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61000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110832518.1
申请日:2021-07-22
Applicant: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2/1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气泡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粉体的设备。其包括:一个密封的腔体,腔体内设有用于将铜加热至熔融状态的加热装置;腔体连接有进气装置,进气装置将碳氢混合气体通入加热装置;腔体的一侧连接有收集装置,收集装置用于收集石墨烯;腔体还连接有用于对反应产生的气体混合物冷却的冷却装置。本发明通过进气装置将碳氢气体导入加热装置,并在加热装置内与熔融的铜接触分解形成碳原子;碳原子聚积形成石墨烯并随着气流进入收集装置并被收集,使得石墨烯可以连续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91550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172720.X
申请日:2024-02-07
Applicant: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膜加热管及其制备方法,石墨烯膜加热管,包括外管;呈周向弯曲的加热丝,其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加热丝作为产热元件向外界释放热量;堵头,设置于所述外管的两端,在所述堵头内向外部延伸有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与所述加热丝两端的第二电极片通过加固件固定连接。制备方法为制成上述石墨烯膜发热管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将石墨烯膜由扁平的二维结构改进为具有三维空间的管状结构,依靠石墨烯膜本身的管状结构特性,以提高石墨烯膜的强度,减少因为其自重而产生的下坠甚至断裂问题,同时通过将石墨烯膜改进为三维管状结构,可以提高石墨烯加热丝的发热面积,发热效果更加的均匀,提高石墨烯膜的有效使用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748620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55696.2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2/194 , C01B32/05 , C01B32/16 , C01B32/168 , C01B32/162 , C25B11/04 , B82Y30/00 , B82Y40/00 , H01G11/22 , H01G11/32 , B01J27/24 , B01J37/10 , B01J35/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架构烯碳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催化剂、碳球前驱体混合于盐酸中完成反应溶液的配置;S2.将反应溶液与石墨烯粉体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液并将混合液放入烘箱进行反应,得到碳球‑石墨烯结合体;S3.将反应后的结合体用去离子水进行抽滤清洗,直至pH值为7‑7.5后进行烘干;S4.取烘干后的碳球‑石墨烯结合体与添加剂加入溶液混合搅拌成絮状后装于坩埚中;S5.将坩埚推入到管式炉中按照设定好的生长程序通入还原气体、碳源气体与惰性气体进行碳纳米管的生长,程序结束降至室温取出得到目标三维架构烯碳复合粉体材料。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效果明显,且能实现一定规模的生产,是一种新的制备烯碳架构复合材料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30335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93860.4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2/184 , C01B32/19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取向石墨烯导热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墨烯材料领域。包括:将涂布有氧化石墨烯浆料的弹性基材在干燥的过程中沿所述弹性基材的长度方向逐步被拉伸,在保持拉伸的状态下进行干燥处理,与所述弹性基材分离后碳化、石墨化处理,得到石墨烯泡沫膜,将所述石墨烯泡沫膜进行延压处理后,得到所述石墨烯导热膜。本申请巧妙的选择在氧化石墨烯薄膜干燥过程进行拉伸,此时氧化石墨烯在溶剂中仍然可以小范围被移动,可以使得氧化石墨烯片褶皱在可以展开时被外力辅助展开,一旦干燥完成,氧化石墨烯片已经固定,碳化和石墨化处理后,得到水平向高取向石墨烯,方法简单、高效,便于进行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822919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391042.7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金属复合膜及其制造方法。该石墨烯‑金属复合膜包括:石墨烯膜、通过磁控溅射或者电镀形成于所述石墨烯膜的一侧的第一金属镀层、通过磁控溅射或者电镀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镀层远离所述石墨烯膜的一侧的第二金属镀层。具体的制备方法为对提供的石墨烯膜表面进行粗糙化的改性处理,随后在石墨烯膜表面镀上第一金属镀层,并对第一金属镀层进行激光辐照处理,最后再镀上第二金属镀层。利用石墨烯表面的粗糙化改性处理和第一金属镀层的激光辐照处理,提高了金属镀层与石墨烯膜表面的结合强度;同时,通过该方法制造的石墨烯‑金属复合膜与金属焊接后,能有效降低电阻和温升。
-
公开(公告)号:CN114057187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111264133.6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2/1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尖诱导合成一维石墨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基底上形成含有卤素基团的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或杂环化合物分子;(b)利用外源刺激使得含有卤素基团的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或杂环化合物分子脱去卤素基团,形成聚合物链;(c)利用外源刺激使得聚合物链脱氢环化,形成一维石墨烯;所述步骤(b)和步骤(c)至少一个步骤的外源刺激采用探针施加电场刺激。本发明利用探针施加电场刺激可以在合成聚合物链过程中施加,使得含有卤素基团的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或杂环化合物分子脱去卤素基团,形成聚合物链,也可以在聚合物脱氢环化过程中施加,聚合物链在针尖诱导下脱氢,内部进行环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07270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893574.0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2/184 , C01B32/19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导热膜及其制备方法,该石墨烯导热膜的制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将氧化石墨烯浆料经涂布制得氧化石墨烯膜;(2)将所述氧化石墨烯膜进行造孔处理和增韧处理后进行收卷,获得多孔氧化石墨烯膜卷材,所述多孔氧化石墨烯膜卷材的孔径大小为80~300μm;(3)将所述多孔氧化石墨烯膜卷材放入石墨筒内,进行高温热处理;(4)将高温热处理后的所述多孔氧化石墨烯膜卷材进行压延处理,得到石墨烯导热膜。该石墨烯导热膜实现了卷材形式批量制备,使得整个的工业生产效率及成本均获得极大幅度的提升,石墨烯导热膜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将会因此更进一步。
-
公开(公告)号:CN11503654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778757.8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8/16 , H01M8/02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穿戴的石墨烯基酶生物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该生物燃料电池包括阴极、阳极、吸液层和极耳,阴极和阳极构成“回”字结构;其中,阴极为Pt‑RGO;阳极为LOx‑RGO;吸液层为除阴极和阳极之外的所有低还原rGO部分。该生物燃料电池以石墨烯作为基材,阴阳极的功能层具有强吸液能力且不可再溶,保证了功能的稳定。阳极的LOx‑RGO上负载有乳酸氧化酶,利用人体汗液中的乳酸作为原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生物质能转化为电能。电池中阴极、阳极都是薄膜式的多层材料,处于同一平面,因此得到的生物燃料电池可曲面贴附,也可穿戴。
-
公开(公告)号:CN11482421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38919.3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多层包覆高镍三元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高镍三元材料作为溶质与溶剂复配获得悬浮液;加入盐酸多巴胺和碱性调节剂,所述盐酸多巴胺在碱性条件下在所述高镍三元材料的表面形成可以让锂离子自由通过的高分子粘附层;在所述粘附层的表面形成钛金属氧化物前驱体层;再次加入盐酸多巴胺在所述钛金属氧化物前驱体层的表面形成所述高分子粘附层,获得表面依次包覆有;加入酸性的氧化石墨烯溶液获得混合液;将混合液进行喷雾造粒处理获得包覆改性的高镍三元材料;将所述包覆改性的高镍三元材料在惰性气体氛围下热还原处理,获得有碳层、二氧化钛层、石墨烯层包覆的高镍三元材料。本发明可以提高高镍三元材料的导电性、稳定性和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36874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1618104.5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2/194 , C01B32/184 ,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混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和石墨烯均温板及制备方法,具体涉及石墨烯材料技术领域。该石墨烯混合材料包括氧化石墨烯,任选的功能化石墨烯和任选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其中,所述石墨烯混合材料的固含量为5‑50%。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混合材料干燥过程中的体积收缩率更小;溶剂含量降低,使得石墨烯混合材料干燥速度更快,进一步降低了体积收缩率,使其可以形成厚度较高的石墨烯膜,同时该石墨烯膜的导热系数至少在1000W/(m·K)以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兼顾厚度和导热系数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