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8620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55696.2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2/194 , C01B32/05 , C01B32/16 , C01B32/168 , C01B32/162 , C25B11/04 , B82Y30/00 , B82Y40/00 , H01G11/22 , H01G11/32 , B01J27/24 , B01J37/10 , B01J35/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架构烯碳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催化剂、碳球前驱体混合于盐酸中完成反应溶液的配置;S2.将反应溶液与石墨烯粉体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液并将混合液放入烘箱进行反应,得到碳球‑石墨烯结合体;S3.将反应后的结合体用去离子水进行抽滤清洗,直至pH值为7‑7.5后进行烘干;S4.取烘干后的碳球‑石墨烯结合体与添加剂加入溶液混合搅拌成絮状后装于坩埚中;S5.将坩埚推入到管式炉中按照设定好的生长程序通入还原气体、碳源气体与惰性气体进行碳纳米管的生长,程序结束降至室温取出得到目标三维架构烯碳复合粉体材料。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效果明显,且能实现一定规模的生产,是一种新的制备烯碳架构复合材料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709988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11519711.0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2/184 , C01B32/198 , C09K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烯超导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氧化石墨烯膜浸泡于反应溶液中进行液相还原,液相还原之后,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及热处理获得石墨烯超导膜,所述热处理包括低温热处理、高温热处理和石墨化处理,所述低温热处理、高温热处理和石墨化处理过程中,所述氧化石墨烯膜为垂直放置,所述干燥处理包含旋转离心干燥处理。通过改变干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大大提升石墨烯超导膜的厚度密度一致性,减小面内极差,使得石墨烯超导膜进一步应用于精细化程度要求高的电子元器件与设备中。
-
公开(公告)号:CN11730488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300960.5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9K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石墨烯相变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种柔性石墨烯相变复合材料经蠕虫石墨粉体、石墨烯粉体、相变材料充分混合、压延后得到;所述蠕虫石墨粉体的粒度为40‑100目;所述石墨烯粉体的30μm≤D50≤180μm,ID/IG<0.3,在微观状态下具有褶皱状形貌,其具体制备步骤为:将蠕虫石墨粉体加入液态相变材料中,加热搅拌真空辅助浸渍使相变材料填满所述蠕虫石墨粉体孔隙,真空过滤除去剩余的相变材料后再加入石墨烯粉体,加热低速搅拌使两种粉体混合均匀,对所述混合粉体冷压成型,获得柔性石墨烯相变复合材料,该种柔性石墨烯相变材料在使用过程泄露率低,具有柔性、高导热和高潜热的优异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958074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0537459.X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9D11/03 , C09D11/52 , C01B32/184 , C01B32/19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稀导电油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石墨烯包覆的纳米铜材料,所述石墨烯包覆的纳米铜材料中的纳米铜颗粒的粒径为50nm~1μm,铜的质量占比为50%~70%,石墨烯的厚度为1nm~5nm,石墨烯的片径为1μm~50μm;将所述石墨烯包覆的纳米铜材料、有机硅树脂、羟基丙烯酸树脂、溶剂、分散剂、流平剂、消泡剂混合搅拌均匀后进行研磨处理,获得石墨烯导电油墨。本发明的石墨烯导电油墨与传统的石墨烯导电油墨和铜系导电油墨相比,具有较低的方阻,优异的导电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0849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46861.8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04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62 , C01B32/186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3/1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氧纳米颗粒原位生长包覆石墨烯的方法及其应用,涉及纳米材料碳包覆改性、石墨烯生长制备的技术领域,硅氧纳米颗粒原位生长包覆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催化剂和三聚氰胺溶于溶剂,干燥后得到粉体A;将所述粉体A与气相二氧化硅纳米粉体混合,得到粉体B;对所述粉体B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反应生长石墨烯,得到石墨烯包覆的硅氧纳米颗粒。本发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在便宜易得的硅氧纳米颗粒上原位生长包覆石墨烯,使用催化剂有效地降低了碳源裂解所需的反应温度,三聚氰胺添加剂的使用为颗粒之间提供空隙,从而避免了硅氧纳米颗粒的团聚、板结、长大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644386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94530.8
申请日:2023-04-13
Applicant: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2/1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氟化掺杂石墨烯材料的方法,涉及石墨烯材料制备与功能化改性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将试剂与去离子水混合后完成反应溶液的配置;S2.将反应溶液与石墨烯粉体和去离子水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放入烘箱进行反应;S3.将反应后的混合液倒掉上清液,得到反应后的粉体,将反应后的粉体用去离子水进行抽滤清洗,直至pH值为7‑7.5后进行烘干,即得氟化掺杂石墨烯材料;所述的试剂选自氢氟酸、氟化铵、硼酸、氟化钾、氟化锂中的多种。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避免能耗浪费,是一种经济高效制备功能性的氟化掺杂石墨烯材料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37771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310480247.7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化石墨烯绝缘导热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石墨烯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氟化石墨烯绝缘导热膜中无第二相基质添加,而且所述氟化石墨烯绝缘导热膜的导热系数和体积电阻率的数值范围如下:导热系数为550‑800W·(m·k)‑1,且体积电阻率为1‑10×1013Ω·cm;或者导热系数为400‑550W·(m·k)‑1,且体积电阻率大于1014Ω·cm。该氟化石墨烯绝缘导热膜通过对氧化石墨烯膜进行预膨化处理和发泡处理制备,构建了丰富的多孔网络,缩短了氟化过程中气态氟化剂的扩散距离,使得气态氟化剂更容易与氧化石墨烯膜进行反应,从而提高氟化效率,并实现高度均匀的氟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744886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1482483.4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2/1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CVD法生长石墨烯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烯生长支架,包括用于负载生长基底的载体,所述载体设置为中空的管道,所述载体的外表面和内壁用于负载所述生长基底,所述载体的两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生长基底的并且与所述载体可拆装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有供气体通过的第一通孔。通过改变石墨棒的结构,设置为中空的管道,管道表面和内部均可放置铜箔且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铜箔装载尺寸增大且避免塌陷和粘连现象发生,其装载量是相同平面尺寸石墨板的6倍。筛孔结构、压环匀气环的引入,可以加快石墨烯的生长速度、均匀性以及畴区尺寸,5min即可实现高质量石墨烯连续薄膜的制备获得,相比普通石英舟样品架,生长速度提升5倍。
-
公开(公告)号:CN11762018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90033.1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原位生长包覆铜纳米颗粒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反应容器;蒸发生长部件,蒸发生长部件设置于反应容器的内部,蒸发生长部件作为铜纳米颗粒的生成以及石墨烯与铜纳米颗粒反应的空间;收集部件,收集部件设置于反应容器的内部且位于蒸发生长部件的上端。本发明通过在适宜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获得铜蒸气,同时将气态碳源均匀分散地导入,经过催化、裂解、成核、长大等过程,最终在收集端获得高质量的石墨烯包覆铜纳米颗粒复合材料。该方法工艺简单、效果显著,可实现一定规模的制备石墨烯均匀包覆铜纳米颗粒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956058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210625555.X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2/1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曝气器,包括曝气杆、曝气底座、曝气歧管,所述曝气杆的内部设有贯穿的第一条形孔;所述曝气底座的内部设有中空结构;所述曝气歧管的内部设有贯穿的第二条形孔和气孔,所述气孔的数量为1个或多个;所述曝气杆的一端部与所述曝气底座的端部可拆卸式装配;所述曝气歧管一端部与曝气底座之间可拆卸式装配;所述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分别与所述中空结构相导通,所述气孔与第二条形孔相导通。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减少堵塞发生的概率;容易清理和维护,省时省力;使用成本显著降低;甲烷利用率以及造粉效率显著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