃料电池电堆于最大电流密度下恒流运行第n活化时长后关闭负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在保证燃料电池电堆安全的前提下,尽快使燃料电池电堆达到最佳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