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79546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89871.X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浮供电局
IPC: H02J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的SVR调压方法和控制系统,用于对电网电压进行精准控制和调节。该方法采用一个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的控制器、一个SVR调压器,一个分接头装置和一个电网电压监测器,通过电路连接实现电压控制和监测。首先通过电网数据采集和监控,将测量的得到的电压幅值和负载情况输入给模糊控制器,其中控制器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输出一个电压参考值给SVR调压器,选择一个最优的分接头,从而实现电压自适应控制。该方法通过采用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电网电压和负载情况进行实时调节,以提高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04075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20529.8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浮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串并联复合型的混合式配电变压器,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包括:配电变压器绕组用于将中压网络中交流电进行降压变换;背靠背三相电力电子换流器用于为配电网进行电能补偿;耦合变压器用于将背靠背三相电力电子换流器补偿的电能通过磁路耦合传递给配电网;测量装置用于采集配电网实时输出的实际电压和实际电流,根据实际电压和实际电流判断工况模式,将工况模式发送到控制装置;工况模式包括电流补偿模式、电流电压补偿模式、双电流补偿模式、双电压补偿模式和旁路检修模式;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工况模式,控制工作模态切换开关使背靠背三相电力电子换流器进行对应的电能补偿。本发明能够同时解决电流质量问题和电压质量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01032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23674.0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浮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急供电方法、装置、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力系统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电网的电网电流,并根据电网电流判断目标电网是否正常工作;在目标电网未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将目标电网的负载与储能逆变器连接,并启动目标发电机,其中,储能逆变器用于在预设时长内向负载供电;在目标发电机完成启动的情况下,将负载与目标发电机连接,并通过储能逆变器对负载进行电压补偿,其中,目标发电机用于向负载供电。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发电机接入负载的过程耗时较长,影响负载的正常运行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94018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211570662.3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PQC拓扑结构及其串并联侧协同控制方法,包括:串联侧单元、直流电容和并联侧单元;所述串联侧单元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串联变压器、串联耦合电容、第一滤波器和串联变流器;所述并联侧单元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并联变流器、第二滤波器和并联变压器;所述串联变流器、所述直流电容和所述并联变流器互相并联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器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二滤波器包括第二电感;所述串联变流器包括四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所述并联变流器包括四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本发明能够有效提升串联侧装置的利用率,并且能够利用串联侧变流器降低并联侧变流器的额定容量,进一步减少了装置的有源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34106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549433.2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压越限抑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本申请通过获取电磁暂态模型和避雷器模型;电磁暂态模型根据实际测量数据和第一移相变压器的初始模型优化而成;避雷器模型则基于分段线性模型、避雷器和第二移相变压器模拟开关过电压,避雷器与第二移相变压器连接;将电磁暂态模型和避雷器模型的参数结合,构建虚拟避雷器和虚拟移相变压器,其中虚拟移相变压器用于抑制模拟工频过电压,虚拟避雷器用于抑制模拟开关过电压;根据等值电路模型,控制电力系统中的避雷器和第二移相变压器。本申请提高了电压越限抑制的效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利用移相变压器的电抗抑制电压越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94407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89842.8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00 ,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F18/243 , G06F18/23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线损数据的低压配电网优化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通过采用预设的线损分析模型对各低压台区的线损数据以及负荷类型进行分析,确定低压配电网中若干出现线损异常的目标台区,以及各目标台区对应的线损原因,克服了当下由于电网架结构复杂以及负荷类型多样等问题导致的线损数据分析不准确的缺陷,进而针对目标台区以及对应的线损原因,生成各目标台区的优化方案,最后将若干优化方案进行整合,生成目标优化方案。以使电网企业在根据目标优化方案对配电网进行优化后,降低低压配电网的线损率,进而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7709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687130.0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一种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包括:WL板、M板和PW板;所述WL板用于管理外接模块;所述M板包括ARM架构芯片、FPGA芯片、DSP芯片和以太网芯片;所述PW板用于全部外部电源线路并选择一个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本发明利用将光纤、5G、l ora、串口通信聚为一体解决了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在配网侧通信问题,并通过改进后的PW板外接多个电源解决了在用户侧的测量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63056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95359.3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8 , G01R31/52 , G01R19/1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压暂降域的获取方法,方法包括:响应于电压暂降域的获取操作,将配电网中电压暂降幅值低于电压暂降阈值的电网设备确定为敏感设备,根据敏感设备的电压暂降幅值以及输电线故障点的故障电压,对输电线的故障距离进行求解,获得敏感设备对应的初始电压暂降域;根据敏感设备的电压暂降幅值以及初始电压暂降域内的各节点的保护装置的保护动作时间,判断在各节点的保护动作时间内,敏感设备是否发生故障;将未导致敏感设备故障的节点从初始电压暂降域中去除,以完成对初始电压暂降域的修正,本发明不仅通过考虑电压暂降幅值对电压暂降域进行刻画还利用暂降持续时间对电压暂降域进行修正,以实现提高刻画的电压暂降域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65903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212800.6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电能质量数据通信方法及其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区域配电网每个通讯网络中LoRa网关和任意一个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与所述LoRa网关进行LoRa通信的最小传输因子;根据各类电能质量数据的优先级及所述最小传输因子,为不同优先级的所述电能质量数据配置不同的传输因子;将所述电能质量监测装置采集到的电能质量数据,以与所述电能质量数据的优先级对应的传输因子传输至所述LoRa网关。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LoRa进行配电网电能质量装置数据通信,会出现传输距离、覆盖范围分别与数据传输率、传输速率相互矛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3446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55010.0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阳江供电局
IPC: H02J13/00 , H02J3/00 , G06F18/214 , G06F18/2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的低压台区监测数据校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获取配电变压器首端三相电流值作为校正对比数据,并通过智能电表采集用户侧时序数据得到待校正数据。结合低压拓扑线‑用户连接关系,分析偏差并识别异常数据。利用历史时序数据校正异常,生成目标用电数据。本申请通过利用配电变压器首端三相电流值、用户侧智能电表数据及低压拓扑线‑用户连接关系,实施偏差分析和历史数据校正,有效识别并修正异常数据,获得精准的目标用电数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据校准方法依赖硬件升级成本高、算法复杂度高、适用性差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