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7823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57369.X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Inventor: 李新 , 熊仕斌 , 陈文 , 蒋维 , 梁年柏 , 黄静 , 赖艳珊 , 胡志鹏 , 范心明 , 董镝 , 何子兰 , 李国伟 , 张殷 , 唐琪 , 刘石 , 刘志刚 , 杨毅 , 宋景慧 , 柯学耕
IPC: G06F30/27 , G06F30/28 , G06N3/04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极板流道设计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利用预设仿真模型,对样本双极板流道进行仿真,得到仿真数据集;根据仿真数据集和预设图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得到双极板流道优化模型;基于预设判定依据和待优化双极板流道尺寸,利用双极板流道优化模型,确定双极板流道优化参数,其中,预设判定依据包括预设气体浓度均匀度、预设压降、预设液态水含量、预设电流密度均匀度;根据双极板流道优化参数,确定双极板流道结构参数。本发明解决了CFD仿真对于双极板流道类型、流道尺寸、深度以及脊的尺寸设计缺乏明确的指导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5297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71275.6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 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新 , 熊仕斌 , 陈文 , 蒋维 , 梁年柏 , 黄静 , 赖艳珊 , 胡志鹏 , 刘石 , 范心明 , 董镝 , 何子兰 , 李国伟 , 张殷 , 唐琪 , 许澜 , 涂琬婧 , 李兰茵 , 刘志刚 , 杨毅 , 宋景慧
IPC: H01M8/04029 , H01M8/04225 , H01M8/04223 , H01M8/04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质子膜氢燃料电池的电堆热管理系统、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质子膜氢燃料电池中电堆的工作状态和当前温度信息;基于工作状态和当前温度信息,确定需要控制电堆进入的目标热交换模式;基于目标热交换模式,控制热产生线路和热发散线路的通断状态,以对电堆产生的热量进行交换。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电堆热管理系统散热效率低、稳定性低以及电堆在低温时启动速度慢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869211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69219.9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科院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RC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汽包、腔体吸收器和ORC发电机组;太阳能集热器用于对循环水进行预热,其出水口与汽包的入水口连接;汽包用于分离蒸汽和液态循环水,其出气口与腔体吸收器的入口连接;腔体吸收器用于对蒸汽进行加热以获取过热蒸汽,其出气口与ORC发电机组中的换热器的热流体入口连接;换热器以过热蒸汽为热流体、对有机工质进行加热,其热流体出口与太阳能集热器的入水口连接。本发明公开的ORC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加热有机工质,减少了能源消耗,同时避免了以工业锅炉为热源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080809B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510417229.X
申请日:2015-07-1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锅炉尾部受热面防护用纳米粒子改性氟塑料复合涂层的喷涂成型方法,包括1、制备纳米粒子改性聚四氟乙烯复合粉末;2、对锅炉尾部受热面表面进行喷砂除锈处理;3、对基材表面涂覆纯铝液进行表面活化处理,在基材表面形成金属打底层;4、对金属打底层进行喷砂毛化处理,形成金属毛化面;5、将聚四氟乙烯复合粉末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形成聚四氟乙烯分散液;6、将聚四氟乙烯分散液喷涂在金属毛化面上,形成改性氟塑料复合涂层,该改性氟塑料复合涂层与基体牢固结合,能够显著增强锅炉尾部受热面的耐低温酸露点腐蚀性能;7、对获得的改性氟塑料复合涂层进行烘干固化。该成型方法操作简单,可以大气氛围下进行,无需额外的冷却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7023815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277273.4
申请日:2017-04-2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600MW燃煤锅炉间接烟气换热器的温度控制方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烟囱排烟温度的控制是该间接式换气换热器的最终控制目标,可分别通过对一级换热器入口水温、二级换热器入口水温以及一级换热器出口烟温的合理控制来实现,具体可通过蒸汽加热器调节阀,一级换热器旁路调节阀及热媒水循环泵变频器来调节。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600MW燃煤锅炉间接烟气换热器的温度控制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6442299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037479.1
申请日:2016-11-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烟气低温腐蚀检测系统,通过改变回流管内水温来控制腐蚀片的温度,可实现锅炉正常运行时进行安装、实验和拆卸,可以解决燃煤电站锅炉尾部低温烟气酸腐蚀预测问题,进而可以有效避免电站锅炉尾部受热面的低温腐蚀,对机组的设计和安全运行将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390744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989407.0
申请日:2016-11-1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8631 , B01D45/16 , B01D53/90 , B01D2251/2062 , B01D2258/0283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烟气脱硝装置和煤粉锅炉运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CR脱硝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SCR脱硝系统,包括喷氨格栅、旋风式烟气混合器和双向换热阀。该系统能在不增加SCR反应器入口烟道长度的基础上,通过在尾部烟道中依次设置喷氨格栅和旋风式混合器,利用了气流的强烈旋转大大提高了还原剂NH3与NOX的混合效果,降低了烟气流速不均对SCR反应器脱硝效果的影响,避免NH3逃逸或脱硝效率低的问题;并且在增强NH3与NOX的混合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除去烟气中大粒径粉尘,实现飞灰脱除,有效地改善了催化剂的磨损和积灰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357748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410609071.1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锅炉尾部受热面防护用铁基纳米晶复合涂层及其激光熔覆成型工艺,该铁基纳米晶复合涂层中各组分及其所占的质量百分比wt.%为:Fe:49.9-62.8,Cr:14.2-20.4,Mo:9.0-16.3,B:2.9-4.1,C:0.6-1.3,Mn:1.0-2.4,W:3.4-8.0,Si:1.0-1.9,RE:0-3.9,其中RE为稀土元素。成型工艺包括:制备铁基纳米晶复合涂层的合金粉末;对锅炉尾部受热面表面进行处理;采用同步送粉法和多次激光熔覆法制备铁基纳米晶复合涂层。形成的铁基纳米晶复合涂层厚度在1mm以上。本发明的铁基纳米晶复合涂层能够显著增强锅炉尾部受热面的耐磨耐腐蚀性能,降低电厂磨损腐蚀部件的维修费用和对原材料的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05214597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602514.9
申请日:2015-09-2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温二氧化碳吸收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金属复合氧化物:60~90wt%、改性组分:5~20wt%、粘结剂:2~20wt%;所述的金属复合氧化物通过共沉淀法,混合二价金属盐和三价金属盐制备;所述的改性组分为选自碳酸锂、碳酸钠、碳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粘结剂为纤维素衍生物和/或铝硅酸盐矿物。本发明还提供了这种中温二氧化碳吸收剂的制造方法。采用本发明的配方和方法制备的吸收剂能在200至450℃的中温下吸收工业废气或合成气中的二氧化碳,且循环稳定性好、解吸容易、吸收量大,能耗低,适合在工业中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180467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439215.8
申请日:2015-07-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带半椭圆玻璃盖的直通式单管太阳能吸收器,包括吸收管以及位于吸收管下方的玻璃盖,所述的吸收管为一根直通式的金属圆管,所述吸收管的上半圆周包覆有一层下部具有断开缺口的圆环形保温层,保温层与吸收管的圆心相重合,吸收管的下半圆周外露于保温层,所述的玻璃盖为中空的半椭圆盖,所述玻璃盖从吸收管外露于保温层的一侧套扣保温层。该吸收器利用半椭圆玻璃盖的折射,增加反射光线的聚集程度,同时能够减少投射到保温层上的光线数量,大大提高太阳能的光热利用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