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8742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203585.5
申请日:2025-02-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5D1/654 , G05D10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力巡视无人机定点降落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本方法通过实时采集无人机端对应的目标降落平台的彩色图像数据,并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视觉定位信息和雷达定位信息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定位信息,基于PID控制算法,根据融合定位信息和无人机端的当前飞行信息对无人机端的当前飞行信息进行自适应调整,根据无人机端的飞行信息调整量确定无人机端的控制指令并执行,更新无人机端的当前飞行信息,并在降落过程中不断更新飞行信息,直至无人机端降落于目标降落平台上,从而提高无人机定点降落的精度和可靠性,并适应于应对复杂环境的无人机降落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38048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61548.3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作业对象的安全状态的确定方法、装置和处理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安全设备的电阻数据,其中,安全设备用于使作业对象处于安全状态;基于电阻数据,确定安全设备的初始张力数据,且获取作业对象的初始移动数据;基于初始移动数据与初始张力数据,对作业对象的状态进行监测,得到监测结果,其中,监测结果用于表示作业对象处于安全状态或者作业对象处于危险状态;响应于监测结果为作业对象处于危险状态,输出危险信息,其中,危险信息用于提示作业对象处于危险状态。本发明解决了无法确定作业对象的安全状态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32947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0006911.4
申请日:2023-01-0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
IPC: H02G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鸟巢的激光引燃装置及方法,涉及输电安全技术领域,其中,一种鸟巢的激光引燃装置,包括:供电箱和鸟笼,所述供电箱靠近所述鸟笼的侧面设有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包括电机、摄像头和激光发射器;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摄像头,所述电机轴用于驱动所述摄像头转动;所述激光发射器与所述摄像头固定连接同步转动,所述摄像头和所述激光发射器的发射口朝向所述鸟笼。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鸟巢的激光引燃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人机的喷火装置喷火清除鸟巢时,容易喷烧到输电线路,反而损害到输电线路的安全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1729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744398.3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
IPC: H04W12/03 , H04B17/309 , H04B17/382 , H04W72/542 , H02J13/00 , G01R31/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输电监测的回传方法、回传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获取输电线路的运行数据,并将运行数据输入至故障概率模型输出得到输电线路的故障发生概率,运行数据至少包括输电线路的电流强度、电压水平和线路温度,故障概率模型用于判断输电线路发生故障的概率;根据频道质量评分函数对对应的所有可用的微波通信频道进行评分,得到多个频道质量分数,并将对应频道质量分数最高的微波通信频道确定为最佳通信频道;利用最佳通信频道将输电线路的加密压缩数据回传至控制中心,加密压缩数据包括加密且压缩后的监测数据和故障发生概率,监测数据至少包括运行数据,控制中心为负责实时监控和控制整个输电系统运行的中心。
-
公开(公告)号:CN113300183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594781.1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接地桩拔起装置,包括底座、支架、伸缩杆与夹具;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支架的第一端;所述伸缩杆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的第二端;所述夹具设置于所述伸缩杆的第一端,用于夹住接地桩;所述伸缩杆的第二端可沿自身长度方向伸缩设置。通过设置可转动的伸缩杆连接的夹具,在夹具夹持住接地桩后,通过伸缩杆作为杠杆可以便捷的将接地桩拔起。
-
公开(公告)号:CN112510777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34244.5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智能插座的远程充电系统,包括:单片机、开关模块、插座接口、通讯模块、监测模块、控制模块、用户端,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插座接口电连接,所述通讯模块与单片机通信连接,所述用户端与所述通讯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本发明通过组合设计,通过通讯模块、监测模块、控制模块实现了充电系统的远程控制及充电状态监测,实现了对充电设备的远程、安全、便捷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1881663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62844.0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法无人机驱离反制方法、驱离反制装置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对在空域中出现的所有无人机的合法性进行判定,并将判定合法性不通过的无人机,确定为目标无人机;至少根据目标无人机的飞行速度和在飞行空域内的停留时间计算目标无人机的潜在威胁程度,潜在威胁程度为目标无人机对保护空域的威胁程度;根据潜在威胁程度生成对应的反制策略,并根据反制策略对目标无人机进行驱离。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反制策略单一无法有效识别和拦截目标无人机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05064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211131177.6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
IPC: C09K5/06 , C08F289/00 , C08F220/56 , C08F2/44 , C08K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相变材料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改性SAP的高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方法通过将高分子吸水树脂、0.8‑1.6份纳米氧化石墨烯、0.36‑0.9份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和4‑9份N‑甲基丙烯酞胺放入搅拌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搅拌,形成SAP基体材料,将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基体材料放入反应釜中,倒入2‑6份蒸馏水,并进行加热搅拌,搅拌充分后进行静置,获得改性SAP储能材料壁材,还对改性SAP储能材料壁材进行烘干,获得干燥改性SAP储能材料壁材,将高分子吸水树脂干燥改性SAP储能材料壁材装载复合水合无机盐材料,获得改性SAP相变储能材料,通过对SAP进行改性,提高了相变储能材料的稳定性、装载能力,还解决了储能相变过程中无机盐熔盐易泄露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0506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1131177.6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
IPC: C09K5/06 , C08F289/00 , C08F220/56 , C08F2/44 , C08K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相变材料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改性SAP的高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方法通过将高分子吸水树脂、0.8‑1.6份纳米氧化石墨烯、0.36‑0.9份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和4‑9份N‑甲基丙烯酞胺放入搅拌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搅拌,形成SAP基体材料,将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基体材料放入反应釜中,倒入2‑6份蒸馏水,并进行加热搅拌,搅拌充分后进行静置,获得改性SAP储能材料壁材,还对改性SAP储能材料壁材进行烘干,获得干燥改性SAP储能材料壁材,将高分子吸水树脂干燥改性SAP储能材料壁材装载复合水合无机盐材料,获得改性SAP相变储能材料,通过对SAP进行改性,提高了相变储能材料的稳定性、装载能力,还解决了储能相变过程中无机盐熔盐易泄露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415261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261944.6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
IPC: G01R19/25 , G01R19/17 , G01R19/165 , G01S19/42 , G08C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路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避雷器、避雷器监测装置、电网监测中心,所述避雷器的第一连接端与输电线路连接,所述避雷器的第二连接端接地,所述避雷器监测装置的传感节点分别设置在输电线路和避雷器的第一连接端,所述避雷器监测装置与电网监测中心通信连接。本发明通过构建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通过避雷器监测装置获取传感节点数据进行监测,克服了传统方法采用预防性实验进行避雷器运行状态评估的缺陷,实现了对带间隙避雷器的监测。
-
-
-
-
-
-
-
-
-